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点百科 > 人口与地理环境
百科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的概念

  人口——指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包含三个最基本的范畴:

  (一)人口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通常意义上的人口数量仅指人口规模。广义上的人口数量还包括人口增长速度以及人口其它方面的量化指标。

  人口质量(素质)是人口群体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一定数量的人口由具有一定人口质量的个人所组成。在任何社会生产方式下,都不可能存在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的人口,同样也不可能存在只有质量而没有数量的人口,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不可分割。

  (二)人口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人口是不断变动的群体,人口数量总是指具体时间和具体地域的人口数量,

  如:1995年7月1日零时世界人口为57.02亿;

  截止到2000年11月1日,中国内地人口为12.66亿。

  (三)人口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人口的自然属性是指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口作为生物群体,其个体与生物个体一样,有受孕、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理过程,具有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的生理机能。

  人口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口作为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所具有的特性。人是社会的人,人口是社会群体。人的一切活动都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都要受一定的经济条件以及思想意识、道德规范、法律制度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人口的一切社会特征都是社会因素作用于人口发展的结果。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政治关系、文化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派生的其它社会关系。因此,人口绝不是生物个体简单的总和,而是受社会生产方式支配的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人口虽然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但人口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口的自然属性要通过社会属性才能体现。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动物界,是因为人类能够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地理环境影响人口增长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是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通常取决于人口自然变动,即取决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之差。

  (1)经济因素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数量的变动有直接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极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人口的出生率虽高,但死亡率也高,因而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人口增长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

  人类从事农牧业生产后,特别是金属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口的死亡率较前一时期明显下降,人类抵御自然灾害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提高,人口的出生率却仍保持较高的水平。从而使得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率大为提高。

  新技术革命开始以后,情况则发生相反的变化。

  (2)政治状况

  政治因素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来自政局是否稳定,有无战争等等。政治稳定的社会有利于生产率的发展,国泰民安,人口增长相对快些。如果发生战争,直接或间接死于战争的人口增加,人口死亡率上升,人口数量会明显减少。

  (3)医疗卫生状况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之一。古代医疗卫生事业不发达,医疗技术水平低人,人口的出生与死亡都难以控制。近代以来,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人口死亡率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就是这个原因。

  (4)文化教育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愈长,婚龄愈晚,有效生育期相应缩短;

  ②.文化教育程度愈高,往往事业心亦愈强,不愿意因多养育子女而妨碍自己的发展,同时对子女的培养重质不重量;

  ③.在掌握和控制生育的科学方法方面也优于他人。

  (5)婚姻、宗教、风俗等因素

  婚姻关系包括结婚、离婚、丧偶、分居、未婚等都与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动有密切关系,进而影响人口的自然变动。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反对节育、堕胎,把多育作为幸福的标志。风俗习惯对人口数量的变动也有一定影响。

  (6)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

  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也影响人口的增殖。

  自然灾害中的水灾与旱灾,是地球上经常发生和影响地区广泛的自然灾害,会造成人口死亡率上升,人口数量减少。

  2.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1)适度的人口增长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①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人口作为消费者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作为消费者,人口数量一方面要求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保证提供一定的生活资料以满足消费要求;另一方面,较为合理的人口规模是刺激和扩大区域再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包括各类优秀人才。

  人口作为生产者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每一个从出生到死亡一般只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如16—64岁)才可能用为生产者,从事生产活动,创造社会财富。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适龄劳动人口,适度的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可以充分满足这种需求。

  ③适度人口增长对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从1952年对1978年,中国的人口每年增长2%左右,国民收入年均增长5%~6%,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约3%~4%,即每20年左右翻一番。从1978年到1993年,人口年增长率降为不到1.5%,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1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产值年均递增7%~8%,即每9—10年翻一翻。

  由此可见,从70年代开始的中国控制人口增长工作成绩显著,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政府坚持发展经济和控制人口相结合的方针,使中国的生育率在短期内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对提高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人口增长过快对地理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紧张。

  区域发展受资源总量的限制,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都依赖于自然资源。随着人口持续增加,社会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不可再生资源正在逐渐减少,可再生资源明显呈衰减趋势,自然资源日益稀缺将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人类发展史就是人口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质量对人口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等产生重要影响;

  ※ 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又直接作用于环境,特别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增长,已经引起部分地区环境不同程度的恶化。开始危机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③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压力,抵消了经济发展成就。

  一个国家、区域的经济实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标志着一定的技术装备能力和对自然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程度。

  ④人口过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人口过快增长,给就业、教育、住房、能源、交通、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造成很大压力。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