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围绕主体,抓住主线 >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6分)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为其解忧。(8分)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4分)
答案

(1)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断变化,人口政策也要作相应调整。(2分)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人口政策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对人口问题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变化。(2分)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人口政策的调整,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2分)
(2)①放开“单独二胎”不会导致人口剧增。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方式、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人们“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传统思想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选择;抚养成本不断提高、符合单独二胎政策的家庭数量有限等诸多因素,都会制约人口剧增。
②放开“单独二胎”不会引起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人们生活水平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新的人口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③放开“单独二胎”有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新人口政策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稳定家庭结构,增加家庭幸福感,有利于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促进家庭、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本小题实行等级评分,共8分)
(3)①国家: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2分)
②个人: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中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过程,从中找出关键语句,来确定答题所用的具体知识。本题材料中我国的人口政策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的,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材料中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而作出的,充分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生层建筑的观点;材料中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也是我国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对人口问题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变化的结果。
(2)本题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为持有“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观点的人解忧。本题并未具体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范围,考查面比较广,而且也不能将答案拘泥于课本知识之中,属于开放型试题,学生解答有一定的困难。解答本题学生还需分析材料,将材料中我国放开‘单独二胎’这一人口政策出台的依据,以从中找寻答题的突破口。本题材料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告诉我们人们“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传统思想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选择,对此学生可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方式、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的角度加以分析;题中材料“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新人口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等,表明新人口政策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家庭、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此外,学生还可从新的人口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故放开“单独二胎”不会引起人们生活水平降低的方面加分析说明。
(3)本题要求学生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需要学生根据平时所学结合课本知识来说明,学生所提建议,只要符合文化生活角度且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即可。文化生活角度关于人口素质提高方面的知识较多。比如,学生可从国家可以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等来提高人口素质的角度来加以分析;学生还可从公民可以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方面加以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主要考察你对围绕主体,抓住主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一批依托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新产品不断问世,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利润也随之上升。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的战略支撑
B.产研联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C.创新是企业生产的目的
D.科技产品利润大、成本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Z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Z地区在全国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要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消除城乡差异   
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目前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而欧盟面临欧债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迟滞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排解和远离迹象,“欧债”的负面影响必将使得下半年我国外贸形势更趋严峻。此时我国企业 (   )
①坚持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
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现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③发挥宏观调控的基础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④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城镇化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诚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截至2013年底,中央财政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及相关配套建设支出补助资金达98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公租房建设(   )
①旨在有效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          
②旨在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表明财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④体现了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