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比较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约  客赵师秀黄梅时节雨纷纷,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乙】浣溪沙晏  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比较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雨纷纷,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国香径独徘徊。
1.甲、乙两首诗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比较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约  客赵师秀黄梅时节雨纷纷,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乙】浣溪沙晏  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季节
景物

黄梅时节(或初夏)
 

 
花、燕
1.甲:(家家)雨、(处处)蛙。     
   乙:春天(或暮春)。 
2.甲:雨夜期客不至的焦灼之情、百无聊赖(或闲逸、散淡、恬淡自适);   
   乙:即景兴感、感慨年华流逝。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诗中前两句是怎样具体描绘“半亩方塘”的清澈明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通过写水的清澈, 诗人想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终。以“_________________”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此诗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末句“莺啼”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1)(2)两题。
江  上
(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江上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后两句来看,本诗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