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10分)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抓紧制定和完善节能标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抓紧制定和完善节能标准,大力推动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全面加强管理,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请运用经济效益的有关知识,联系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谈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并请你就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经济效益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必须珍惜和保护资源,发展经济要立足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要求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5分)
(1)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提倡绿色消费。(1分)
(2)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1分)
(3)必须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1分)
(4)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之路,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分)
解析
谈意义时注意设问提出的两个角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科学发展观。能够说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对这两个方面有什么作用即可。提建议从经济常识方面切入的知识点很多,主要从树立节约的观念、科学消费、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宏观调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说明。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抓紧制定和完善节能标准,】;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0分)某市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不高,下岗职工多,职工生活困难,深化改革阻力较大。该市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克服困难,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他们多渠道筹集资金,使管理服务社会化;依法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等。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该市最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使国有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改革进一步深化。
(1)上述材料中,该市政府行使了哪些职能?(3分)
(2)为什么要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3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该市领导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积极努力。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运用政治学和哲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5年12月29日下午3时零4分。人民大会堂。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郑重地按下了自己桌上的表决器。赞成162票,弃权1票,反对0票。“通过!”吴邦国委员长宣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获得通过。这是一个牵动亿万人心弦的时刻——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成为历史档案。
问题: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这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能源安全指能源供应的安全及由于能源生产与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它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进入21世纪,能否公平、合理、妥善解决能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从目前的能源消费状况看,要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就必须抓住石油安全这一核心。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高于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我国是能源进口大国,2005年因世界油价上涨导致我国石油进口多花费几十亿美元,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表1 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情况(单位:亿元)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GDP
116 694
136 515
67 422
增幅
9.1%
9.5%
9.5%
   注:2005年上半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比较稳定,社会消费品增幅达13.2%,出口顺差396亿美元。
表2 2003年以来人民生活改善情况
    项目
年份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增幅(%)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增幅(%)
2003年
8 472
9
2 622
4.3
2004年
9 422
7.7
2 036
6.8
2005年上半年
5 374
9.5
1 586
12.5
   注:2004年以来,我国积极实施了减免农业税、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
材料:据有关研究表明,“十一五”期间中国劳动力将维持刚性增长,城镇每年将新增550万劳动力;城市还要每年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 000万人;每年再就业方面还需要提供450万个工作岗位;加上消化以往积累的失业劳动力,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 400万个工作岗位。因此,就业压力非常巨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据此完成:
(1)表1和表2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图表之间有什么关系?(10分)
(2)结合表2和材料谈谈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