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 (10哈尔滨).53. (4分)如图所示,将蜡烛和装有碱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的玻璃管固定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往右盘加砝码至天平平衡。点燃蜡...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哈尔滨).53. (4分)如图所示,将蜡烛和装有碱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的玻璃管固定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往右盘加砝码至天平平衡。点燃蜡烛,使燃烧产物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⑴蜡烛燃烧过程中,天平的(填“左”或“右”)盘_______逐渐下沉。
⑵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天平失去平衡的原因。
答案
⑴左盘
⑵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反应物是蜡烛和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物全部被碱石灰吸收,而原来的平衡左边是蜡烛和碱石灰,没包含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所以左盘会下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从理论上讲,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但是装置是开放的空间,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能被碱石灰全部吸收,也可能有来不及吸收的气体逸出,所以此时天平就会失去平衡。因此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由装置图可知,蜡烛和碱石灰处于开放的空间,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碱石灰全部吸收,而先前并没有称量反应掉的氧气的质量,所以导致天平的左盘就会逐渐下沉。
核心考点
试题【(10哈尔滨).53. (4分)如图所示,将蜡烛和装有碱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的玻璃管固定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往右盘加砝码至天平平衡。点燃蜡】;主要考察你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0南昌市22). (5分)下图是某班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片段。

(1)如图甲所示,天平无法调节平衡。要使该天平平衡,应采取的措施                
(2)小璐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重量为   g,然后注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               ;上述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重庆市,23题)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IYC2011),其宗旨是“增进公众对化学重要性的认识,鼓励青年人热爱化学,学习和研究化学”。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课本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作了绿色化改进后制取单质铁(K1,K2是活塞):
(1)关闭K1、开启K2,可以验证CO还原Fe2O3的产物。
①这是关于气体的实验,实验前必须对装置进行                            
② 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在e处点燃气体的目的是                                 
(2)关闭K2,开启K1,可以将d口出来的气体再从a通人装置而循环使用。
① c瓶中应装                (填序号)。
A.澄清石灰水B.水C.石蕊溶液D.浓硫酸
②反应完后(假设b瓶中NaOH全部转化为纯碱),要从b瓶中溶液得到纯碱固体,必要的实验操作为转移、              结晶。
③该实验这样改进的主要优点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浙江金华,33题)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
a、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
b、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
c、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1)如果猜想a成立,写出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猜想b成立,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已略去),通过实验探究气体产物的成分。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4)有同学提出,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上图装置可进行改进,去掉A、B、C装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同样可以探究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请你写出其实验操作过程(写出操作步骤,不需要写出现象和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浙江丽水,33题)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
a.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
b.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
c.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1)如果猜想a城里,写出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猜想b成立,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已略去),通过实验探究气体产物的成分。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4)有同学提出,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上图装置可进行改进,去掉A、B、C装置,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同样可以探究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其实验操作是:将气体通入装置,加热前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请你将操作步骤补充完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09苏州)(8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