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宫,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宫,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三公为真相知也。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杭州仁和县( )
(2)以谢平昔奖进( )
(3)于是不复其相知( )
(4)所忧者气峻而( )
2.下面句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谢平昔奖进
C.得文字相乐之意
D.成其德耳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掌管;(2)往常;(3)希望;(4)高傲。
2.BD
3.(1)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公务。(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
4.担心他恃才傲物。
5.知人善任。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宫,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傲。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索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戮。百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暑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观。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大中大夫。卒于官。(节选自《后汉书》)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严猛,好发奸伏 尚:崇尚
B.其妇归于家归 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四年视 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之 案:立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
②悉收其家,一时***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死,使百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之。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中加粗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游者众;        险以远,至者少
B.其孰能讥乎?               此余所得也
C.有志矣,不随以止,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
2、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请简要概括本段中王安石关于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条件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为不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一日讲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①。”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徵,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离;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彼二子皆有道者所羞,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②,虽有皋、夔、稷、离、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离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③”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注:文中“皋、夔、稷、离、傅说”均为古代贤臣,“四凶”是传说中尧、舜时代的四大坏人。慝,音te,邪恶。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擅长反驳论辩。如文中“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宋神宗有意为王安石对自己的批评而辩解,但王安石即以宋神宗的话题另出新论,令人信服。这种论辩思维很值得我们学习。试以此为例,以一两句话反驳下面两种观点。
①人人都说诸葛亮聪明而又严谨,其实他也有错用马谡失街亭的失职和愚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天太冷,夏天太热,要是一年四季都是春天该多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备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几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于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辙亦海康    迁:搬家 
B. 渊明临终,告俨等    疏:奏章
C.性刚才拙,与物多   忤:感触 
D.其必有以之矣        处:立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未有追和古人者
B.然吾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追和古人,则始东坡
C.今将集而并录之,遗后之君子半生出仕,犯世患 
D.至其得意,谓不甚愧渊明  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3.下列各句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B.独喜为诗,精深华妙
C.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为人是“ 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自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送石昌言使北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苦,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也;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大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日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者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选自四部丛刊影宋本《嘉祜集》卷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昌言闻吾学        废:停止      
B.闻马数万骑驰过    介:铠甲
C.尚心不自禁        掉:振奋  
D.中国之人不也      测:观察
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体现昌言对“我”的学业关心鼓励的一组是( )
①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②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③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④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⑤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追忆自己与石昌言既是近邻又是亲戚,且得到昌言的关心和鼓励,两人关系融洽,情感深厚。    
B.石昌言作为外交使节出使异域,苏洵为他身负外交重任而高兴,并流露出了对他在外交场合建立功勋的敬仰和赞颂。
C.文章用奉春君出使冒顿的故事,劝喻石昌言木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识破敌国的阴谋,在非常时期采取果断措施,英勇善战,不辱使命。
D.这是一篇临别赠序,叙述事件形象具体,采用借古喻今和引用名言的写法,表达主旨深刻,文章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