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栽琵琶作胡语,分...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于绵丽之中隐含着诗人的悲愤,不可以艳诗视之,诵读时既要有韵致,又不能流于轻浮。请你试分析这首诗的读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这是首什么体裁的诗?它是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塑造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本诗中诗人是如何寄托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一层宜用叙述语调读,但其间亦略有变化:“群山”二句点明歌咏的对象,可用诗人指点望中之景的口气读,不快不慢。“一去”二句概括叙述昭君一生,有怜其远嫁之意,速度要慢些,“台”“留”二字可有延长音,以示咏叹。后一层宜用咏叹语调读。“画图”二句属于用事(亦称用典),借汉元帝后悔之情写昭君之怨,辞艳而情悲,字字皆泪,宜用沉抑、低回之调读。“千载”二句是全诗高潮,点明昭君之“怨”,两句须一气读出。“千载琵琶”四字用平调,“作胡语”三字用升调,至“分明怨恨”升到最高点,然后用降调徐徐读最后几字,有余音缭绕之感。(分析基本正确即可)
2.这是首律诗,它是通过抒情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其中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
3.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人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八首·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栽琵琶作胡语,分】;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题。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时间氛围。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空山”之“空”,含有宁静之意。
B.颔联描画了幽清明净的自然图景。诗人是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C.颈联描画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浣衣女子结伴归来,竹林中传出一阵喧笑,溪中莲花动荡,那是渔船在沿水下行。
D.《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尾联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春暖花开,春意正浓,景色可人,王孙们可随意停歇,自可留在这洁净淳朴的山中。
2.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有几幅画面,请找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描写了六幅秋山晚景图
B.描写了五幅秋山晚景图
C.描写了四幅秋山晚景图
D.描写了三幅秋山晚景图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颈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
B.诗中,“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C.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先写“竹喧”“莲动”,再写浣女、渔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约客》一诗,回答问题。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书愤》,回答下面问题。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对这首诗中词语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愤”的“书”做动词,书写。标题意为书写一腔悲愤。
B.“早岁”即“早年”,指诗人的青壮年时期。
C.“世事艰”指恢复中原之事不断受到投降派的阻挠、破坏。
D.“谁堪伯仲间”是说谁能写出像《出师表》那样的名篇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前句是对现在的慨叹,后句是早岁的豪情,构成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B.颔联回忆两次不寻常的战争经历,是对“气如山”的具体描写。
C.颈联诗意悲凉,一个“空自许”的“空”字,包含多少人生的悔恨与沮丧。
D.全诗由慷慨到苍凉,沉郁顿挫,声情激越,愤慨之情充溢其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回答后面两题。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下面对诗句相关内容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
A.“乐天”是白居易的字。元稹与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在唐代文学史上有“元白”之称。
B.“幢幢”是指昏暗不明的样子,“残灯”是说灯失去了光焰,作者在此暗示了自己的心境。
C.“谪九江”是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一事,可见此诗是在《琵琶行》之前写的。
D.“暗风”和“寒窗”只是交代了写这首诗时的自然景色的时间特征。
2.下面各项对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残”“暗”“寒”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作者以哀景写哀情,情与景融为一体。
B.“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传神,白居易曾写有“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说明此次白居易是在病重时接到这个消息的,且非常吃惊。
C.“暗风吹雨入寒窗”一句是作者借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昕到白居易被贬之事后的复杂情感,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听了琵琶声之后,写出了“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
D.本诗情景交融,形神俱备,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鹛。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