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有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____
(3)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4.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
答案
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1.(1)苟且
  (2)厌恶
  (3)史册
2.(1)(如果)二者不可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取得熊掌。
  (2)不仅仅是贤人有这样的心。(意对即可)
3.(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4.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天津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天津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阅读《小石潭记》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句中的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凉
B.石底以出/卷:弯曲
C.潭中鱼百许头/可:可以
D.乃记之而/去:离开
2.下面句中的加粗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练。⑦名行:名节操行。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竹本/固:_________________
(2)夫如是/如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____________,子知之乎?夫____________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____________泉不饮。于是____________得腐鼠,____________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按课文内容将文段补充完整,并给其注音。
2.庄子是战国时的______国人,_____家,是___________家代表人物。
3.庄子讲奇鸟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鯈鱼出游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子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知吾知之而问我: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为什么感到鱼儿很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庄子和惠子的辩论谁是胜者?试作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大瓠之种
  惠子谓庄子日:“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呼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大瓠之种:标题是编者加的。大瓠(hù)之种,大葫芦的种子。②瓠落无所容:又平又浅的,装不了什么东西。③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葫芦并非不大,我因为它无用而砸碎它。然,空空的样子。掊,击碎。④世世以洴澼(píng pì)絖(kuàng)为事:世世代代以漂絮为业。洴游,漂洗。絖,絮、丝绵。⑤裂地而封之:指吴王划定一块土地封给他。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我之成而实五石: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拙于用大矣: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有难,吴王使之:__________________
(4)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语言说说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都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你能想象一下,在庄子说完“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一句后惠子会有什么表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