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磷及其化合物 > (10分)为了有效实现NO和NO2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NO气体。(1)打开止水夹a ,推动针筒...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为了有效实现NO和NO2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NO气体。

(1)打开止水夹a ,推动针筒活塞,使O2进入平底烧瓶。关上止水夹a ,首先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                                                ,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轻轻摇动平底烧瓶,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答案
(10分)
(1)烧瓶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2分);2NO+O22NO2(2分)
(2)烧杯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2分);
烧杯中水倒吸到烧瓶中(或烧瓶中液面上升)(2分)(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3NO2+ H2O =2HNO3+NO(2分)(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为了有效实现NO和NO2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NO气体。(1)打开止水夹a ,推动针筒】;主要考察你对磷及其化合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将充有20mL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残留气体10mL,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之比是
A.3∶1B.1∶3C.1∶2D.2∶1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探究一定温度下(实验时实际的环境温度)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

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硝酸5.0mL(质量分数为65%,
密度为1.4g/mL)。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②将铜丝和铁丝同时插入浓硝酸中,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先指向铜丝,但又迅速反转(只需1—2s)指向铁丝一端。
③用盛有5.0mL蒸馏水的注射器向具支试管内加水,并注视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在指针恰好发生反转又指向铜丝时停止
实验,记录此时已注入的水的体积。
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实验温度(℃)
注入水的体积(mL)
1
17.2
2.4
2
T1
2.5
3
T2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装置中仪器a因其作用而称为    ;指针指向铁丝时,铁丝为   极(填“正”或“负”)
(2)65%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在未注水前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T1       T2(填“>”、“<”或“=”)
(4)在本实验温度下,使铁钝化的硝酸最低浓度为     %;利用本实验数据判断,若以45%的硝酸进行实验(不再注水),则电流表的指针应指向     电极(填“铁”或“铜”)
(5)该实验装置上的不足是         ,改进方法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对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一氧化氮的摩尔质量为30
C.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城市空气污染物之一NO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产生NO的原因是
A.汽车燃料油(如汽油、柴油)中含氮,NO是其燃烧产物
B.是空气中的N2和汽车燃料油发生了化学反应
C.是汽车排出的高温尾气导致空气中的N2和O2发生化合反应
D.空气中的N2与O2在汽车汽缸内的高温环境下发生反应的产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开创了表面化学的方法论。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和NO
B.NO2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
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O2+4CO 4CO2+N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