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注: ①墓次: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即画地以质之父质:问
B.一切……时日之说屏不用屏:除去
C.年荒劝振劝振:鼓励振作精神
D.霍人罢市巷哭罢市:市上停止买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而静存为要若舍郑为东道主
B.父欣然从施从良人之所
C.设里社、里谷坛君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D.廉吏不敢欺位卑足羞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曹端至孝和清廉的一组是             (   )
A.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B.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C.遭艰归……服阕,改蒲州学正
诸生得人师矣
D.既丧,庐墓六年
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小题4:下列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曹端读谢应芬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设里社、里谷坛,让面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时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丧之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译文:
(2)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译文:
答案

小题:C
小题:B
小题:D
小题:B
小题:
(1)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2分,“化”“耻”等关键的词语,错一处扣1分)
(2)曹端称赞李德的品行与情谊,让众弟子请他回来,一起讲解合乎正道的学问。(3分,“高”、“行谊”、“延致”等关键词语,错一处扣1分)本题译文不够通顺酌情扣1—2分。
解析

小题:C(劝振:勉励救灾。振,通“赈”)
小题:B(第1句的“之”是代词,指代曹端所说的道理(话);第2句的“之”是动词,“往”、“去”的意思。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把”;C项两个“为”都是介词,相当于“给”、“替”;D项两个“则”都相当于白话的“就”)
小题:D(“贫不能归葬”可见为官时的清廉)
小题:B(A项“佛教道教”与原文“浮屠”不符;C项“离开时”应为“离开后”,“对曹端的学生”应为“对自己的学生”;D项,原因除为政公廉外,更主要的是他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为霍州做了许多好事)
小题:
(1)(2分,“化”“耻”等关键的词语,错一处扣1分)
(2)(3分,“高”、“行谊”、“延致”等关键词语,错一处扣1分)本题译文不够通顺酌情扣1—2分。
参考译文: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时看到《河图》《洛书》,就摹画在地
上问他父亲。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他学习大道理,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主要的。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通书》《西铭》,感既道:“大道理就在这里面了。”于是专心致志在研究,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他对父母极孝顺。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信中说:“佛教把空作为要义,这不是人类社会规律的要义。道教把虚作为理论,这不是依从本性的理论。”他父亲愉快地依从了他所说的道理。后来经历了父母双亡的痛苦,他各种有滋味的东西都吃不进去。安葬父母后,筑庐冢守墓六年。
曹端刚开始读谢应芳的《辨惑编》时,极信其中所讲的道理,所有关于佛教的、巫术的、阴阳风水、时日吉凶的道理都除去不用。写信给县令,毁掉滥设的祠堂百余座,给百姓修土地庙,建谷坛,让他们祈报年成。遇到荒年,鼓励(富户)救济灾民,救活了许多人。做霍州学正时,研究整理儒学,学生们都遵循他的教诲,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知府郭晟请教他治理政事的方法,曹端说:“也许是公和廉吧。做到公了百姓就不敢不敬了,做到廉了小吏就不敢欺瞒了。”郭晟拜谢欣然接受。曹端遇父母的丧事回故里,渑池、霍州的众多学生到曹端守墓的地方来听从他教诲。服丧期满,改任蒲州学正。霍州、浦州两地各自上奏章争着要曹端,霍州的奏章先得到批准。
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时代的人,也在霍州讲学,等到他见过曹端,回来对他众弟子说:“学而不厌,教而不倦,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古语说:‘得到一位讲戏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你们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了。”于是李德不再讲学要离开霍州。曹端也称赞李德的品行与情谊,让众弟子请他回来,一起讲解合乎正道的学问。
曹端先后在霍州十六年,宣德九年辞世于任上,时年五十九岁。他的众多弟子服丧之年,霍州百姓连买卖都不做了,街巷中充满哭声,孩子们都痛哭流涕。曹端因清贫而不能回故乡安葬,于是留葬在霍州。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壮夫缚猫
(清)沈起凤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汗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xī)鼠。怀才者宜知,用材者亦宜知也。
铎曰:丙吉①问牛喘,而兵刑钱谷不对。非不对也,是不能也。于何知之?知之于焦生之缚猫。
注释:①丙吉,西汉时人,任丞相时,乘车外出,见到路旁群众殴斗,死伤者横道,他若无其事,不闻不问。而见到有人驱牛行路,牛喘息不已,他便下车询问牛走了多少路,为何喘息。后来人们责备他对待这两件事的态度不恰当,他回答说:“民斗相伤,是京兆尹职权范围内的事,而现在刚刚春天,尚未大热,牛行而喘,我做丞相的负责调和阴阳,因此忧虑而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亲不值:值:盘缠
B.众皆辟易辟:退避
C.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徐:缓慢
D.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函,包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挟飞仙以遨游
B 而焦亦张大其词/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 焦大惭而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 知之于焦生之缚猫/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A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
答:
B于何知之?知之于焦生之缚猫。
答: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奇是一位勇士,常人不能伏虎,他却能一次击毙两虎并且擒一小虎,确有过人之神勇。但是,他用擒虎的那套办法来对付猫,就无济于事了。
B.本文从焦奇缚猫这件小事推知作为宰相的丙吉也并非什么都懂,世人认丙吉不问兵刑钱谷是他不想做,作者却认为是他不能做。
C.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能擒虎的人,不一定能缚猫;反之亦然,对于“怀材者”与“用材者”,都是有启迪作用的。
D.根据立意的需要,文章不但写焦奇擒虎,而且写焦奇缚猫;写它们的形态与动作,灵活而机敏;而焦奇的一举一动无不笨拙、粗鲁、失之用力过分,读之不禁令人捧腹,文笔极具情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小人费无忌
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於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①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③将以方城②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 “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
注释:①城父:楚北境之邑 ②连尹:楚国官名,这里指伍奢,子胥之父。③方城:楚之险阻要塞。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害太子建,欲去之害:嫉恨
B.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僻:偏僻
C.居一年,乃恶之曰恶:诬陷
D.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集:聚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妻事怨/不赂者以赂者丧
B.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A.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
答:
B.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楚及宋平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古
注释:申犀:申舟;楚国大大,名无畏,字子舟,申犀是他的儿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师将去宋去:离开
B.筑室,反耕者反:使……返回
C.寡君使元以病告病:生病
D.尔无我虞虞:欺骗
小题2:翻译画线的句子
A.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答:
B.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巧诈不如拙诚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睹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ní,幼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遗:送
B.其御曰御:马车夫
C.曩将罪之曩:现在
D.巧诈不如拙诚诚:诚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乐羊以我之故/但以刘日薄西山
B.余弗忍而与其母/远人不服而来之
C.其母随之而啼/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D.复召以为其子傅/知其不可而为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释之论法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①,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注释:①县人来:长安县人。跸,止行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更:改变
B.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倾:偏失
C.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案:案件
D.欲致之族族:灭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上使立诛之则已/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文帝与太后言之/填然鼓之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A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答:
B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