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午战争惨败,震醒了沉浸在科举仕途中的严复,从此他抛心力于翻译18、19世纪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逻...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惨败,震醒了沉浸在科举仕途中的严复,从此他抛心力于翻译18、19世纪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逻辑学诸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向中国知识分子系统地介绍了西学的精华,即其所说的西学“命脉所在” ……他参照斯宾塞的思想,提出了“鼓民力”(即要求禁绝缠足和鸦片,主张变重文轻武、“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传统价值观)、“开民智”(即废除八股、提倡西学。是“三民”中最急的问题)、“新民德”(即要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来代替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是“三民”中最难的。)的救国自强三要政。
——摘编自田海林主编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严复的政治思想》
材料二 本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古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乎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
——梁启超《新民丛报》发刊词
材料三 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为自由而争端者不出四端:政治之自由,宗教之自由,民族之自由,生计之自由。而此四者,中国无有其一也……柔弱之文明,卒不能抵野蛮之武力。然则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三民”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主要思想主张,指出梁启超对严复的“三民”思想有何发展?(10分)
(3)结合史实说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践行上述思想的。(8分)
答案

(1)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为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现实需要;(2分)
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封建专制的传统,影响国民自主、独立、自由平等意识的形成;(2分)传统重文轻武、文治国家思想;(2分)“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传统价值观。(1分)
(2)主张(6分):提倡新民:强调公德、尚武;民族国家意识与民主意识;宗教自由与生计自由。
发展(4分):明确提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国民基本素质;开民智、兴民权是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宗旨。
(3)践行:(8分)
政治上戊戌变法:废八股、倡西学,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义;
军事上:扩建海军,改习洋操,编练新军;
文化上:新文化运动中的各项举措。
解析

试题分析:
(1)19世纪末,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思想。原因可以依据材料归纳: 甲午战争惨败,民族危机严重;受到重文轻武、“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影响国民自主、独立、自由平等意识的形成。
(2)依据材料二、三的信息概括梁启超的主张:“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为自由而争端者不出四端:政治之自由,宗教之自由,民族之自由,生计之自由”;“然则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梁启超明确提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国民基本素质;开民智、兴民权是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宗旨。
(3)联系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概括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践行严复和梁启超思想的活动。如政治上,戊戌变法废八股、倡西学;军事上,扩建海军编练新军;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等。
核心考点
试题【(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午战争惨败,震醒了沉浸在科举仕途中的严复,从此他抛心力于翻译18、19世纪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逻】;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激烈的改革派都是急进的民族主义者,但他们仍然希望清王室可以领导中国不致危亡。”(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激烈的改革派”的思想主张是
A.师夷长技B.中体西用
C.维新变法D.民主共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严复晚年给门生的信中说:不佞垂老,亲见脂那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大地,泽被寰区。这表明严复
A.认清了工业文明的本质B.发展了进化论思想
C.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D.否定民主政治实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创会的口号,实际教学内容和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量日益壮大
B.西学已经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追求
C.新式学堂和学会创办人多为洋务派
D.以“中学为体”为旗号有利于西学传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郑观应(1842年—1922年)是中国近代前期著名的思想家、实业家。他认为,“以商战为本,以兵战为末。若舍本而求末,入不敷出,徒知聚敛,不复开源,转令民不聊生,盛亦难恃。”(《盛世危言》)他说:“宪法乃国家之基础,……政治关系实业之盛衰。政治不改良,实业万难兴盛。查欧荚政治革命,商人得参与政权,于是人民利益扩张,实业发达。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扦格,难臻富强。”                  
——摘编自夏东元、易惠莉《郑观应传》、《郑观应评传》
(1)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主要思想。(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背景,指出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某著作有如下内容:

有学者认为该著作“完全推翻了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旧偶像,而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该著作的作者应为
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陈独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