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今中外,对海洋和海权的重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无论是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还是1...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今中外,对海洋和海权的重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无论是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还是15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文明,都是伴随着航海和海洋商贸的繁荣而产生的。长期与海洋这样的自然环境抗争,使西方人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和探险精神,渴求知识、乐于探究,追求天生自由,无拘无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至4世纪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交辉相映的地中海文明的典型代表,(1分)并简述其政治和思想方面的主要成就。(3分)
材料二: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出现的“潜在的可能”在明清时期为什么没有得到继续发展。(6分)
材料三:《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享有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3)根据材料三,与中国传统城市相比,近代通商口岸有哪些突出特点?试从文明演进的视角评价近代通商口岸。(6分)
材料四  材料四  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权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于太平洋,我国处于太平洋上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沟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4)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海权观并分析其原因。(10分)
答案

(1)典型代表:古希腊罗马文明。(1分)
主要成就: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达;(1分)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哲学思想大量涌现;(1分)罗马法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影响深远。(1分)
(2)根本因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的排斥作用,沉重的封建剥削和“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思想使商品经济缺乏必要的市场和资本,闭关镇国和“海禁”政策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流,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
(3)在华外国人主要集聚地;西化(近代化)程度较深;设有租界;列强侵华的产物(半殖民地色彩鲜明)(4分)。
文明演进视角: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较早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分)
(4)观点:保护国内外贸易的发展;维护民族独立;强化海权的关键在民主政府;开发海洋资源,发展中国海洋实业。(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
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学习西方进一步深入;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形成。(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这是说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民主原则和古罗马的罗马法。它们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宋朝出现了许多向近代方向演变的因素,但是在明清之际并未继续发展下去。主要的原因可以从明清之际的腐朽的封建制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支配和思想上的严重的控制等角度进行分析。(3)此问考查侵华战争的影响:通商口岸的认识。第1问考查比较能力,根据材料从居民构成、享受特权等角度分析,第2问考查的是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产生的客观上的进步的影响,需要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分析。(4)从材料“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权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沟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等信息可以分析孙中山的海权观。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要从当时的中国的国情等角度进行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古今中外,对海洋和海权的重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无论是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还是1】;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查阅的地图(局部)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
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三: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8分)
(4)当中西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B.军机处C.内阁D.礼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有3291件事。皇帝一天要处理问题411件事,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皇帝勤于政事B.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明初政事繁多D.无人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