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影响消费的因素 > (10分)2011年,中国在收入分配改革、民生保障、所得税改革等多方面做出新的调整,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2011年,中国在收入分配改革、民生保障、所得税改革等多方面做出新的调整,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
(1)截至2011年9月底,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地区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达21.7%。山东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100元,非全日制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为11.5元。
(2)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60周岁以上的农民可直接领到由政府支付的每月55元基础养老金,实现了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3)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进一步了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请谈谈国家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学依据。
答案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分)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1分)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2分)《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会加大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1分)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个税起征点,普升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2分)
 ④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  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到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建设。(2分)
解析
本题以国家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举措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理解我国的经济措施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设问,所谓经济学依据可以理解为经济学原因,即用所学的经济学分析国家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原因及作用。其次要准确地在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即有哪些措施?包括: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提高个税起征点等等,然后逐一寻找经济学依据。回答时要注意运用综合的方法,先从总体上分析,国家必须这样做,因为居民消费受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增加居民收入,才能提高其消费水平,然后再按具体措施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说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与个税起征点的提高都体现了缩小收入差距,因为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这需要国家发挥财政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多予即是少取,居民收入会增加,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等等。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2011年,中国在收入分配改革、民生保障、所得税改革等多方面做出新的调整,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主要考察你对影响消费的因素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新形势下,全国范围内推广“家电下乡”,即对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实行财政补贴。这对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的经济道理是
①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②财政发挥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③需求决定价格
④财政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赵同学家最近贷款买了新房,用现金买了轿车,一家人还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请小时工帮助做家务。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小赵一家消费类型的是
  ①外出旅游属于生存资料消费
②购房属于贷款消费
  ③请小时工做家务属于租赁消费
④购车属于钱货两清消费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人喜欢追赶潮流或跟风随大流。这种心理引发的消费,我们称之为
A.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B.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C.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D.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指标。面对今年CPI不断上涨,有人风趣地说:“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跑赢CPI的意思是
A.消费支出增幅高于物价涨幅
B.GDP涨幅高于物价涨幅
C.就业增长高于物价涨幅
D.收入增幅高于物价涨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消费,与当前扩大内需的形势要求不一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