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3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4分;翻译题10分)李应升①诫子书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3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4分;翻译题10分)
李应升诫子书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直言贾祸招致
B.祖父母拱璧视汝看待
C.衣鲜食甘鲜艳
D.神明殛之矣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复与汝相见失其所与,不知
B.此宜俭以惜福厚敛以雕墙
C.当足其衣食则或咎其欲出者
D.葬我于墓侧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小题5: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①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
译文:                                              
②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
译文:                                              
③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
译文:                                             
答案

小题1: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鲜艳的衣服)
小题2:B(A.介词,跟、和/动词,结交;B均为连词,表目的;C.人代,她/指代,那个;D.介词,在/介词,对)
小题3:C(“汝既鲜兄弟”表明作者只有一个儿子。“兄弟三分”,指作者与其兄其弟三家均分财产。)
小题4: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4分,错1—2处扣1分,3—4处扣2分,余类推,扣完4分为止。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
小题5:①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狎”“训”“傲”“亲”各1分)。
②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鲜”“止” 各1分,“当待以同胞”状语后置1分)
③把我留下的文稿书籍,好好整理。(“诸稿简籍”、“诠”“次” 各1分)
解析
参考译文:我因为正直的言论招致灾祸,自己料想唯有一死来报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见,所以写几句话来告诫你。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能把这些话当做警戒自己的规劝,也就是我虽死犹生的时候了。
你生长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异宝(拱璧:一种大型玉璧,径长尺二,用于祭祀,因须双手拱执,故名。后比喻极其珍贵的事物)一样看待你,家族内外的亲戚都用对待尊贵公子的方式对待你。你穿着光鲜的衣服,吃着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娇生惯养已成习惯,不肯穿布衣旧衣,不肯吃粗茶淡饭。如果长大成人还不能改正,一定会陷入贫穷饥饿的境地。这样就应该用节俭来珍惜眼前的幸福,这是第一点。
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时低眉顺眼谦恭待人的样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艰难中支撑家庭时的情景,更没见过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狱,以及在监狱中被囚禁时万分痛苦的情形。你不尝着苦胆去好好想想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凌驾他人。这样就应该用谦恭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现在我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你替代我做儿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什么人呢?你如果不孝顺,上天都要惩罚你了。这样就应该用孝心来侍奉长辈,这是第三点。
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声和节操,不曾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现在家中留下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勤劳辛苦积累的,况且经历这次大难,已经花费了大半。我曾有誓愿:兄弟三人,财产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亩田一粒谷。你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伯父,像对母亲一样对待寡居的婶婶,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丝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违背我的心愿。这样就应该以公平之心来继承家业,这是第四点。
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贫穷人家,必须给她一百亩陪嫁田地;至于庶妹的母亲,已经侍奉我多年,应当让她丰衣足食,分给她养老的田地,让她收取田租来供养生活。家里家外进进出出,要严守规矩。这关系到恩德道义,这是第五点。
你天资不愚钝,我教育不够,你读书已经很晚。你要念着我辛勤劳苦,激发志气勤奋学习,假如有考取科举的一天,就先回家奉养老人。如果科举没有希望,也要做一个读书秀才,把我留下的文稿书籍,好好整理。这关系到我们家文章学问一脉相传,这是第六点。
我深以为苦的是人生在世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将来等到祖父祖母百年之后,一定把我葬在他们坟墓的旁边,不能远离他们。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3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4分;翻译题10分)李应升①诫子书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慕:羡慕
B.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信:确实,果真
C.而尝极东方,出沧海极:穷尽
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固:本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池洼然而方以长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羲之之书晚乃善乃作《怀沙》之赋
C.虽一能不以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D.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小题3: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
小题4: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通过记墨池,指出王羲之的书法的卓越成就,就是从精心学习得来,主旨是借此勉励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
B.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是记叙与议论结合,一方面记事,一方面紧扣着所记的事发表议论。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可以记人、记事、记游。
D.本文表达了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君崇尚王羲之书法功夫之精深,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3分)
(2)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3分)
(3)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单于头曼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于月氏。冒顿既质于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其善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居顷之,复以鸣镝自射其爱妻,左右或颇恐,不敢射,冒顿又复斩之。居顷之,冒顿出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于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单于头曼,冒顿遂自立为单于。
是时东胡强盛,闻冒顿***父自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千里马。居顷之,东胡以为冒顿畏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东胡王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者斩,遂东袭击东胡,大破灭东胡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
(摘自《史记·匈奴列传》)
【注】①冒顿:mòdú ②阏氏:匈奴单于的妻妾。③鸣镝:一种射出后有响声的箭。④习勒:训练,约束。⑤瓯脱:了望哨所。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从:跟随
B.居顷之,冒顿出猎居:居住
C.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爱:吝惜
D.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悉:都
小题2:下列选项中全部直接表现冒顿具有领袖特质的一组是 (     )(3分)
①(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
②于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
③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
④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
⑤冒顿上马.夸国中有后者斩,遂东袭击东胡
A.②④⑤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④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头曼想废冒顿而立少子,便把冒顿送到月氏作为人质,不久就发兵进攻月氏,从而激起冒顿的仇父心理。
B.冒顿通过围猎鸟兽、射***爱妻等做法来严格军令,严肃军纪,让部下听从他的命令,为他所用。
C.在狩猎途中冒顿突然把鸣镝射向自己的父亲,他的部下也乘机犯上作乱,乱箭射死最高统帅。
D.冒顿将千里马和阏氏送给东胡,以此示弱,麻痹敌人的斗志,为打败强大的对手奠定基础。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选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其善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5分)
译文:
(2)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疲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 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下缘木而处缘:沿着B.无为贵智士贵:尊重
C.不如行义之隆隆:高尚D.美行可以加人加:超过
小题2:

小题3: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  
(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看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明白(指识其本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3: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揭示了志、力、物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从与前面内容的联系来看,还是在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第一段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小题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8分)
宗泽①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恶其直,置末甲。
吕惠卿帅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②,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率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河,恐泽兵蹑其后,遗数千骑直扣磁州城。泽擐③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首数百级。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徒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宗泽传》)
[注释]①宗泽(公元10859——1128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宋代名臣。②埽:此指堤防。③擐(huàn):穿的意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卿辟为属辟:征召B.假宗正少卿假:借助
C.恐泽兵蹑其后蹑:追随D.诸将乞贷淬贷:宽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徒苦民而功未易集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B.乃上书其帅臣乃敢上璧
C.以孤军进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D.泽出其不意吾其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泽自幼性格豪爽,有远大志向。参加进士考试,他敢于在朝廷面试时直陈其弊,被考官评为末等。
B.靖康元年,宗泽被推荐任和议使,他抱定不生还的信念决心不向金人屈节。参加讨论的大臣怕他妨害和议之事,不同意派他前往。
C.太原失守,宗泽认为不能食国家俸禄而躲避国家灾难,毅然前往积极备战,战时披甲登城亲自指挥作战,大获全胜。
D.宗泽审时度势,以寡兵孤将深入敌人军营,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卒一以当百,奋勇***敌,打败金兵。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泽 兵 进 至 卫 南 度 将 孤 兵 寡 不 深 入 不 能 成 功 先 驱 云 前有 敌 营 泽 挥 众 直 前 与 战 败 之 转 战 而 东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3分)
(2)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