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梓人①传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8 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梓人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节选自《古文观止?卷九》有删节)
  [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 工具。③砻:磨刀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梓人其门——款:敲击
B.其床足而不能理——阙:通“缺”,缺少
C.是道者——通:通过
D.故书而之。——藏:收藏、保存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梓人劳心者才能的一组是(     )
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②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③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④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
⑤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⑥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查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他自称若是没有自己,工匠们无法建成一座房屋。起初“我”并不相信。
B、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梓人指挥许多工人劳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题的字就是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实际动手建造房屋的工匠们名字不在其列,我很吃惊。
C、“我”认为那些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与治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D、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能够顺应自然。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而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D
4.(1)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
  (2)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梓人①传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已去,至军中——间:从小路   
B.张良入——谢:告罪
C.拜奉大将军足下——再:第二次 
D.闻大王有意过之——督:监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招樊哙出      ②人之力而敝之
B.①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②是寡人过也
C.①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②使使以闻大王
D.①度我至军中,公入  ②欲以生劫之
3.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选段中对刘邦的描写方法,并简单概括选段中刘邦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有夫妇其子不孝者。——讼:控告
B.重荣起于军卒,至富贵。——暴:突然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严格
D.姑息重荣不能。——诘:追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
A.天子宁有种邪——重荣箕踞慢骂
B.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屈中国以尊夷狄
C.重荣诱之入塞——而充无厌之欲
D.重荣怒,执拽剌——此晋万世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其子,继母则提剑***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死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和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D.安重荣肖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苏廷评行状(苏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唯公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非独其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益不复爱惜——爱惜:吝惜
B、日操乘城——兵:兵器、武器
C、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生意:做买卖
D、又皆怀亲戚乡党——慕:贪恋
2、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     )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④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把钱财全部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但他为人精明,器量远大。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之无传,非独其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万章问曰:“敢问友。”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孟子·万章》)
  ①孟献子:鲁国大夫仲孙蔑。②费:春秋时小国, 旧地在今山东鱼台西南费亭。③亥唐:晋国人。晋平公时,朝中多贤臣, 但亥唐不愿为官,隐居穷巷,平公曾对他“致礼与相见面请事”,非访敬重。)④尚:同“上”。⑤甥:古时称妻子的父亲叫外舅,所以,女婿也称“甥”,舜是尧帝的女婿。⑥用:以
1.下面对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惟百乘之家为也       然:这样
B.王顺、长息则我者也。     事:求我办事
C.虽食菜羹,未尝不饱      蔬:通“疏”,粗糙
D.亦舜,迭为宾主        飨:给……吃东西
2.下面几组句子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三人,则予忘之矣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言之悲也
B.则不与友矣       秦人不睱自哀,而后人哀
C.小国之君亦有之     盛衰之理,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D.吾子思,则师之矣    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孟献子,百乘之家也
B.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C.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
D.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4.下面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平公对亥唐以朋友之道对之,亥唐粗茶淡饭招待他,他也一定吃饱。
B.费惠公和子思、颜般、王顺、长息等人的关系不同,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
C.孟献子与乐正裘、牧仲等五人做朋友,就抛弃了自己的家。
D.尧与舜是翁婿关系。但他们日常相处也像朋友一样,经常互相招待。
5.翻译下面句子。
(1)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孟子所说的交友之道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引兵而东归——解,涣散,松弛
B.楚兵食尽——罢,通“疲”,疲惫
C.以舒屠六,九江兵——举,“尽”的意思
D.歌数阕,美人之——和,应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诸侯皆附/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至固陵,信、越之兵不会/秦王还柱
C.楚兵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D.不能,事未可知也/哙带剑拥盾入军门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②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③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④大司马周殷叛楚
⑤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⑥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祈,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与汉王订立和约后,就带上队伍回去了,但是汉王接受了张良等人的计谋,言而无信,又发动了战争,最终使项羽陷入绝境。
B.张良献计,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
C.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而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深情无奈的侠骨柔肠。
D.本文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