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8分)有书赶紧读黄以华①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8分)
有书赶紧读
黄以华
①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拆封后2至4个月,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出版商以此提醒读者:有书赶紧读!看了这个消息,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也由此想到更多。
②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只有借别人的书,有了还书期限的限制,有了外在的压力,才会有动力去读完一本书。如果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没有了压力,人便会变得懒散,读书也永远成了一个计划。由此想到出版“不能等”的书,仿佛也是给读者立了一个还书的期限,有点儿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相通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以此来劝诫人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营口)中考模拟语文(一)第5页 共8页                                       (营口)中考模拟语文(一)第6页 共8页 

 
④但是,在我看来,“不能等”的书也许还有更多含义。在现代生活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对读书失去兴趣。在他们眼里,读书或许只是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敲门砖就该扔掉了。还有的人浮光掠影,只是满足于在网上浅阅读,搜集奇闻逸事,不愿意也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读本书。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不能等”的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读书拖不得,好东西是不等人的,要是不及时抓住,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⑤如果阿根廷这家出版商策划图书时有这种用意,那简直有种与读者心理博弈的味道了。尽管如此,这种良苦用心只可理解,却不值得效仿。毕竟图书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大家都去出版“不能等”的图书,这个工具就有可能丢失,如果是这样,损失就太大了。
⑥与“不能等”的图书相关,我想到更为多样的一些方式,比如《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的问题——形式虽有不同,用意却有相通之处,都在劝人向学,劝人读书。只是外因毕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思想问题解决了,时间便像海绵里的水,挤也挤不尽。
⑦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抓紧时间读书。
(选文有删改)
小题1: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文章开头从“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的故事写起,有
什么好处?(3分)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文末提到“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请你结合选文谈谈
应该怎样做?(4分)
                                                                          
                                                                          
小题5:请写出一则与读书相关的名言或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注明作者或出处。(2分)
                                                                          
                                                                          
小题6: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如何利用时间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的。请结合自己的  
实际来谈谈。(3分)
                                                                          
                                                                          
                                                                          
                                                                          
答案

小题1:有书赶紧读
小题2: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有书赶紧读。(2)作为(充当)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3:道理论证 作用:论证了有力地论证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从而有力论述了“有书赶紧读”这一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小题4:能围绕抓紧时间读书和读书的重要性等方面来谈,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得满分。
小题5:略
小题6:略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从文章的开头部分来概括的。
小题2:
试题分析:议论文特殊语句和语段的作用的答题方法:(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小题3: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小题5:
试题分析: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读书”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这样的事例或道理才具有说服力。
小题6:
试题分析: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8分)有书赶紧读黄以华①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小议“正能量”》,完成后面问题。(共10分)
小议“正能量” 
①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力压群雄高居榜首。何为“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动力。它给人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②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和一些带有正能量的人打交道,能让你感觉“活着真好”。2012 年,我们生活中出现了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护士万永平……他们个人的能量虽然微弱,但为社会创造了“微观正能量”,他们那仁者爱人、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怀,使人不仅感动肺腑,而且精神为之一振,进而会悄悄形成一种“见贤思齐”的“蝴蝶效应”,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使我们的言行多了一份真诚的爱意。作为特殊群体的社会名人,知名度高,有着更强的创造正能量的能力。“高调”慈善企业家陈光标,影视巨星成龙,乐坛偶像李宇春、韩庚等,他们都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也使“粉丝”群体更多地关注、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创造了正能量。可见,社会的美好离不开个人创造“微观正能量”。
            。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府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引导者,是公众生活的组织者与服务者,政府积极创造正能量,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具体措施,要求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给地方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做出表率。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轻车简从,开会不讲套话,带头公布个人财产。正是中央政府、高级领导干部积极创造正能量,才使得“新作风”快速吹进各个角落:简化了会议、接待、用餐,没有了彩旗、鲜花、标语……地方政府朴素务实的新面貌,让民众感受到来自各级政府的正能量,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④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不公等“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⑤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只有多创造正能量,列车才能不断前行。让我们共同创造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在文章第③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分论点。(2分)
小题3:阅读选文,说出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证明选文中哪一分论点,并请简要说明理 由。(6分)
【材料】
济南铁路局巡护工李田采用“一元买食品、一元买车票”的救助方式,五年来先后帮助七名进入线路的流浪者到救助站,受助人员没有一起复发上道现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天才就是不断地思考》,完成后面问题。(共11分)
天才就是不断地思考
①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有时匆匆将一本书读完,过些时间回头想想,却几乎什么也没记住,仅仅东鳞西爪地有那么一点肤浅印象。这是什么缘故呢?道理很简单,这是平常在读书时不注意用心思考问题所造成的。
②在日常阅读时注意思考,这是前人取得成功的经验之谈。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说过:“天才不过是不断地思考。”我国唐代的文学家韩愈说得更明白:“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些都强调了成功者对于思考的依赖关系。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读书时就很注意思考问题。他认为,只有善于并认真思考,才能把前人的学问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日常写作时,抱定写“古人之所未及就”。一旦发现自己论著中有前人说过的论点,他就毫不犹豫地删掉。清末学问大家梁启超曾赞扬他说:“凡炎武所著书,可决无一语蹈袭古人。”顾炎武能够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学者,与他在平常的读书中勤于并善于思考问题是分不开的。我国古代曾有不少读书人被人戏称为“迂夫子”,他们虽然读书破万卷,但只会重复别人的东西,并没有真学问。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不勤于、善于用脑思考所致。
③所谓思考,指的不仅是把前人的知识装在自己脑子里,更重要的是善于反刍怀疑,凡事必问一个“为什么”。新的见解和创造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怀疑当然不是指怀疑一切,而是要在怀疑的过程中,区别真理与谬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给自己出必要的思考题,迫使自己开动脑筋。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他怀疑并最后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因而奠定了他在物理学方面后来居上的权威地位。伽利略为什么敢于向亚里士多德这个权威挑战呢?除了不迷信以外,就是由于他善于质疑,对人们信奉了1800多年的信条问了一个“为什么”。一个懒于动脑、不善于思考的人,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因而也就无法发现问题。
④在科技昌明的今天,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就要让自己在读书时善于思考、善于琢磨才对,如果这样,你也会成为一个天才!         
(作者:胡克正   选文略有删改)
小题1: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的作用。(2分)
小题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3分)
小题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分析判断哪则材料更适合用在本文作论据,并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一】
可以说,任何一个天才都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著名发明家瓦特在烧水时,看到水壶盖被烧开的水顶开了,母亲让他去倒水而他却在那发呆,他很奇怪为什么水会把壶盖顶开,他经过一番思考和实践后,最终发明了蒸汽机。
【材料二】
毛泽东是一位善于学习的人,在学习中不断思考革命的方法,不断思考救国的途径。他是一位忠诚的马列主义者,饱读马列书籍,但他不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或照搬苏联经验,而是能够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思想。他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引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军事天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远大理想成就人生辉煌》,完成后面问题。(共8分)
远大理想成就人生辉煌
①青春是刚刚起航的征帆,理想是指引人生的灯塔。青年人必须拥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成就人生的辉煌。
②什么是远大的理想呢?符合祖国人民和时代发展需要的理想才会是远大的理想。 “把青春献给祖国”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分别是建国之初和改革开放之后两个时代青年人的不同理想,但都与祖国人民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紧密相联,正是在这两个远大理想带动下,当时的许多热血青年创造出了辉煌的人生业绩。
③为什么青年人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才能成就人生辉煌呢?
④首先,青年时代的远大理想能孕育出丰功伟业。历史证明,有大志者方能成大器。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就立下了为人类幸福献身的坚定信念;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来抒发自己的宏伟抱负,最终,他们都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⑤其次,远大理想能带来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的确,与辉煌业绩相伴随的往往是极端的艰难困苦,一个人如果缺乏远大的理想,一旦遭遇到这样的困难,就会像大海里一只没有动力的小船,只能随波逐流,很难再向目标前行。而如果此刻他拥有远大的理想,就好像小船拥有了巨大的能量源,无论风浪怎样凶猛,他都能开足马力,勇往直前,直到抵达胜利的彼岸。
⑥那么,青年人又该怎样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人生辉煌呢?这就必须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           。桥梁专家茅以升,从小立下大志,要为人们造一座结实的桥。为了实现理想,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认真观察桥,读书读到桥,就把内容摘抄下来,看到报刊上桥的照片,他就搜集起来。正是靠这样一步一步的积累,后来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设计建造了著名的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⑦今天的广大青年,更应当早日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肩负起时代的重托,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拼搏进取,成就自己人生的辉煌。
小题1:请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阐明本段事例与观点之间的关系。(2分)
小题2: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4分)&科&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句子填入第⑥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填序号)(2分)
【甲】有理想而无行动的人,只能在梦中等到收获。(谚语)
【乙】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雨果)
【丙】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追求真理。(李大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议论文,按要求作答。(11分)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平庸?
刘铁芳
①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终身性的,我们本应在年少时期充分地舒展人的精神和心智,提高我们对世界的敏感性,从而给人生的创造性发展提供基础。然而由于过早遭遇的技术化的教育形式,特别是高度体制化的应试的渗透,导致我们的人生发展很难避免平庸化。
②杰出的大家,包括各行各业杰出的人物,无不在年少时就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杰出的人生往往直接奠基于年少时期与自然的广泛接触、对艺术的爱好、从小就开始的广博的阅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由探究的习惯。
③丰富的情感无疑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自幼形成的对自然、他人,对人世间的爱,是一个人创造性的最重要的基础。这种深厚的、广博的爱源自自幼形成的个人与自然、他人与世界的丰富而生动的联系,只有当个人稚幼的生命开始了一种与周遭世界共同存在的意向,一个人才有可能免于孤立的生存,而培育起对他人和世界的无比的爱。伟大的心灵总是与伟大的爱连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大学就是大爱。
④发达的想象力乃是提升人生创造品格的羽翼。一个人的生命空间是通过想象力来拓展的,想象的边界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存在的边界。个人在与自然、艺术接触以及在广泛的阅读中开启的这种发达的想象力,实际上拓宽了人生存的边界,当然也是创造的边界。这就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提出一个新问题,本身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空间开出新的疆域。想象力乃是创造性人生最重要的基础,无疑,从小就开始的与自然、文学艺术的亲密接触,是夯实这一基础最重要的途径。
⑤自由探究与求知的兴趣则是创造人生的根基。杰出的创造实践依赖于持久的兴趣与专注。在人生历程中,一种兴趣的绵延,一种韧性的坚持,很显然只有来自年少时期就奠定下的这种强烈的兴趣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习惯。
⑥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现实,狭隘的知识训练,以及个人主义的生活取向,正在一步步地削弱教育中个体的心灵生活空间。技术化的教育对个人与自然接触、以及文学艺术爱好的挤压,浓烈的功利主义倾向的应试化的教育模式,这些都并不指向儿童心灵世界的丰富与扩张。儿童在教育中过早遭遇的深度体制化,大大地削减了儿童的自由,或者说削减了儿童发展与儿童天性中的自然与自由发展的内在联结,这直接导致个体生命中很难出现持久稳定的兴趣、求知探究的生命姿态和伟大创造所需要的持久高度的专注。
⑦这意味着我们的学校正越来越多地用一时的、可见的成绩取代对人生整体成就的关注,用小爱取代大爱,用私己之爱挤占了对他人、对世界的广博的爱。当一个人更多地停留在自我的想象世界中,他要对人类作出卓越的贡献几乎是不可能的。【甲】    ,怎样走出狭隘的自我,是当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乙】   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平庸?【丙】   我们年少的教育已经打下了平庸的烙印。
小题1:阅读文章②—⑤段,填写下面表格。(4分)

小题2:造成我们平庸的具体原因是                                    。(2分)
小题3:理解文中画线部分,说说爱因斯坦为什么强调提出问题更重要。(2分)
小题4:将下列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甲】【乙】【丙】处。(3分)
A.所以        B.甚至        C.因为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一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③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小题1: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5字。(2分)
小题2:如何理解第②段划线句的意思?(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