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 (32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权利与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7世纪,中国明朝的黄宗羲认为私利是与生俱有的,正是由于有个体的私利,...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权利与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国明朝的黄宗羲认为私利是与生俱有的,正是由于有个体的私利,才合成了天下的公利。他主张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
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认为一切存在物都有他们的法,人在自然状态下,应当首先想到如何保存自己的生命。他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
(1)依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共同点反映的历史状况。(8分)
材料二 世界专利制度发展大事记
1623年
英国制定了《垄断法》,规定专利权人在国内有权制造和使用该发明,专利权期限为14年以内等。
19世纪中期
美、法、俄、德、日等国先后实行了专利制度。
1883年
法国等11个国家发起签订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确定了各成员国在制定工业产权法(包括专利法)时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
1970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它的一个重要的宗旨就是促进专利的国际保护与国际合作。
1977年
西欧成立欧洲专利局,负责欧洲地区的专利审批工作。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成立,该机构是非洲地区法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性组织。
(2)阅读材料二,对专利制度的发展演变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专利制度发展的背景因素。(10分)
材料三  1898年6月,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在上海诞生。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女学章程,女子教育初步获得了合法地位。到1909年,中国已有公私女子学堂308所,女学生总数多达14054人。1905年,上海、广州等城市妇女开展了抵制美货的反美爱国运动,要求美国废除歧视华人旧约,反对虐待华工。在1907年的收回利权(收回列强从中国攫取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运动中,上海女界保路同志会为沪杭甬铁路收回商办作出了重要贡献。武昌起义爆发后,19岁的女子吴淑卿与黎元洪据理力争,要求从军北征,最后终于获得批准,招募了一支数百人的女子军,在汉口和南京同清军作战。1912年4月,在湖南女性唐群英等人发起组织下, “女子参政同盟会”成立,为女性参政而斗争,唐群英率领会员五次向参议院递交请愿书,要求女子参政。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中国妇女权利及地位发展的表现。(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
(1)共同点:承认个人的权利;主张合理分配国家职权。(4分)
历史状况:政治上法国和中国都处于君主专制统治之下;经济上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4分)
(2)分段及理由:
第一阶段:1883年以前,各国实行专利制度。(2分)
第二阶段:1883年以后,专利制度国际化和区域化。(2分)
背景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现代政体确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增强。(答对1点给2分,总分不超过6分)
(3)由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影响,(2分)近代女子接受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展,(1分)冲击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1分)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清政府的腐败,(2分)近代女子积极参加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1分)对于提高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具有重大影响(1分);由于中华民国的成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分)近代女子积极开展参政活动,(1分)有利于增强中国人的民主权利意识。(1分)
中国近代女子权利及地位的发展不断深入,是近代中国社会局势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反映。(1分)对于冲击旧的思想观念,增强中国人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观念具有促进作用。(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第⑴小题: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可看出二人的共同点是承认个人的权利;主张合理分配国家职权。第二小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外延型试题,分值有比较大,所以回答时要分政治、经济等方面来谈,主要涉及:政治上法国和中国都处于君主专制统治之下;经济上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⑵小题:依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时间特征,可将专利制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83年以前,各国单独实行专利制度。第二阶段:1883年以后,专利制度国际化和区域化。至于其发展的背景因素可从表中的19世纪中期等处看出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现代政体确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增强。
第⑶小题:该题分值较大,学生作答的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从材料中的“女子学校”、“ 清政府颁布”、“ 城市妇女开展了抵制美货的反美爱国运动”、“ 女子参政同盟会”等处信息去联系相应史实作答,做到表述清楚,言简意赅即可,例如:由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影响,近代女子接受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展,冲击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等。
核心考点
试题【(32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权利与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7世纪,中国明朝的黄宗羲认为私利是与生俱有的,正是由于有个体的私利,】;主要考察你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李贽说:“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归凤求凰,安可诬也!"从中可以看出,李贽
A.反对封建礼教 B.反对盲从孔子
C.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儒学经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早期人文主义的形成,多数学者认为在晚明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对传统专制主义的批判B.传统自然科技发展到顶峰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其中贯穿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
①朱熹理学的主旨                   ②庄子的逍遥游诉求
③文人画的创作风格                 ④李贽的离经叛道反正统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
材料一 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到乾嘉时代(清代中期)江、浙学者出现的两种背离的学术文化思想,并分析各自的主要原因。(10分)
材料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2)概述“双百方针”的主要内容, 并从政治与学术文化角度评价其意义。(8分)
材料三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出现作为新的社会粘合剂,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社会结构,文化、政治、经济已然呈现出一种与过去大不一样的面貌。

(3)互联网的出现是时代潮流,还是洪水猛兽,众说纷纭。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择一论证。(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
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
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