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送石昌言使北引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送石昌言使北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苦,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也;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大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日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者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选自四部丛刊影宋本《嘉祜集》卷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昌言闻吾学        废:停止      
B.闻马数万骑驰过    介:铠甲
C.尚心不自禁        掉:振奋  
D.中国之人不也      测:观察
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体现昌言对“我”的学业关心鼓励的一组是( )
①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②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③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④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⑤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追忆自己与石昌言既是近邻又是亲戚,且得到昌言的关心和鼓励,两人关系融洽,情感深厚。    
B.石昌言作为外交使节出使异域,苏洵为他身负外交重任而高兴,并流露出了对他在外交场合建立功勋的敬仰和赞颂。
C.文章用奉春君出使冒顿的故事,劝喻石昌言木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识破敌国的阴谋,在非常时期采取果断措施,英勇善战,不辱使命。
D.这是一篇临别赠序,叙述事件形象具体,采用借古喻今和引用名言的写法,表达主旨深刻,文章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C
4.(1)昌言听说我停止了学业,虽然不说,但细究他的心思应是感到遗憾的。
   (2)我读书很晚,没有老师,虽然每天写文章,但心中十分自卑;等听到昌言的话,才感到非常高兴。  
  (3)男子汉一生不当大将,能担当使臣,在唇枪舌剑之中击败敌人,也就足够了。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送石昌言使北引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郡,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①诐,(bì)不正,邪僻。 ②《隋书》为唐代魏徵等撰,为避讳而改“民”为“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质朴 
B.上闻而谴之,竟免/坐:因为 
C.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庶:希望 
D.发奸隐,有若神明/摘:揭发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B.衣冠士人多迁关内 
C.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D.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德化人,皆此类也  ②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①上之,复为相州刺史  ②孺卿祠东后土
C.①上岐州,悦其能  ②而君于赵王
D.①其父每谓亲曰  ②及卫律将降者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品行和学识皆佳。他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一定   会兴盛宗族;他就学于太学时,治学泛览经史,行事严守礼法。
B.梁彦光性情执著,不因挫折而屈服。相州民风不淳,有些人诽谤他任刺史不善为政,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重被起用时,却不惧失败,主动请求再回相州任职。
C.梁彦光为政始终是惩恶和教化兼施。他一方面严厉打击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另一方面以圣贤之道教育感化民众。他的政绩深受皇帝赏识。
D.梁彦光的德政使得过去善变狡诈的相州民众转而向善。酗酒不孝的焦通,经过教育感化而幡然悔悟,弃恶从善;相州官吏、民众的好争执的习俗也为之大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郭崇韬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为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马彦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马彦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晋书·郭崇韬传》注:斩祛射钩:祛。袂;钩,衣带之钩。意谓旧怨。
1、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敌人
B、藏于私家,何异公/帑:国库里的钱财
C、由是谗愈人/间:离间的话。
D、视崇韬去就/去就:动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王都利诱之耳②则遣从事一少牢告庙
B、①契丹来,非救文礼②人非生而知
C、①晋兵围张文礼镇州②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D、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②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来犯,郭崇韬认为应该乘士气高涨之机,主动迎战,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契丹。
B、郭崇韬进入洛阳后,开始接受别人的贿赂,在故人子弟的劝谏下,他把收受的钱财都献出去了。
C、庄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认为不能只图一个人享乐,力谏不可,宦官乘机在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
D、向延嗣诬陷郭崇韬把蜀地的宝货据为己有,并有谋反的意图。庄宗对此大怒,马彦圭假传圣旨让魏王处死了他。
4、联系全文看,下面对文言文最后一段的议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郭崇韬当权时,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以避父讳的做法值得非议。
B、郭崇韬自认为是郭子仪的后代,路过其墓地时,下马痛哭,作者对此不以为然。
C、郭崇韬尽忠国家,征蜀时,军政大事都由他决断。能破蜀,他功不可没。
D、破蜀后,郭崇韬派遣使者招抚南诏诸蛮。作者认为这种举动体现了他的大志。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因与从袭等共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朱竹君先生传
姚 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          人非生而之者
B.上下诏求遗书                    迁客骚人,多于此
C.时文正在军机处,不喜            大行不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D.所欲著书皆未                    自是指物作诗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与“以过降级,复为编修”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富国农,距敌恃卒
B.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有尺寸之地
D.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恶小而为之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筠“宽厚待人”和“生性耿介”的一组是   (      )
A.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      而博学强识不衰
B.与文正固争执                    去而人爱思之
C.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              所欲言者无不尽                  
D.与言论若同辈                    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他认为朱竹君不幸早逝,一是过于喜欢喝酒,二是朋友众多,交往甚密而导致过度劳累。
B.朱竹君年轻时就以善于写文章而闻名,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编修、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和福建学政等官职。
C.朱竹君建议开局搜寻古籍,得到军机处大臣刘文正、于文襄的大力支持,朝廷因此开设四库全书馆,朱竹君也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撰。
D.文末提到朱筠当年“游山水”的情景,但是题名虽在而先生已经不在的现实,令作者无限感伤惆怅!全文于此戛然而止,意韵无穷,充分体现出作者对朱筠的缅怀之情。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江天一传
[清]江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署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敝。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教数十里,与狼兵  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迤,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谿,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谿,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吾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复起兵!”遂牵诣通齐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赵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赍辩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予得其始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注】唐藩,明宗至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的政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麾下狼兵于途     哗:叛乱
B.我不死,祸且矣   族:同姓家族
C.于是清师以少骑天一于绩谿 缀:牵制
D.虽古义烈之士,无以也  尚:超过
2.下列句子中,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江天一“义烈”的一组是(        )
①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
②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
③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④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⑤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
⑥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天一少年丧父,家庭十分贫困,但他勤奋好学,不仅文才出众,而且足智多谋,深受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
B.顺治二年五月,清军攻破江南后,江天一以监纪推官身份向佥事公建议在绩谿筑关拒守,因为这里一面对着大路,地势平坦曲折,与其他县可形成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敌人的有利形势。
C.抗清失败后,江天一看到局势无可挽回,急忙将老母托会付给弟弟,然后挺身而出,昂然被捕,两次谢绝别人的善意劝告,慷慨就义。
D.文章以抗清救国为重心,围绕着“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条思想主线,选取典型事例来刻画江天一的形象,重点突出,内容充实。全文重在叙述事实,让感情隐于字里行间,爱憎分明。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得其始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文阅读。苏秦以连横说秦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媵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谓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选自《战国策》,节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教之   庭:在朝廷上
B、常欲坐而之                 致:导致
C、敌国                       诎:使……屈服
D、期年                         期年:满一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现苏秦才智的一组是( )  
①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②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③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④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
⑤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             
⑥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代,合六国抗秦,称为连横。秦与六国中任何一国联合以打击别的国家,称为约纵(或“合纵”)。
B、善于运用铺陈排比和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如苏秦说秦惠王之词,内容上罗列排比,句式上多用四字句进行铺排,所述之事往往夸大其辞,务求动听,表现了战国策士纵横捭阖、铺张扬厉的文风。
C、文章在人物肖像动作神态的描写方面十分细致生动,如描写苏秦说秦王不行,落魄而归时的形容神态,写苏秦刻苦攻读,引锥刺股的细节,写其嫂”蛇行匍伏”的丑态,皆为传神之笔。
D、运用对比手法,写苏秦得势前后,其家人不同的态度,既从侧面烘托了苏秦的人物形象,又反映出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4、请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齐 人 未 尝 赂 秦 终 继 五 国 迁 灭 何 哉 与 嬴 而 不 助 五 国 也 五 国 既丧 齐 亦 不 免 矣 燕 赵 之 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选自苏洵《六国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