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题目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月色入户 户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门  ②睡觉
2.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3.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会稽:地名。 ②王大:人名。 ③簟[diàn]:竹席。 ④荐:草垫。 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长:旧读zhànɡ,多余,剩余。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 可一领及我  以___________
② 后大闻    之____________
2、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________的品德。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4题。[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②值:遇到。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④败:毁坏,舍弃。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⑥止:停留。⑦全:保全。
1.解释选文中加粗的词。
(1)故不为得也                          ____________                    
(2)故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
(3)不忍之                                ____________
(4)班军而还                             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宋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你知道下列加粗词的含义吗?请解释。
(1)同舍生皆绮绣                      被__________
(2)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
2、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吗?请选择。
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3、你提炼了文中的重要信息吗?请概括。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表明自己求学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得到学习的秘诀了吗?请传授。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内蒙古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1~2题。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雨村听了大怒道:“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只见案旁站着一个门子,使眼色不叫他发签。雨村心下狐疑,只得停了手。退堂至密室,令从人退去,只留这门子一人伏侍;门子忙上前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我看你十分眼熟,但一时总想不起来。”门子笑道:“老爷怎么把出身之地竟忘了!老爷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的事么?”
  雨村大惊,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里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耐不得寺院凄凉,遂趁年纪轻,蓄了发,充当门子。雨村那里想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还是故人。”因赏他坐了说话。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此系私室,但坐不妨。”门子才斜签着坐下。
1.对文中四处“笑”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处:门子边笑边问,既是奉承讨好,又为拉关系营造气氛——这是热情的笑。
B.第②处:门子明知故问,巧妙地点出贾雨村当年的贫贱身份,意在控制贾雨村——这是诡秘的笑。
C.第③处:贾雨村怕门子对人说出自己当日贫贱之事,所以做出笑脸笼络门子——这是谄媚的笑。
D.第④处:故人重逢,再加上是在“私室”,所以贾雨村一再请门子坐下——这是诚挚的笑。
2.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雨村的“大怒”,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表示自己为官清正,借以收买人心。
B.门子和贾雨村是“贫贱之交”,他使眼色不让发签完全是出于对贾雨村的善意呵护。
C.这两段文字通过交代门子与贾雨村的特殊关系,为下文写二人密室策划如何断案做了铺垫。
D.这两段文字主要由人物对话构成,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题型:天津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回答1~5题。[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寡助之至                        至____________
(2)亲戚之                         畔____________
(3)所恶勿施尔也                 所恶__________
(4)兽之圹                        走____________
2.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_____________。
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天津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