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chù),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云南省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chù),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虡(虡,jù,古代悬挂乐器的架子中间的木柱)。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庶民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闾里监门,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有万国。何则?以行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卒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士之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鄙野闾里监门,安可得而有乎哉?”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为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弗宝贵矣,且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节选自《国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礼贤下士
B.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受到奴役
C.下则鄙野闾里监门——边远偏僻
D.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尊贵显达的地位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颜斶隐士风骨的一组是(     )
①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
②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③以行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④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
⑤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⑥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斶是一个刚直不阿、观察敏锐、洁身自好而又向往淡薄宁静生活的隐士。
B.齐宣王的左右极力夸耀齐宣王富有尊贵、人心所向的情景,其目的是为了驳斥颜斶“士贵耳,王者不贵”的观点,同时迎合讨好齐宣王。
C.颜斶讲述古时圣明君主“行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而得天下的事例,目的在于讽喻齐宣王,启示他要治理好天下,就要广施德行,广纳人才,选贤任士。
D.颜斶以璞玉自比,说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加工制作就受到了破坏,就不再是宝物值得珍爱,也就不完好了。表明其不愿出仕、洁身自好、渴望过淡薄宁静的隐士生活的愿望。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为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C
4.(1)译文:唉!君子怎么能被侮辱呢?我实在是自讨责备啊。至今我听了你的话,才知道自己竟然做出这种小人的行径来,希望您就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2)译文:我希望回到乡里,晚点吃饭以此当作吃肉,安稳而慢慢地走路以此当作乘车,不犯王法以此当作富贵,清静纯正,以便自得其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chù),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愉易平静以待之,使夫自得之;因然而然之,使夫自言之。亡国之主反此,乃自贤而少人。少人则说者持容而不极,听者自多而不得。虽有天下,何益焉?是乃冥之昭,乱之定,毁之成,危之宁。故殷周以亡,比干以死,悖而不足以举。故人主之性,莫过乎所疑,而过于其所不疑;不过乎所不知,而过于其所以知。故虽不疑,虽已知,必察之以法,验之以数。若此则是非无所失,而举措无所过矣。
  夫尧恶得贤天下而试舜?舜恶得贤天下而试禹?断之于耳而已矣。耳之可以断也,反性命之情也。今夫惑者,非知反性命之情,其次非知观于五帝三王之所以成也,则奚自知其世之不可也?奚自知其身之不逮也?太上知之,其次知其不知。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周箴》曰:“夫自念斯学,德未暮。”学贤问,三代之所以昌也。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名不徒立,功不自成,国不虚存,必有贤者。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故见贤者而不耸,则不惕于心。不惕于心,则知之不深。不深知贤者之所言,不祥莫大焉。
  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今之世当之矣。故当今之世,求有道之士,则于四海之上,山谷之中,僻远幽闲之所,若此则幸于得之矣。得之,则何欲而不得?何为而不成?太公钓于滋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文王,千乘也;纣,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之与不知也。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礼而令。若夫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后其智能可尽。周公,可谓能听矣;齐桓公之见小臣稷,魏文侯之见田子方也,皆可谓能礼士矣。(选自《吕氏春秋·谨听》,有删改)
  [注]①一沐而三捉发:指一次沐浴须三度握其已散之发,比喻求贤殷切,礼贤下士。②比干:商纣王大臣。纣王昏庸无道,比干多次强谏,被纣王挖心而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者自而不得——多:增加
B.必察之以法,验之以——数:(一般)规律
C.今夫者,非知反性命之情——惑:糊涂
D.则强者胜弱,众者寡——暴:残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殷周亡/子路行
B.故见贤者不耸/未有仁遗其亲者也
C.乱莫大无天子/天下之水,莫大
D.齐桓公见小臣稷/道不行,已知之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正面论证“谨听”的一组是(     )
①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
②悖而不足以举
③不深知贤者之所言,不祥莫大焉
④故文王得之而王
⑤周公,可谓能听矣
⑥魏文侯之见田子方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能听从他人意见,不能使人们畅所欲言,那么就会颠倒黑白、扰乱安定、毁坏成功、危害安宁,殷周灭亡,比干被***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B.作为一国之君,在他所不怀疑的方面以及他所知道的方面更应该小心谨慎,多听从他人意见,因为这些方面往往比怀疑和不知道的方面更易出错。
C.贤能之人极为重要,获取名声、建立功业、保有国家都需要贤者;但贤能之人的方法又深奥得难以知道,精妙得难以看出,因而国君要深入了解。
D.当今虽是太平盛世,君主贤德,国泰民安,但仍然需要到荒僻的四方、山谷之中、偏僻幽远的地方寻找贤能之士,礼遇他们,使他们竭尽所能。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国之主反此,乃自贤而少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贤问,三代之所以昌也。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之,则何欲而不得?何为而不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大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州界军用之余。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城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僚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别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节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竟得免刑——坐:因为
B.而臣以醉识——见:被
C.应死者乃斩以——徇:示众
D.正始元年,为大司农——还:又,再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是徐邈“肃清州界”举措的一组是(     )
①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②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
③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④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
⑤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⑥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得知徐邈违令饮酒而大怒,准备处罚徐邈,最终因为校事赵达和度辽将军鲜于辅的劝谏才得免。 
B.魏文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徐邈不负所望,最终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C.为了稳定边界,徐邈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并通过兴办学校、教化民众等措施,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D.朝廷任命徐邈为司空,徐邈认为百官都害怕他,且自己又老又病,不宜担任此官职,最终坚决推辞不到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别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常以谈笑讽谏——辩:辩驳。
B.席以露床,以枣脯——啖:给……吃。
C.有敢以马者,罪至死——谏:规劝。
D.我贫困往见优孟——属:嘱咐。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
⑥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辞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②薏苡:一种草本植物。③啬夫:农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为权戚所——望:希望,期望
B.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粗劣,粗俗
C.卿二千石子而自贱事——业:从事,做
D.与冀争之,不——听:采纳,听从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祐品节的一组是(     )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③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④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
⑤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⑥功曹以祐倨,请黜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祐在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自持,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先闭门自责,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D.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遂辞官回乡耕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上》)
  【注】①睟:显现。②盎:充溢。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于天下的中央,安抚天下的百姓,君子以此为乐,这也是君子的本性。
B.君子不因为通达或困窘而使本性增加或减损。
C.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于内心,外表神情清和润泽,呈现于脸面,流溢于肩背,充实于四肢。君子的本性不必言说,自然而然地表现在“四体”上,不用言语,别人也能理解。
D.孟子所描述的儒雅君子,外在形象与内在灵魂统一,表里如一,通体流溢着生命的光辉。
(2)文段中多次谈及“君子所性”,那么请问孟子所认为的君子本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