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丰乐亭记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之乐:以……为乐B.其图记按:查核
C.遂书以其亭焉名:出名D.因为其山川本:根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①夏始饮滁水甘②顺风
B.①用武之地②其闻道固先乎吾
C.①四方宾客所不至②五亩之宅,树以桑
D.①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不至②杳不知其之也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概述了滁地从五代到宋这段历史,主要歌颂了宋天子统一天下的“圣德”,但也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导致滁州“民生不见外事”的“闭关”政策。
B.文章虽是“亭记”,但重点却在“丰乐”二字,作者围绕这两个字,通过写景、议论、记叙,描绘出了当时滁州地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C.作者虽然政治上不得意,但仍对朝廷一往情深,这体现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D.本文词句平易精美,形式整齐错落,声韵和谐悠扬。体现了,欧阳修婉的平易、亮丽轻柔的散文风格。
小题4:古文翻译。(10分)
(1)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
(1)百姓在一生中接触不到外边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3分),每句1分。第一句应译出“外事”,第二句应译出“畎亩衣食”,第三句应泽出“乐生送死”。
(2)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东两。(“是”“适”及大意各一分)
(3)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咎”“悔其”的“其”“极”及大意各一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项中“名”应解释为“命名”。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前一个“而”连词,表顺承关系,才;后一个“而”连词,表修饰关系;B项前一个“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后一个“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C项前一个“之”结构助词,不译;后一个“之”音节助词,不译。D项两个“所”都为结构助词,与其后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名词性的短语,译成“……的”。
小题3:
试题分析:“委婉地批评了……的‘闭关’政策”,曲解原文意思;文中第三段“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并非说“闭关”政策,而是指“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的意思。故本题应选A。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应注意“外事”、“畎亩衣食”、“乐生送死”、“是”、“适”、“咎”、“悔其”、“极”等词语。
译文: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甘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上有丰山高耸而突兀,下有溪谷幽静而深藏,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势盛大,向上喷涌。我上下左右观看,非常高兴。于是凿开岩石,疏通泉流,开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滁州的人们前往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地方志,登上高处了望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平定已经很久了。自从唐代政治颓败,海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相互争夺,到处都是敌对政权,数也数不清。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统一。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间,冷清清地只见清流山依旧高耸,清流河仍然清澈。想问当时战争情况,经历过的人都早已死去了。
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间,地方偏僻,是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荫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太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丰乐亭记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1: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曲肱而枕之D.学而不思则罔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过
C.人不堪其忧堪:可以,能够D.不舍昼夜舍:舍弃
小题3:下面对各段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二则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B.第七则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知之、好之、乐之,道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C.第八则和第六则一样,都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D.第十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统帅的想法。
小题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③为汝***彘④。”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之。妻止之曰:“特⑤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⑦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⑥彘也。
注 释:① 曾子: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你。③反:通“返”,返回。④彘(zhì):古代意为“猪”。⑤特:只不过,只是。⑥烹(pēng):煮。 ⑦ 子:你。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下列句子。(4分)
①女还,顾反为汝***彘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小题2:根据本文相关内容,试概括寓言的寓意并简要说说它的给予你的启示?(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姚天福,字君祥,绛州人。父居实,避兵徙雁门。天福幼读《春秋》,通大义。及长,以材辟怀仁丞。至元五年,诏立御史台,以天福为阁管勾,寻拜监察御史。每廷折权臣,帝嘉其直,赐名巴儿思,谓其不畏强悍,犹虎也。仍厚赐以旌其忠,天福曰:“臣职居抨弹,惟负爵禄是惧,敢贪厚赏,以重臣罪?
时御史台置二大夫,纲纪无统,天福言于世祖曰:“古称一蛇九尾,首动尾随;一蛇二首,不能寸进。今台纲不张,有一蛇二首之患。陛下不急拯之,久则紊不可理。”帝诏玉速帖木儿及孛罗谕之,孛罗以年幼自劾。天福时按行畿内,有出使者凌民取贿,天福乃易服间行得其状,奏戮之以徇,豪右慑服。
十二年,诏罢各道按察司,天福白大夫玉速帖木儿曰:“是司之设,所以广视听、虞非常,虑至深远,不但绳有司而已也。”大夫骇然曰:“微公言,几失之。”夜入帝卧内,奏其言,帝大悟,诏复立之。权臣不悦,左迁天福朝列大夫、衡州路同知,不就,起为河东道提刑按察副使。时北鄙兵兴,转输烦急,河东民苦徭役。天福以反侧为忧,劾执政失计,奏罢其役。征拜中顺大夫、治书侍御史。
十六年,江南既平,授嘉议大夫、淮西道按察使。淮甸当兵冲,将吏有豪猾为民害者,悉铲除之,民大悦。转湖北道按察使,发省臣赃事数十以闻。帝以其尝有勋劳,特原之,而流其党与,州郡称治。二十年,迁山北道按察使,其民鲜知稼穑,天福教以树艺,皆致蕃富,民为建祠,而刻石以纪之。二十二年,入为刑部尚书,寻出为扬州路总管。二十六年,复为淮西按察使,按巨奸一人,没其家赀,政化大行。
二十八年,桑哥败,考讯党援,平阳为多,以天福为平阳总管,俾穷治其事。俄拜甘肃行省参知政事,以母老辞。三十一年,授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寻除真定路总管。真定驿传之需,多为民害,天福更议措置之方,使不扰民,宪长争之。省臣以其事闻,诏从之,颁其制为天下式。大德二年,授江西行省参政,以疾辞。四年,拜参知政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畿甸大治。后之尹京者,以天福为称首。六年,以疾卒,年七十三。
初,天福拜御史时,其母戒之曰:“古称公尔忘私,委质为臣,当罄所衷,以塞其职,勿以未亡人为恤,俾吾追踪陵母,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天福亦请于宪府曰:“监察责当言路,有犯无隐,苟获谴,乞不为亲累。”或以闻,帝叹曰:“巴儿思母子虽生今世,其义烈之言当于古人中求之。”
(节选自《元史 列传第五十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以材怀仁丞辟:征召
B.奏戮之以徇:示众
C.时北兵兴鄙:边邑
D.巨奸一人按:揭发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仍厚赐旌其忠 君臣固守窥周室
B.陛下不急拯遇将军,可谓深矣
C.帝以尝有勋劳 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D.颁其制天下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职居抨弹,惟负爵禄是惧,敢贪厚赏,以重臣罪?(4分)
(2)淮甸当兵冲,将吏有豪猾为民害者,悉铲除之,民大悦。(4分)
小题4:第Ⅰ卷文言文传主姚天福“公尔忘私”的高尚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文段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5处)(5分)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4处,2分)并翻译(4分)。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