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后面目题。(共7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后面目题。(共7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小题1:赏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泻”字好在哪里?(2分)
小题2:第二段文字中“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分)
小题3:第三段抒发的情感与前两段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

小题1:(1)与上句“流水”相照应。(2)赋予月光以动感且浓郁的特点。                                                           
小题2:“这”指“不能朗照”。作者的这种感觉,与他当时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的心情像契合。
小题3:抒发了作者回到现实的孤独寂寞之情。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艺术。此题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写月色的名句,其中动词“泄”字紧承上句,上句将月光比喻为“流水”,流水可泄,准确写出了流水的特点,进而准确描写出月光浓郁而富有动感的特点。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词句的含意和作用。题干首先要求解释指示代词“这”指代的内容,联系上下文,“这”指代的是月光“不能朗照”;根据上下文,“不能朗照”的氛围就如“小睡”,“别有风味的”。这正和作者文中表达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的心情相契合,所以作者认为恰到好处。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表现的不同情感,材料第三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象,前两段分别描写荷塘和月色,作者完全沉浸在荷塘月色的美景之中;而描写荷塘四周的时候,一句“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准确地抒发了回到现实中的孤独寂寞之情。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课内文段,完成后面目题。(共7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文段,完成后面题目。(共14分)
又见鹭鸶
(1)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 2)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3)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4)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5)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
(6)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7 )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8)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9)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10)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11)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12)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小题1:第(3)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简析第(4)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3分)
小题3:第(6)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小题4:第(8)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5:联系全文,赏析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毫无疑问,林徽因的精神气质隶属于“五·四”后生长起来的那一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这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以其扎扎实实的生活践履,丰丰富富的健全人格,为催生现代中国而自觉努力者不乏其人。
建国后,中国的知识分子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荡涤魂灵的风风雨雨:林徽因于其中可谓幸运者。她辞世于1955年的春天,诚如作者所言,这“是命运女神对她的眷顾和厚爱”,“以她细腻敏感的心灵,怎样承受1957年的狂暴风雨?以她高傲纯正的天性,怎能面对1966年的浊浪排空?”然而,我们也不能为林徽因奢求更好的命运,等待她的不过是双重误读的悲剧。其一,是湮没——准确地说,这非“误”读,而是“不”读——遁入历史无人识。即使笔者这样以讲授现代文学为职业的人,初读林徽因竟来自醉心新月派诗歌的外国友人之触动!其二,是扭曲。张清平绝非近年来首先关注林徽因的人,在她书写之前,林徽因已经浮出历史地表。可叹的是商品经济的铁锹助其出土,注定了林徽因不能清清爽爽地以一个大写的人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她总是被与别人捆绑在一起,作为徐志摩的热恋闪闪烁烁地让今人猜测无限。于是,什么杰出的女建筑家,独特的女诗人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诗人徐志摩曾因痴情于她而亲手捣毁了自己的家庭,可捉摸不定的林徽因却嫁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我这样“学舌”是有着一丝恶意在其中的:敢爱、能爱的梁思成以其无与伦比的坚实基础与宏大结构(建筑术语)支撑关爱了林徽因的一生,却难以得到应有的立足之地!因此,我们有理由特别关注张清平的《林徽因》,冀望她的笔还一方历史以真实,让读者在林徽因们的精神风采里了悟今人的苍白。
陈思和先生曾就作者与传主的关系有过如下见解:“传记不是纯客观的材料展览。它需要‘对话’,作者与传主间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对话。”阅读《林徽因》使我们看到,作者在长期知识与学养储备的基础上,有了走进林徽因的可能,有了切近传主精神的对话。
在这一“对话”中,传主的心灵路程较之生活阅历似乎更能触发作者的激情,于是她不自觉间总是把叩问的笔触挥向林徽因、和她身边一群人的精神层面。她讶异于这一群人的精神何以如此健全。她于心向往之中竭力再现着他们的独特群体气候,一刀一笔地镌镂着林徽因的精神素质,兼以工笔描绘出给林徽因以影响和润泽的那些人的风采。林徽因所以成为林徽因,离不开梁思成,缺不了金岳霖,也少不得徐志摩。于是,北总布胡同的林家客厅,西南联大梁思成夫妇脱坯和泥造起的住宅,宜宾李庄五年病魔煎熬中困苦封闭的研究生活——林徽因就于这当中和着一群人的步履以独特的自我向读者走来,每一步都是丰盈的、尊严的、大写的。这一群人用生命书写履历的时候最为惹眼的是心灵的自由,他们之间即使穷困得典当衣物,最富有的依然是真诚,而又因了站在同一地平线上,他们彼此间深为敬重和懂得!于是其肝胆相照的罕见美好遂成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间的绝唱。
(节选自张洁《<林徽因>序))
小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对林徽因“误读”的一项是(3分)    (  )
A.林徽因是一个杰出的女建筑家、独特的女诗人,一个为催生现代中国而自觉努力的自由知识分子。
B.林徽因与梁思成相互扶持,梁思成更是敢爱、能爱,以其无与伦比的坚实基础与宏大结构支撑关爱了林徽因的一生。
C.林微因一生中最值得书写的是她的爱情经历:诗人徐志摩因痴情于她而亲手捣毁了自己的家庭,她却嫁给了梁思成。
D.林徽因深受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等人的影响和润泽,他们这群人心灵自由,相互理解敬重,彼此肝胆相照的美好堪称绝唱。
小题2: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林徽因于1955年辞世,免受了政治运动的冲击,这是她的幸运,也是造成她被“湮没”的原因。
B.陈思和评价张清平,认为他通过与林徽因及其身边一群人的精神对话,揭示了林徽因等人健全的精神素质。
C.张清平凭借着丰富的知识和学养,纯客观地展现了历史的真实,让读者有了走进林徽因的可能。
D.林徽因当年的“遁入历史”和最初的“浮出历史地表”都是不正常的现象,这是林徽因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哀。
小题3:从文中看,避免对历史人物“误读”的途径有哪些?请从你熟悉的其他历史人物中选择一个举例说明。(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关于比特币的话题是越来越多,世界首台比特币自动提款机日前在加拿大启用,使人感到这种虚拟的货币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可以说,比特币是信息技术变革引起的电子货币过渡到高级阶段的典型形式。
通常认为,电子货币是指以计算机或其他存储设备为存在介质、以数据或卡片形式履行货币支付流通职能的“货币符号”,其具体形式包括卡基、数基存款货币,电子票据,等等。以我国为例,证券期货保证金、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备付金等,都具有初级电子货币的特征,但只有到了各类虚拟货币出现,才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央行的货币发行权。比特币虽是迄今为止最为高级的形态,但正如美国一名联邦法官所表示,比特币只是“一种货币或一种形式的资金”,目前其金融属性或许要高于货币属性,因此对于整个货币体系的冲击还非常有限。
以现代货币的标准来看,比特币尚未充分满足货币的定义。广义地讲,货币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就此看,当前比特币的作用更多体现在交换和投资方面,在最能体现货币价值的支付方面,其作用还非常有限。此外,比特币通常只在互联网交易中存在,极少在线下交易中采用,这说明它只在有限范围内具有部分货币职能,因此,只能说其具有了货币的雏形。需要指出的是,比特币的供给缺乏扩张能力,这与现代货币的显著特征相悖,即依托国家信用进行无限发行,通过适度增加发行来刺激经济运行,这也就导致比特币的交易规模存在局限性。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催生虚拟货币,进而深刻影响货币的概念及流通。不过,在可预见的将来,比特币还没有能力撼动现代货币发行体系。央行依然具有垄断性的货币发行权,同时也基本垄断着主要电子货币的发行权。传统货币的发行由政府权威支撑,如果缺乏发行主体、没有背后的政府权威,一种货币就会遇到问题。
对于比特币所代表的虚拟货币,各国政府的态度并不相同。首先,虚拟货币的出现,是一种草根服务创新,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货币需求。不过,如果虚拟货币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并积累了系统性风险,那么自然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尽管比特币在短期内距离替代真实货币仍有较大差距,但比特币的日益活跃,势必对传统货币金融体系形成挑战。到目前为止,各国权力机关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确保比特币的交易不违反货币交易法律,并且禁止将比特币用于诸如洗钱和购买毒品等违法行为上。在美国,已有人呼吁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纳入货币监管机制中。显然,各国政府的监管思路,必将深刻影响虚拟货币的发展前景。
(选自2013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比特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特币本质上是一种虚拟货币。虚拟货币是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步衍生的,进而深刻影响货币的概念及流通。
B.比特币作为一种迄今为止最为高级的货币形态,在我国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央行的货币发行权。
C.比特币的出现,是一种草根服务创新。目前它的货币属性也许没有金融属性高。
D.说比特币已经具有了货币的雏形,是因为只在有限范围内具有部分货币职能,并且它在支付方面作用非常有限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证券期货保证金、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备用金都具备电子货币特征,但其没有能力撼动现代货币发行体系,央行仍基本垄断着主要电子货币的发行权。
B.比特币对整个货币体系冲击力有限,这表明比特币目前货币属性发展还不够充分,它只是“一种货币或一种形式的资金”。
C.现代货币可依托国家信用进行无限发行,通过适度增加发行来刺激经济运行,这和比特币有很大不同,这也就导致比特币的交易规模存在局限性。
D.在美国,部分人已呼吁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纳入货币监管机制中。可见,各国政府的监管思路,一定会深刻影响虚拟货币的发展前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特币这种虚拟的货币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加拿大诞生了世界首台比特币自动提款机。
B.比特币没有发行主体,背后没有政府权威,一旦遇到问题,它就会变得很脆弱。
C.比特币尽管在短期内难以替代真实货币,但仍势必会对传统货币金融体系造成挑战。
D.由于比特币交易出现违反法律,用于洗钱购买毒品等非法行为上,因此各国政府已将其纳入货币监管机制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卖牛
就在几月前,水波还把种地致富、当村干部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现在,他觉得呆在山里没什么前途。似乎人们的生命都是天给的,人的命怎么可以掌握在天的手中呢。他年轻的心是奔腾着的,他要挣脱,他想离开。
水波做起了“读书梦”。爹说如果他实在想回学校读书,就把家里的耕牛卖了去。水波真的赶牛去卖。
那个初秋,一大早,水波就把大花牛从家里赶走了。
水波赶着牛路过里湾,路过石嘴。田里的早稻已熟了,黄亮亮的一片。油桐树和橡树、柿树上都缀着果实。油桐叶就像人的手掌,伸了几个尖尖出来。有的油桐叶是心形,托着又小又圆的青桐籽。橡子比桐籽还小,长圆形的,外壳扎乎乎的。最招人喜爱的是柿子。挂在树上红了,黄了的都有,让人馋得流口水。
水波走在石嘴上的柿树下,他拉了一下牛绳,牛回头朝池塘的方向看去。它像是在看它喝过水的池塘,又像是在看池塘边黄了的稻田。水波也跟着牛看去。他又用手拍了下牛背。牛抖了抖身,尾巴翘起来,刷了下他拍过的地方。
牛突然对着稻田长哞了一声,样子似乎在跟它的老朋友打招呼。它欢快地走着,又回头看着田野,好像不懂主人要把它朝哪里赶。平常它是在河滩上和山坡上吃草,不从这条路经过。
走完了村里的庄稼地,水波仍然牵着牛顺着大路走。牛站着不动了。它回头,像在问水波到底要去哪里。
“走!”水波不看它,用棍子抽了一下牛。
牛挣脱着绳子,步子跨向了路边,头仰着。水波拽着牛绳,又抽了几棍子。牛一个转身,气汹汹地冲水波瞪眼。水波一愣,蹲下来,他有些有些懊恼。牛把脖子伸过来了,用脸磨擦着他的胳膊,眼神温和。水波摸了摸牛脖子,站起来,牵着它继续朝前走。
走出梅花塘。走过三道弯,再过三道梁。一路上,望见庄稼,望见绿水,望见行人。只有踢蹬踢蹬的脚步声。水波和牛都沉默着。
快到秀水街时,水波让牛在路边吃了一会儿草,又找了个干净的水坑,让它喝饱,才朝街上牵去。
在大街道一侧的岔口深处,水波找到了屠宰市场。水波拉着牛,在屠宰场站了一下,一个一脸黑肉的生意人朝他靠近了。水波捡了个干净的位置站定,跟生意人谈价。在他的旁边,地面是红色的。血迹染的,飘着腥味。是猪血、狗血、羊血,还是牛血,很难分清楚。牛把头扎在地上,嗅着血,又对着不远处一泡同类的粪便,一声长哞。那叫声很悲凉。
谈定了,一千二百块。够学费了。
牛大滴的眼泪掉落着,眼巴巴地看着主人。水波不看它。
在生意人要牵牛绳时,水波紧握着牛绳不放。牛卖了,家里的地用什么耕种!牛是家里的一个好帮手啊!水波犹豫起来。生意人抱怨水波不该做事婆婆妈妈,水波蒙着头,想了半个小时,觉得不能卖,就决定不卖了。水波拍拍牛头,说,回家啦。
回来的时候,牛很高兴。从屠刀下重生了一次,就连叫声也是快活的。走在街上,它挣开绳子,仰起脖子一声长哞,禁不住引来了路人的目光。
出了秀水街,牛又撒欢跑着,水波紧紧地跟着它。太阳洒在水波的背上,也洒向牛;秋风抚着水波赤着的胳膊,也抚摸着牛的身子。
天还没黑,水波就赶着牛回到了梅花塘。
经过石嘴大柿树的时候,他把牛绳解了。牛在树下跑来跑去,寻着可吃的草。
水波站在树下。念不成书了,他觉得还可以出去打工,他终于对命运有了新的认识。他不信命,他的一颗渴望驰骋的心是什么也拴不住的。他向往广阔的天地。什么能够阻止他对山外生活的想象?没有。
(选自朱雪长篇小说《梅花塘》)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划线处句子选取田野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初秋时节景物的特点。
B.从“气汹汹地冲水波瞪眼睛”到“用牛脸摩擦着他的胳膊”,可以看出牛对水波情感态度的变化:从惊怒到温和进而哀求。
C.牛在屠宰场将要被牵走时,“水波紧紧握着牛绳不放”,这表现出水波对牛在情感道义上的依依不舍、不离不弃。
D.“秋风抚着水波赤着的胳膊,也抚着牛的身子”,这句带有浓浓暖意的景物描写,着力烘托出牛在刀下重生后的欢快。
E.“梅花塘”和“秀水街”在小说中寓意颇丰,前者象征乡村生活的自然本真,后者象征物质文明对乡土生活的浸染。
小题2:试分析水波的人物形象。(6分)
小题3:小说中三次写到牛的“长哞”,原因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6分)
小题4:请结合全文,探究水波卖牛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归来的温馨
聂鲁达
①我的住所幽深,院内树木繁茂。久别之后,房子的许多去处吸引我躲进去尽情享受归来的温馨。花园里长起神奇的灌木丛,散发出我从未领受过的芬芳。我种在花园深处的杨树,原来是那么细弱,那么不起眼,现在竟长成了大树。它直插云天,表皮上有了智慧的皱纹,梢头不停地颤动着新叶。
②最后认出我的是栗树。当我走近时,它们光裸干枯的、高耸纷繁的枝条,显出高深莫测和满怀敌意的神态,而在它们躯干周围正萌动着无孔不入的智利的春天。我每回都去看望它们,因为我心里明白,它们需要我去巡礼,在清晨的寒冷中我凝然伫立在没有叶子的枝条下,直到有一天,一个羞怯的绿芽从树梢高出远远地探出头来看我,随后出来了更多的绿芽。我出现的消息就这样传遍了那棵大栗树所有躲藏的满怀疑虑的树叶。现在,它们骄傲地向我致意,俨然已经习惯了我的归来。
③鸟儿在枝头重新开始往日的啼鸣,仿佛树叶下什么变化也未曾发生。
④书房里等待我的是冬天和残冬的浓烈气息。在我的住所中,书房最深刻地反映我离家的迹象。
⑤封存的书籍有一股亡魂的气味,直冲鼻子和心灵深处,因为这是遗忘——业已湮灭的记忆——所产生的气味。
⑥在那古老的窗子旁边,面对着安第斯山顶上白色和蓝色的天空,在我的背后,我感到了正在与这些书籍进行搏斗的春天的芬芳。书籍不愿摆脱长期被人抛弃的状态,依然散发出一阵阵遗忘的气息。春天身披新装,带着忍冬的香气,正在进入各个房间。
⑦在我离家期间,书籍被弄得散乱不堪。这不是说书籍短缺了,而是它们的位置被挪动了。在一卷17世纪古版的严肃的培根著作旁边,我看到萨尔加里的《尤卡坦旗舰》。尽管如此,它们倒还能够和睦相处。然而,一册《拜伦诗集》却散开了,我拿起来的时候,书皮像信天翁的黑翅膀那样落下来。我费力地把书脊和书皮缝上,事前我先饱览了那冷漠的浪漫主义。
⑧海螺是我住所里最沉默的居民。从前海螺连年在大海里度过,养成了极深的沉默。如今,近几年的时光又给它增添了岁月和尘埃。可是,它那珍珠般冷冷的闪光,它那哥特式的同心椭圆形,或是它那张开的壳瓣,都使我记起远处的海岸和事件。这种闪着红光的珍贵海螺叫Rostellaria,是古巴的软体动物学家卡洛斯·德拉托雷,有一次把它当作海底勋章赠给我的。这些加利福尼亚海里的“橄榄”,以及同一处来的带红刺的和带黑珍珠的牡蛎,都已经有点儿褪色,而且盖满尘埃了。从前,就在有那么多宝藏的加利福尼亚海上,我们险些遇难。
⑨还有一些新居民,就是从封存了很久的大木箱里取出的书籍和物品。这些松木箱来自法国,箱子板上有地中海的气味,打盖子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随即箱内出现金光,露出维克多·雨果著作的红色书皮。旧版的《悲惨世界》便把形形色色令人心碎的生命,在我家的几堵墙壁之内安顿下来。
⑩不过,从这口灵柩般的大木箱里还出来一座雕像,她有一张可爱的脸,一双浸透音乐和盐水的手。我给她取名叫“天堂里的玛利亚”,因为她带来了失踪船只的秘密。我在巴黎一家旧货店里发现了她,当时她因为被人抛弃而面目全非,混在一堆废弃的金属器具里,埋在郊区阴郁的破布堆下面。现在,她被放置在高处,再次焕发着活泼、鲜艳的神采出航。每天清晨,她的双颊又将挂满神秘的露珠,或是水手的泪水。
⑪玫瑰花在匆匆开放。
⑫从前,我对玫瑰很反感,因为她没完没了地附丽于文学,因为她太高傲。可是,眼看她们赤身裸体顶着严冬冒出来,当她在坚韧多刺的枝条间露出雪白的胸脯,或是露出紫红色的火团的时候,我心中渐渐充满柔情,赞叹她们骏马一样的体魄,赞叹她们含着挑战意味发出的浪涛般神秘的芳香与光彩;而这是它们适时从黑色土地里尽情吸取之后,像是责任心创造的奇迹,在露天里表露的爱。而现在,玫瑰带着动人的严肃神情挺立在每个角落,这种严肃与我正相符,因为她们和我都摆脱了奢侈与轻浮,各自尽力发出自己的一份光。
⑬可是,四面八方吹来的风使花朵轻微起伏、颤动,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青年时代的记忆涌来,令人陶醉:已经忘却的美好名字和美好时光,那轻轻抚摸过纤手,高傲的琥珀色双眸,以及随着时光流逝已不再梳理的发辫,一起涌上心头。
⑭这是忍冬的芳香,这是春天的第一个吻。
【注释】①聂鲁达:智利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1946年后由于政治原因被迫流亡国外,1953年才回到国内。 ②忍冬:即金银花。
小题1:下列对文章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用“躲进去”更能表达我对家中一切充满新奇、亲切之感。
B.作者因为栗树变化大而产生生疏感,表达为栗树对作者“满怀敌意”。
C.作者将海螺视作“海底勋章”、“橄榄”,表达他对海洋的热爱之情。
D.女神雕像的双手“浸透音乐和盐水”表现女神内心充满快乐与痛苦。
小题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3分)
小题3:阅读第⑫段,概括作者对玫瑰充满柔情的两个主要理由。(2分)
小题4:联系上文,理解结尾句中“春天”的涵义。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