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主张的目的何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答案

(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2分)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
(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2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2分)
(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分)
(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和目的。由材料一中的“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以看出董仲舒宣扬的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学说;“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则体现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的思想。而这两种思想的目的分别是巩固君权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由材料二中的“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可以看出宣扬的主张是:“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即宣扬封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等封建道德规范。由“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可以看出倡导三纲五常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3)从材料三中的内容可以分析李贽离经叛道的主张主要表现在他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而李贽思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多个方面去考虑。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政治方面可以答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文化方面可以答宋明理学的束缚、文化专制。
(4)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儒学在汉代、宋明和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儒学在汉代开始成为正统主流,在宋明时期发展到极致,在明清时期得到批判继承。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儒家思想发展变化的特点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儒家思想在各个时代的扬弃是由当时的政治需要决定的。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三 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方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
——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请回答:
(1)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4分)。
(2)概括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说明莱布尼茨为何推崇中国儒学文化(2分)?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4)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2分)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21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眩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对你们讲话!
——布什总统的国庆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6分)
(2)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作用。(6分)
(3)材料二中布什说自己“被关在笼子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人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方法来自于哪里?(2分)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一国两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理解不准确的是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最高的国家利益
B.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的重要保证
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晚上可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D.人们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去北平出差可以乘坐飞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