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①黥②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虔;人名。 ②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令既具,未布,既:已经
B.令行于民期年,期年:满一年
C.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给:供给
D.太子君嗣也嗣:继承人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含义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荆轲知太子丹不忍。
C.于是太子犯法。D.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小题3: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2分)
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 黥 其 师 公 孙 贾
小题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2分)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4分)
(2)民怪之,莫敢徙。(2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小题4:取信于民。
小题5:(1)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金子。
(2)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
解析

小题1:给:富足。
小题2:穷困:走投无路,于是:正当这时,不行:不能推行。
小题3:略
小题4:1分,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等均可。
小题5:(1)介宾后置和定语后置各1分,“予”1分,全句1分。
(2)2分。“怪”“徙”各1分。
译文:秦孝公已经决定任用商鞅了,商鞅想要变法,又担心天下人对自己非议。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
核心考点
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选自《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周旋:(与敌人)较量
B.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禽:同“擒”,擒拿。
C.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义:认为…仗义
D.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阴:暗地里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然后此患乃除耳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权遣使为子索羽女后世必为子孙忧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关羽忠义的一组是(3分)  (   )
①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②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③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④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
⑤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⑥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逃命到涿郡的关羽,遇到了在那里集合兵马的刘备,于是他投靠了刘备,并受到了刘备的信任与重用。
B.关羽***了颜良以后,曹操让张辽探问关羽的想法,得知关羽想离开他,曹操便重加赏赐,希望关羽不要走。
C.关羽率领军队在樊城攻打曹仁,威震中原地区,曹操为避开关羽的威胁,提议迁离许都。
D.司马宣王、蒋济建议曹操利用孙权与关羽的矛盾,借助孙权的力量解除樊城之围,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4分)
                                                                    
(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3分)
                                                                        
(3)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选择各2分,翻译各6分,共18分)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日诵九纸。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日“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竞陵王萧)子良为会稽太守,云为府主簿,后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寻除尚书殿中郎。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日:“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子良对日:“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日:“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文惠太子尝幸东园观获稻,云时从。文惠顾云曰:“此刈甚快。”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谢之。及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就车握云手日:“不谓今日复见谠言。”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少与领军长史王咳善,云起宅新成,移家始毕,咳亡官舍,尸无所归,云以东厢给之。移尸自门入,躬自营晗①,招复如礼,时人以为难。及居选官,任寄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植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武帝九锡②之出,初,云为郡号廉洁,及贵重颇通馈遗,然家无积蓄,随散之亲友。云忽中疾,居二日半,召医徐文伯视之。文伯日:“缓之一月乃复,欲速即时愈,恐二年不复可救。”云日:“朝闻夕死,而况二年。”文伯乃下火而壮③焉,重衣以覆之。有顷,汗流于背起。二年果卒。帝为流涕,即日舆驾临殡,诏赐侍中,卫将军,敕赐谥曰文。    (《南史》)
【注】①晗:通"玲",古殡殓时,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 ②九锡:古代帝王赐给功高势显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 ③壮:中医艾灸。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候叔明见之等候
B.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辅佐
C.家事必先谘而后行询问
D.性颇激厉,少威重缺少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愿陛下知稼穑之艰难B.朝闻夕死,而况二年
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士不敢弓而报怨
C.缓之一月乃复D.重衣以覆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以乱易整,不武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齐武帝误以为范云是一位阿谀奉承之辈,准备流放他,后来听说他在辅助子良时,经常规劝子良,陈说朝政得失,就改变了主张。
B.范云随从文惠太子在东田观看农民收获稻谷时,委婉含蓄地劝告文惠太子不要安于一朝的逸乐,受到太子和侍中萧缅的敬重和赞赏。
c.范云敬重寡嫂,家中事总要先听寡嫂的意见再做;关心朋友,朋友去世后,让出新房中的东房代停尸之用,并亲为其发丧,深受世人的赞赏。
D.范云担任吏部尚书掌管选举事宜之后,皇上对他寄予厚望,每曰文书满案,宾客满门,但是他应对自如,口无阻滞,官府文书,处理如神,当时的人都敬佩他聪敏明鉴。
小题4:把阅读材料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
(2)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及含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可烧而走也活用作使动词,使……走
B.瑜等率轻锐继其后活用作名词,轻装、精锐的部队
C.引军北还名词活用作动词,背对
D.天又大风名词活用作动词,刮大风
小题2: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裹以帷幕(“以”为介词,解释为“拿”、“用”)
B.去北军二里余(“去”的含义是离开)
C.初一交战(“初一”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刚一开始)
D.雷鼓大震(“雷”是通假字,通擂)
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难与持久秦王购之金千斤
B.裹以帷幕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羸兵为人马所蹈藉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小题4:文言翻译(11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3)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C.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D.之二虫又何知之: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①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①之二虫又何知②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D.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云无心以出岫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②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①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②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③,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 公孙丑 上》)
①要:通“邀”,谋求。②端:发端。③然:同“燃”。
小题1:对上面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B.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C.这一章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人性本是善良的。
D.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小题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人要注重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趋于善;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那么还要不要后天的学习呢?请结合本章具体内容谈谈这个问题。(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