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明治维新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三、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20080423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
材料三 1890年日本内阁首相山县有朋在第一届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益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福泽谕吉主张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并采取何种政策?
(3)联系材料二,推断材料三中所说的“利益线”是指哪些地区?说出你的推断理由。
答案

(1)目的:修改不平等条约,建立平等关系;学习欧美先进制度;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殖产兴业、富国强兵。
(2)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3)中国和朝鲜;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但保留很 多封建残余,国家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部手中,把军事工业放在发展首位, 为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伏笔;1890年日本内阁的言论表明了日本意图对外侵略的立场和方向,而中国和朝鲜则是日本的邻邦,在日本的国境线外;根据福泽谕吉的言论,对中国和朝鲜“打交道用不着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如答: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外市场;这一目的难以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更多依靠军事手段亦可加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主要考察你对明治维新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自日本明治维新起,促使日本从锁国到开国转变的因素有
①黑船来航  ②洋学的传人  ③中国鸦片战争的教训  ④幕府的高压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治维新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的主要措施是
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                B.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C“废藩置县”                       D.以公债补偿形式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日本提出“脱亚入欧”。对“脱亚入欧”的正确理解是                                       
A.日本经济发达后变成了欧洲国家
B.日本经济发达后加入了欧洲联盟
C.日本学习欧洲,成为工业化国家
D.日本像欧洲国家那样不断向外扩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本外相井上馨认为:“只有实现西欧化,我国才能同西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独立、富裕起来。”与此观点不符合的是
A.殖产兴业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D.自由择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三条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第七条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二: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泉,亦实在于此。尔臣民,应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举止恭俭,博爱及众,修学习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而广行公益,力行公务,经常遵守国宪、遵守国法,一旦危急,则忠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
——1890年日本《教育敕语》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有关天皇权力的规定(不得照抄原文),并作简要评价。(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教育的特点和原则,并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的关系。(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