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题目
题型:甘肃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2)是亦忧,退亦忧(   )
(3)微斯人,吾谁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4、“微斯人,吾淮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居:处、处在
   (2)进:在朝廷上做官(居庙堂之高)
   (3)归:归依
2.(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
   (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迁客***人
4.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5.“略”。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
(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___________。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___________,(D)____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云归而岩穴 暝:(   )
②临溪而 渔:(   )
③杂然而前者 陈:(   )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 乐:(   )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是我国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甘肃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二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乙)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咿《核舟记》
1.填空。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甲文段以“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宾客大宴 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因势象形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桃核之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牧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本文所写的哪些现象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大同”这样宏伟而美好的社会蓝图。你认为要实现这一理想,我们今天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表达的是何种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斥之  追赶
B.富人病死  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幸  多么
D.不复有态  原来的
2.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
B.不物喜
C.故临崩寄臣大事
D.塞忠谏之路
3.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