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山市   (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山市   (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惊疑顾:看
B.悟为山市始:才
C.惟楼一座危:危险
D.或或立,不一状凭:靠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始悟山市知之知之
B.尘气莽莽数年恒不一见
C.楼上人往来屑屑任重道远
D.邑八景一也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说的“山市”,与“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B.山市出现的高潮阶段是危楼的出现。
C.本文是以时间的线索来描写山市的变化,有许多表时间性的词语作为提示。
D.将“山市”说成是“鬼市”是作者的封建迷信的思想在作祟。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危:危险”不对,应译为“高”。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
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的两个“为”译为“是,就是”。B项中的“然”前者是“的样子”,后者是“但是”。C项中的“而”前者用于句首,不译,后者表并列。D项中的“之”前者为助词,后者用于主谓之间,无译。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将“山市”说成是“鬼市”是作者的封建迷信的思想在作祟”的说法不正确,这是人们根据“山市”的特点命名的,作者这样称呼,更能体现“山市”变幻莫测的特点。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言文的大致内容、主题等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的相关知识去判断、去衡量。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山市   (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翻译下列句子(4分)
小题1: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小题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草书大王
张丞相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想到好的句子。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责骂。⑥胡:为什么。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张丞相书而不工(喜欢、爱好)
B.使侄录之(让、叫)
C.讥笑之(都、全)
D.致忘之(剩余)
小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2)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小题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包拯传(8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选自《宋史选译·包拯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来劝勉
(2)天长县
(3)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4)率取数十倍以权贵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小题3:从选文中,你觉得包拯是怎样一个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节选自《陈涉世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吴广爱人(        )
(2)广故数言欲(        )
(3)尉果广(        )
(4)而戍死者十六七(        )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士卒多用者 / 吴广都尉
B.广起,夺杀尉 / 为坛
C.陈胜佐,并杀两尉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
D.壮士不死即已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小题4: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古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公输》)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4分)
①公将之________________
不杀少而杀众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小题3:甲乙两文有关论战的文字,各自表明了曹刿和墨子的政治主张,请用简练的语言说明。(2分)
曹刿:                                                     
墨子:                                                     
小题4:甲乙两文都涉及到战争,在甲文段中,鲁国凭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乙文中是什么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