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无与为乐者
A.念有词B.心无杂C.念不忘D.过大学
小题2: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1)欣然起行         欣然:             
(2)至承天寺      遂:              
(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4: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答案

小题1: C(2分)
小题2:(1)欣然:愉快地。(2)遂:于是,就。(3)相与:共同、一起。(3分)
小题3: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分)
小题4: D(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的“念”形容不断发出的声音,B项的“念”指“想法、***”,C项的“念”是“考虑、想到”,D项的“念”是指在某地学习过(读书)。例句中的“念”是“考虑到”,所以C项与例句相同。
点评:本题不难,各项中的词义明确,易于判断。汉语中多义词很多,平时学习要注意举一反三,注意辨析词的多义,弄清楚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古文中字词大多数都是一字一义的,像本题中的“欣然”在古文中一定在解释为两个词。
点评:本题不难,所学课文,学生熟悉。学习古文,对古文的词语或句子解释或翻译时,要把每个字弄清楚,尽量译出来。
小题3:
试题分析:“但”是古今异义字词,古文中意为“只”。要注意此名的倒装句式,应该是“如吾两人之闲者”。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做过翻译练习。翻译古文,一要注意字词含义的变化,不可用现代词义对古义望文生义,二要注意句子的形式,翻译时要按现代的语言结构组织句子。
小题4:
试题分析:在原句中,“水”是喻体,形容月之透明,所以直接说是“水”,皆是错的。
点评:本题不难,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过此句,学生熟悉。学习古文,不仅是从语法上学习语言,更要学习古人写作方法,赏析作者精彩的描写。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9分)
张孝基仁爱
许昌1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以家财付孝基。后,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能自力,颇驯谨2,无他过。孝基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下文“同里”也是地名。②驯谨:顺从而谨慎。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4分)
(1)以家财付孝基(           )
(2)孝基博使灌园(            )
小题2:翻译(2分)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小题3:文中“其子丐于途”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1分)
小题4:从文中看,张孝基的仁爱具体表现在:(1)                               
(2)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论语》共_________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名丘,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儒家的创始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17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A.天大雨()
B.死,死国可乎()
C.扶苏以谏故()
D.陈胜()
小题2: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2分)
A.怅恨久之B.二世***之
C.楚人怜之D.固以怪之矣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9 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 舣船,船靠岸边。② 面,侧面以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持短接战。  (        )
(2)项王身亦十余创。(        )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l)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 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 分)
小题3: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选自《口技》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友挟(邀请,偕同)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小技,客气说法)。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猪声,猪被***声,出血声,燖(xún,用热水烫后去毛)剥声,历历不爽(清清楚楚,没有差错)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 拟声词,哗的一声)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满寂然(               )     (2)闻父呼其子曰(       )
小题2: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A.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虞初续志•郭猫儿》)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文:                                                                    
(2)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译文:                                                                  
小题4:请用简明的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4分)
【甲】:                                                                   
【乙】:                                                                   
小题5: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点(2分)
【甲】将                     相结合,从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表现文章内容。
【乙】文则以            描写为主表现文章内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