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小题。送允晖①沈周陆郎几宿春山去,山鸟山花尽有情。白李红桃塞行路,黄鹂留客两三声。【注】①此诗为春日送友而作,诗中所称之陆郎,即作者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小题。
送允晖
沈周
陆郎几宿春山去,山鸟山花尽有情。
白李红桃塞行路,黄鹂留客两三声。
【注】①此诗为春日送友而作,诗中所称之陆郎,即作者所送之允晖,“郎”为少年之美称。
小题1:诗歌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诗歌主要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承上启下(1分)承上句“春”字,点出春天“山鸟山花”的景象,(2分)“有情”二字引出后两句要写的内容,详尽叙述花鸟之情(2分)。
小题2:拟人(移情于物或托物寄情或借物抒情),(2分)山鸟曼声歌唱,山花吐艳含芳,都含无限情意,相留佳客;芳馨洁白的李花,嫣红浅笑的桃花,牵挽行客,堵塞着客人行进的山路,可谓有情;“黄鹂”,是山鸟的代表,黄鹂在花树间好语留客,呖呖清音,三声两声,倍觉有情。(三句话能任选一句加以分析即可得2分)它们在为作者代致殷殷惜别之意,作者真挚相留之意不言而喻。(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上一句提到“春山”,下一句句提到“李桃花”可见根据第二句得得内容应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写景,启下抒情。
点评:这种考查形式较为简单,结构上的作用无非是“过度、总领、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等,要求考生熟练运用。
小题2:
试题分析:很明显“黄鹂留客两三声”等是运用的拟人的手法。花(堵塞着客人行进的山路,相留佳客)鸟(黄鹂在花树间好语留客)的表现,都是为了挽留友人。挽留含有惜别之意。
点评;必考题,首先知道表现手法包括哪些(),怎样运用,有何妙处,结合诗句分析。送别题材的诗歌一般表现依依惜别之情或者淡淡的哀愁或者勉励之情。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小题。送允晖①沈周陆郎几宿春山去,山鸟山花尽有情。白李红桃塞行路,黄鹂留客两三声。【注】①此诗为春日送友而作,诗中所称之陆郎,即作者所】;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共8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小题1: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小题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7分)
听 筝(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小题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颈联中有两个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是哪两个字?为什么?(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小题1:开头两句展示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分析。(5分)
小题2:读全诗,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两句。(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下面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推窗   袁枚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A.这首诗抒写诗人傍晚雨霁风止后推窗一刹那间的感受。
B.诗人是那样急不可耐,雨止后立即“推窗”,先一睹青山之风采,而青山亦似解人意,好像早在窗前等候,诗人窗才推开,它们便扑面而来。
C.“相思久”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令青山亦起相思之意,则山就更值得诗人眷念了。
D.写山能“扑面来”,又化静为动,更显得山具有灵性,富有生活情趣。最后两句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由衷喜爱。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茶陵道中
萧立之
山深迷落日,一径窅无涯。
老屋茅生菌,饥年竹有花。
西来无道路,南去亦尘沙。
独立苍茫外,吾生何处家。
【注】①南宋灭亡后,诗人归隐江西老家,这首诗就写于归家途中。②竹,六十年一花,花后则枯,以为荒年之兆。
小题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首联“迷”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分)
小题2: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小题3: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