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20分)国际间的互动与交流是历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16至18世纪世界白银的生产、出口和接收示意图(1)观察上图,说明16至18世纪国际白银流动的走向...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0分)国际间的互动与交流是历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6至18世纪世界白银的生产、出口和接收示意图
(1)观察上图,说明16至18世纪国际白银流动的走向。结合所学分析这种走向出现的原因。(8分)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揭开了近代中国留学潮的序幕,詹天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世纪初,中国出现留学日本的热潮。留日学生高达2万多人,黄兴等人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人物。五四运动前后,再次出现留学热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发展。胡适(留美)、***(留法)、刘少奇(留苏)等人是这批留学潮中的著名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留学生的主要去向是苏联。1951年至1958年留苏学生共7493人,79.6%学习工科和理科。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中国有120多万人到国外留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2011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近现代中外留学发展变化的历程。(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
【答案】
(1)走向:16至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是欧洲,其中一半左右再从欧洲流入中国;少部分经马尼拉流入中国。日本白银主要流向中国。(4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殖民扩张。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4分)
(2)示例一:近代由于向西方学习和近代化发展的需要,引起中国学生留学海外的浪潮。洋务运动导致了近代留学的滥觞。(2分)甲午战争、新政和预备立宪等原因导致了大量留学日本的浪潮。(2分)五四运动前后,由于中国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等因素的影响,呈现留学方向多元化和学习内容多元化的特点。(2分)新中国成立以后至50年代末,由于“一边倒”的政策、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留学生主要流向苏联,学习的内容以工科、理科为主。(2分)1978年以后,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留学潮。这次留学潮有中外双向流动、人数多、规模大等特点。(2分)中外留学的发展经历了规模由小到大、由单一流动到多元化流动等变化。留学的发展变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与时代需要、国家政策等因素紧密相连。(2分)
示例二:从留学的原因看:近代由于向西方学习和近代化发展的需要,引起中国学生留学海外的浪潮。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俄国十月革命等具体因素导致近代留学在不同时段呈现各自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至50年代末,由于实行“一边倒”的政策,我国留学生主要流向苏联。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留学潮。(6分)从留学生学习的内容看:近代中国总体落后于西方,留学生的学习内容广泛,包括从先进科技、到政治思想、先进文化等。20世纪50年代为服务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工科、理科为主。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4分)中外留学的发展经历了规模由小到大、由单一流动到多元化流动等变化。留学的发展变化与时代发展、国家政策等因素紧密相连。(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近代世界贸易状况的分析与认识。首先要分析图片,明确图片的内容。据此可知,美洲的白银主要流向是欧洲,再由欧洲流向中国;而日本和马尼拉主要流向中国。分析原因,结合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归纳总结。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现代以来中国留学状况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结合所学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及向西方及苏联、其他国家学习的历程、经济发展等因素归纳其历程。总体上可分为三大阶段:近代、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再联系每一个时期社会发展及材料分析回答。
考点: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影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位及影响;近现代以来中国对外交往?历程?留学的发展历程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20分)国际间的互动与交流是历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16至18世纪世界白银的生产、出口和接收示意图(1)观察上图,说明16至18世纪国际白银流动的走向】;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据明万历《休宁县志·风俗》记载,安徽商人“藉怀轻赀遍游都会,因地有无以通贸易,视时丰歉以计屈伸。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这说明明代
A.安徽人最善于经商B.区域商人集团形成
C.商业经济非常活跃D.各地经济差距较大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自秦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以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但是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这一现象被史学家们称之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C.对外贸易和商业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    在2014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1分)并分析其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1分)并分析其影响。(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