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迢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迢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____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_________时节的一种_________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案
1.飘零       暮春       离别的悲凉
2.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的愁心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所以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寅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迢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此诗描写了哪几幅早春画面?
                                                                              
2.好的诗是讲究炼字达意的,请选择两个词语加以赏析。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石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①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雨纷纷,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国香径独徘徊。
1.甲、乙两首诗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季节
景物

黄梅时节(或初夏)
 

 
花、燕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诗中前两句是怎样具体描绘“半亩方塘”的清澈明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通过写水的清澈, 诗人想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