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己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方城亭侯。毋丘俭作乱,遣健步赉书,欲疑惑大众,艾斩之,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城,作浮桥。司马景王至,遂据之。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艾追之至丘头。钦奔吴。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遂走之。
……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太子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有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艾在西时,修治障塞,筑起城坞。泰始中,羌虏大叛,频***刺史,凉州道断。史民安全者,皆保艾所筑坞焉。
(选自《三国志》)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行为:行为是
B.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 足以:足够来
C.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 以后:后来
D.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 要害:非常重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大军兴众,泛舟而下 艾以与贼势相远
B.吾尝终日而思矣 动以朝廷为辞
C.顷之,维果向祈山 维与艾争险,不克
D.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孤当与孟德决之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称代前文的邓艾的观点
B.艾斩之,兼道进军 称代前文的“毋丘俭”
C.司马景王至,遂据之 称代前文的“乐嘉城”
D.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称代前文的“姜维”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艾“作战智谋”的一组是
①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②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域,作浮桥
③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
④检御将士,无所虏略
⑤修治障塞,筑起城坞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④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自幼失去父亲,因战乱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颖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做文和作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邓艾针对寿春一带田良水少的情况,提出开辟河渠的建议,并写入其著作《济河论》中。宣王大加赞赏,全部按他的建议实施。
C.毋丘俭叛乱后,邓艾根据当时的形势,日夜兼程进军,并在乐嘉城设置浮桥。后又追到丘头,一举消灭了毋丘俭及其党羽文钦、孙峻。
D.泰始年间,羌人大乱,多次***死镇西刺史,内地通往西域重镇凉州的道路被切断。而当地百姓却能凭靠邓艾以前修筑的城堡一保平安。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B  4.B  5.C
6.(1)军资粮食有所储备而没有水灾。(2)便返回从董亭奔赴南安。邓艾占据了武城山,与姜维相峙。
解析
1.C(以,因为;后,比……后,即“来晚”之意)。 2.B(A项中两个“而”同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可不译。B项中前一个“以”是动词,认为;后一个“以”是介词,拿,用。C项中的两个“之”同为音节助词,无实义:D项中两个“与”都是介词,同,跟)。3.B(此句中“之”应指前文所说的“毋丘俭所派遣的使者”)。 4.B(其中第④句表现邓艾对投降官兵的宽厚胸怀,第⑤句表现邓艾所筑城堡对西域人民的保护作用)。 5.C(C项最后一句中“党羽文钦、孙峻”叙述有误,孙峻是吴国将领,并非叛乱者毋丘俭的党羽)
6.(1)军资粮食有所储备而没有水灾。(2)便返回从董亭奔赴南安。邓艾占据了武城山,与姜维相峙。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郭  原  平
郭原平,字长恭。禀至行,养亲必以己力,佣赁以给供养。性甚巧,每为人作工,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食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
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父亡,哭踊恸绝,数日方苏。以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茔圹凶功,不欲假人。本虽巧而不解作墓,乃访邑中有营墓者,助人运力,经时展勤,久乃闲练。又自卖十夫以供众费,窀穸之事,俭而当礼。性无术学,因心自然。葬毕,诣所买主执役无懈,与诸奴分务,让选取劳。主人不忍使,每遣之,原平服勤未尝暂替。佣赁养母,有余聚以自赎。既学构冢,尤善其事,每至吉岁,求者盈门。原平所起必自贫始,既取贱价,又以夫日助之。及父丧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常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肉。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瑶之乃自往,日:“令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现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值。宅上种竹,夜有盗其笋者,原平遇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通,又采笋置篱外。邻里惭傀,无复取者。
宋文帝崩,原平号恸,日食麦饼一枚,如此五日。人日:“谁非王臣,何独如此?”原平泣而答日:“吾家见异先朝,蒙褒赞之赏,不能报恩,私心感动耳。”
(《南史·卷七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禀至行,养亲必以己力      禀:禀性,天性。
B.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      跨积寒暑:从冬到夏。
C.窀穸之事,俭而当礼        窀穸:墓穴。
D.吾家见异先朝              见异:看见怪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养亲必以己力         ②佣赁以给供养
B.①则虚中竟日           ②白雁至则霜降
C.①本虽巧而不解作墓      ②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D.①既学构冢,尤善其事    ②既取贱价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
②经时展勤,久乃闲练。
③与诸奴分务,让逸取劳。
④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值。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郭原平讲孝道的一项是    (    )
①原平所起必自贫始               ②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
③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     ④父服除后,不复食肉
⑤日食麦饼一枚,如此五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郭原平非常讲孝道,他家里有时候断了炊,他便自己在外边饿一天肚子,总是等到傍晚收了工,领了工钱,在附近买了粮食以后,才回家生火做饭。
B.他虽然灵巧却不懂怎样修坟墓,便到造墓的人家去帮忙。由于经常干活,时间长了他便也会修墓了。他还多次顶替别人服役来换取修墓的费用。
C.郭原平给人修墓,一定先替那最穷的人家去修墓,不但收的费用低,他自己还整天当劳动力去帮着别人干活儿。
D.宋文帝死后,郭原平嚎啕大哭,一连五天,每天只吃一个面饼。有人讽刺说他:“谁不是皇帝的臣民呢,你能这样,真了不起!”郭原平哭着回答说:“我家受朝廷恩惠不能报答,心里难受才这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也。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思乱后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水之玩。时复还石山精庐,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困不改节。受琴于戴逵,王敬弘深敬之。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
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人拔其屋后笋,令人止之,曰:“借此笋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与。”乃令人买大笋送与之,盗者惭不取,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常以捃拾自资,同捃者争穗,道虔谏之不止,悉以其所得与之,争者愧恧,后每争,辄云:“勿令居士知。”冬月无复衣,戴颙闻而迎之,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即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乡里年少,相率受学。道虔常无食,无以立学徒。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资给,受业者咸得有成。太祖闻之,遣使存问,赐钱三万,米二百斛,悉以嫁娶孤兄子。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道虔年老,菜食,恒无经日之资,而琴书为乐,孜孜不倦。太祖敕郡县令随时资给。元嘉二十六年,卒,时年八十二。
(《宋书·卷九十三》)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有佳者相与              相与:共同享用。
B.太祖敕郡县令随时资给      资给:随时供给
C.常以捃拾自资              自资:自己资助自己。
D.争者愧恧                  愧恧:惭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还见之,乃自逃隐        ②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
B.①戴颙闻而迎之            ②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
C.①悉以嫁娶孤兄子          ②悉以其所得与之
D.①请像之日                ②恒无经日之资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
②此笋欲令成林。
③时复还石山精庐。
④辄举家感恸焉。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沈道虔仁慈性格的一组是    (  )
①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              ②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
③冬月无复衣,戴颙闻而迎之        ④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
⑤悉以嫁娶孤兄子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县令庾肃之曾于饥荒之年接沈道虔到县城南边的废头里,并为他建了房屋。那里前临   小溪,有很美的山水。但沈道虔却还不时地回到石山他心仪的房子里。和那些成了孤儿的兄长的儿子们一起生活。
B.沈道虔曾跟随戴逵学弹琴,王敬弘深深地敬仰他,本郡和本州,多次征召过他,但他都没有前往应命。
C.有人偷沈道虔家菜园里的菜,沈道虔看到了,便偷偷躲了起来,生怕与偷菜的人发生   正面冲突,以免难堪。
D.沈道虔家乡的少年,都愿当他的学生,但道虔常常没饭吃,无法建立学舍。武康县令孔欣之周济了他,使他的学生得以成就学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6题。
钟 离 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日:“《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日:“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竞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注释]①班: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愆:过失。
B.辟大司徒侯霸府           辟:征召。
C.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   伤:悲伤。
D.坐臧千金,征还服法        坐臧:犯了贪赃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         ②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
B.①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     ②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
C.①建父闻之,为建设酒       ②民防广为父报仇
D.①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      ②意亦具以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守甚贤之,遂任(意)以县事。    B.(意)诏部徒诣河内,时寒冬。
C.与克期(徒)具至,无或违者。      D.(意)不忍加刑,遣令(建)长休。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
②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③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④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表明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③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⑤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⑥遂令建进药而死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在遣送囚徒到河内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弘农县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囚徒做了棉衣后,就写信向光武帝汇报此事。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盗窃犯檀建加刑,遣送他长期回家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等。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由于办案有功,显宗下诏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正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张   元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
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释典。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势,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日:“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及元年十六,其祖丧明三年。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祜。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道。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今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如此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于梦中喜跃,遂即惊觉。乃遍告家人。三日,祖目果明。
其后,祖卧疾再周,元恒随祖所食多少,衣冠不解,旦夕扶侍。及祖没,号踊绝而后苏。随其父,水浆不入口三日。乡里咸叹异之。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有诏表其门闾。
(《北史·列传七十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莫不重其性命        B.今为人所弃而死
C.昼夜读佛经          D.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以灯光普施法界       ②以金鎞疗其祖目
B.①乃以杖击其头           ②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面去
C.①祖异而舍之             ②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D.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其祖丧明三年.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父)谓其贪戏               B.(张元)将欲更弃之
C.(张元)号踊绝而后苏           D.(老翁)以金媲疗其祖目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涉经史,然精释典。
②将欲更弃之。
③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④其后,祖卧疾再周。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元讲孝道的一组是    (    )
①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②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
③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          ④衣冠不解,旦夕扶侍
⑤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元小时贪玩,一年夏天,因为中午炎热,他的祖父想把他放到井中沐浴,张元却坚决不肯听从。还说,“我不能把身体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B.张元小时候就与一般孩子不同,邻居家的杏子落在他家园中,张元拾到后,就送还给杏树的主人,而其他的小孩拾到后却自己享用。
C.张元快成年时,祖父已经失明三年,张元一直忧愁哭泣,每天早晚诵读佛经,做礼拜,以祈求神灵降福给自己的祖父。
D.张元的祖父卧病时,张元随祖父的饭量大小进食,日夜服侍在祖父身旁。祖父死后,张元悲号气绝,与他父亲一样,三天水汤不进,邻里们都感叹不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刘   宽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日:“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日:“臣不敢醉,但任重贵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日:“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里服其不校            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化:风俗人心的变化。
D.其性度如此              度:推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故吾惧其死也           ②昔其用武而不终也
B.①认者得牛而还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言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宽尝于坐被酒睡状。
④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
4.“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B.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道歉呢?
C.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容易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D.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
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宽为人宽厚,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早晨会客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   怒,但刘宽不但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