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但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英]戴维·米勒...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但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最高层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令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现在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个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
材料三 人道进化,皆有定位。……由君主而渐为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康有为《论语注》
孙中山提出革命进化的观点。他说,欲救亡图存……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力的进步”。——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材料四 美国1787年建立宪政民主制度,经历了……共180多年,才真正实现公民普选权不受种族、性别、财产、年龄限制。英国经历的时间更长一些,从1688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到1928年取消选举权的男女不平等经历了240年。……中国从第一部宪法颁布就规定,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之外,我国“年满18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陈红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共识和民主现代化的实现》
(1)简要说明材料一中“源自西方”的“选举”制度主要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它与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的根本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什么选举制度。这一制度与处于起源阶段的西方“选举”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宣传进化论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四,比较美英两国宪政民主制度下的选举制度与中国第一部宪法规定的选举制度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代希腊、雅典等城邦国家推行的直接民主制度。中国的“选举”是指选拔官员的制度,这是建立在王(皇)权基础上的奴隶主或地主阶级的选举制度。
(2)代议制度。不同:①起源阶段的选举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②起源阶段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3)康有为: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发展为民主共和,是历史的必然。人类历史的发展当循序渐进,不可跳跃。孙中山:人类历史可以跳跃发展,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原因: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进化论适应了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4)不同:西方民主制度中选举权的进步经历了很长的历程,但相对完善;中国民众的选举权规定起点高,但基础较低。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但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英]戴维·米勒】;主要考察你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
A.秦朝
B.两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宋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待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     ]

A.孝、廉的选官标准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科举考试的办法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型:辽宁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     ]

A.二十等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题型:0119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中记载:“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     ]
A.军功爵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制
题型:云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