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旧唐书》、藩臣”可看出明显是指唐代在地方上设藩镇,置节度使,带来藩镇割据的问题。联系史实可知,唐代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财大权,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应属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之间的矛盾,故选B.
核心考点
试题【“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从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元朝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动 
②路和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 
③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 
④元朝的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
①《汉武大帝》中丞相田蚡坐着和皇帝商讨国事   
②《宰相刘罗锅》中刘罗锅位处宰相之职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26分)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称:“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开创的设置十三州部刺史 “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
材料三、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金骑所过,莫不溃散。”
材料四、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不以山川形便为原则,却以犬牙交错为原则。正如清人储大文所说的,元朝行省“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南,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障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魏源:《圣武记》卷12)。”
材料五、“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薄日多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注: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卷2“郡县论九篇”,中华书局,1959年版。)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何种变化?(3分)
(2)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离不开经济控制、分权监督和军事管制。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和宋朝对地方是如何实行经济控制、分权监督的。(8分)
(3)材料四所说的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有何特点?(3分)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3分)产生什么负面作用?(3分)
(4)材料五中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他认为可行的解决途径是什么?(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