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方寸田园(节选)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1 期末题
方寸田园(节选)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褔分。”
  人到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一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去买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1.“方寸田园”和“居魏阙而思江湖”在文中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列举杜甫的事例,主要用来说明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纵观全文,作者分别写了哪几种人的怎样的生活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美国归来的文友回乡间读书译作,在别人看来她是真正懂得“归隐”的人,但作者认为她的“归隐”只是重在形迹的归隐,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归隐,所以作者反对她这样的“归隐”。
B.文章开头写从美国回来的友人的故事,作用是引出下文对“归隐”生活的看法。
C.作者认为只要知足长乐、生性淡泊,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即使身处现代都市,也照样可以使心灵充实,使心情平静,从而享受“归隐”般的生活。
D.第④段写朋友家“客室”中的优雅摆设,表现出了那位朋友是懂得美化生活的人,这样的人应该不是文末陶渊明所提倡的“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人。
E.本文文笔亲切而自然,典雅而蕴藉,营造出一种与朋友聊天般的氛围。
答案
1.“方寸田园”是指只要心里知足长乐、生性淡泊,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即使身处现代都市之中,照样也可以享受田园“归隐”生活。 “居魏阙而思江湖”是指人生活在现代都市之中,心里却向往着远离都市的田园“归隐“生活。(意对即可)
2.作者列举杜甫的事例主要用来说明人活着应该有“愿“,而不应该完全脱离现实,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情趣,就无法体会山水田园之乐。(意对即可)
3.一种是像从美国归来的文友那样,远离尘世,到乡间找一方净土,静静地生活的人。一种是渴望远离尘世,羡慕别人在田园归隐,自己却无法摆脱尘世俗务的人。一种是人生活在都市,却心中有田园,在都市照样享受田园生活的人。(意对即可)
4.AD
核心考点
试题【方寸田园(节选)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寄托
  作为唐代第一位以山水诗见长的诗人,孟浩然不仅以创作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丰富了诗歌的题材,而且以清淡旷远的风格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纵观他的山水田园诗,我们不难发现,那里寄托了孟浩然的诸多情怀。其中之一就是寄托了强烈的出仕愿望。
  在盛唐诗人中,孟浩然是唯一一位终身不仕的诗人。在他人眼里,孟浩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隐逸诗人。李白就曾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这是诗人李白心目中的孟浩然,也是一般唐人心目中的孟浩然——一位多么倜傥而又飘然出尘的逸士!其实,孟浩然并非无意进仕,年轻时候的他,虽然生活在家乡的山清水秀之中,但他的内心怀着积极的抱负。与盛唐其他的诗人一样,他也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写洞庭湖的壮美景色,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后四句即景抒情,“临渊羡鱼”而坐观垂钓,孟浩然希望能够通过张丞相的引荐而进入仕途。诗歌中含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从中反映出孟浩然的雄心壮志。他在《田园作》一诗中写道,“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冲天羡鸿鹄,争食嗟鸡鹜”。诗人写自己年已三十却还居于田园,叹息无人举荐,岁月流逝,徒有鸿鹄之志却无法实现。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仕途的心愿是很强烈的。
  毕竟,孟浩然处于初盛唐之交的时代,他的社交活动和文学创作则主要在盛唐时期。这是一个士人要求摆脱各种传统束缚,渴望建功立业、获取功名富贵并进入社会上层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里,一身才华的孟浩然又何能例外呢?之所以会让他人误会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是因为他受着佛禅思想的濡染,并不像时人那样热衷于应举考试,而是一般都过着隐居的生活,只不过他的隐居是“养望待时”,“其求仕过程的表现,颇有点走‘终南捷径’的味道”。在孟浩然的很多山水田园诗中,细细品味,我们其实是可以看到他迫切要求入仕的心态的。古人一般都喜欢把自己的失意之情融进山水田园中,以此来消融和减少自己的伤感和抑郁之情。作为失意文人之一的孟浩然自然也不例外,他的山水田园诗就寄托了自己的许多情怀。吟读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我们可以深切地感/ 受到他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可以感受到他解不开的仕隐情结。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盛唐时代的社会风貌和认识到当时的社会黑暗。(摘自“唐诗论坛”有删改)
1.下列对孟浩然及其山水田园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位以山水田园诗见长的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丰富了诗歌的题材。
B.即使是寄托了孟浩然强烈出仕愿望的山水田园诗,仍然能够保持他一贯的清淡旷远的风格。
C.孟浩然追求仕途的心愿实际上是很强烈的,他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就是这种迫切要求入仕的心态的写照。
D.孟浩然热爱家乡的清山秀水,又怀着积极的抱负,归隐和入仕是他的山水田园诗中一个解不开的情结。
2.下列对孟浩然求仕过程中所走的“终南捷径”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摆脱各种传统束缚,渴望建功立业、获取功名富贵并进入社会上层。
B.一般都过着隐居生活的孟浩然不像时人热衷于科举,通过应试获取功名进入上层社会,而是想通过隐居实现鸿鹄之志。
C.把自己的失意之情融进山水田园中,抒发自己的伤感和抑郁之情,以此成名而求仕。
D.与盛唐时期的士人所走的途径不同,一身才华的孟浩然想通过诗歌创作得到当权者的引荐。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孟浩然是盛唐唯一一位终身不仕的诗人,在大诗人李白和后人眼里,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隐逸诗人。
B.处于士人要求摆脱各种传统束缚,渴望建功立业、获取功名富贵并进入社会上层的初盛唐之交时代的孟浩然,也像其他士人一样,渴望建功立业。
C.受佛禅思想的濡染,一般都过着隐居的生活,而不参加应举考试,正是他人误会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的原因。
D.孟浩然在山水田园诗中寄托了自己的许多情怀,抒发无人举荐,岁月流逝而功业未成的苦闷情怀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4.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浩然在诗歌创作上才华出众,且心地纯正,可以断定,如果他真能步入仕途,也一定能够取得出色的政绩。
B.《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后人论及孟浩然的政治抱负的重要,因为这首诗里孟浩然抒写不甘寂寞而渴望入仕的愿望。
C.“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是李白对孟浩然的崇高评价,这说明李白也认为孟浩然没有强烈的入仕愿望,而是一位倜傥而又飘然出尘的逸士。
D.孟浩然在山水田园诗不仅融入了他的失意之情,也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社会风貌并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黑暗。
题型:湖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打捞自己
储劲松
  心灵是一片潜藏财富的深蓝色水域,那里,有芳衡杜若,有鱼群珠贝和美丽绝伦的珊瑚,还有供养我们生命体的光、水、盐与钙。美国人梭罗把这片水域叫做瓦尔登湖,他在那里打捞了多年,收获的何止是湖光山色,还有健康的身体、清晰的头脑和一生一世都受用无穷的智慧。法国人法布尔把这片水域叫做荒石园,他在那里打捞了一辈子,收获的又何止是《昆虫记》,还有生命的乐趣、观察能力和石蚕、胡蜂、红蚂蚁、克鲁蜀蜘蛛们的处世哲学。他们是大智者,不仅懂得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还懂得,心灵的水域更是一个藏珠怀玉的宝库。
  然而,我们搭乘一艘生命的航船,一路呼啸和嚎叫着,奔往那所谓的目的地,常常会忘记了活着的意义并不在于那个终点,而在于细节和过程。沿途,我们龇牙咧嘴或者一脸阴谋,把贪婪的本性发挥到极致,把一切能够捞上船的东西,统统打捞进舱。甚至连游到船舷边的巨鲸、半只袜子和海妖丢在船头诱人上当的魔瓶,都不会轻易地放过。我们好像早已忘记,这艘船并不是航空母舰,它的承载力是极其有限的,即使它暂时不会沉没,至少那满舱的货物,会影响我们前进的速度。
  在这样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中,我们的身体和大脑被攫取的欲望控制着,像永动机般运转不停。死寂的却是心灵,那隐匿在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己。我们全然不知,心灵深处的那片水域里,有我们想要的氧、牛奶和粮食。我们对这个本就属于自己,随时可供打捞的宝库于不顾,却一心一意去打捞那些身体之外并非必需的东西,这是多么荒唐的一件事。
  还有,每一个人自降临人世,时间这个不长脚却会拼命跟人赛跑的东西,就在催促着我们急慌急忙地进行人生的苦旅。以至于我们的一生,都被无穷无尽的学习、工作、家务、人际交往填充得密不透风,连吸点新鲜空气、看看朝阳、发一个婉约的呆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一段多么辛苦和不幸的苦役,可是我们还洋洋得意地安慰自己、告诉别人:瞧,我这一生是多么地充实啊,连一滴水的光阴都没有浪费  这种生活方式事实上是非常蠢笨的,至少不是那么聪明。其实就连整张的铁板里面,也存在有许许多多的气泡,我们又何妨稍稍留一点儿时间,哪怕是用一个晚上,或者茶余饭后的空档,访问一下自己的心灵呢。试着给自己放一会儿小假,放牧一下自己,去那片深蓝色的水域,做一个打赤脚穿草鞋的渔夫。像“闲来垂钓碧溪上”的李白,像“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打捞一小朵闲适、一小盏韵味、一小滴智慧。
  有什么不可以呢?即使我们活上三生三世,那些棉絮一样琐碎缠身的事务,又哪能干得完?即使我们一直用清凉油涂眼睛,世上的功名利禄,又哪能一把全捞到怀里?过度的充满是虚胖,过盛的东西都是负担。
  每一个人的心灵水域就是一个瓦尔登湖或者荒石园。让我们带上一张渔网,坐在夕阳下,或者迎着夜风,安静地打捞自己,把多余的一切过滤掉,把真正需要的捞上来。生命的智慧,就在于善于放弃和打捞。
1.第一段作者写到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和法布尔的荒石园,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们全然不知,心灵深处的那片水域里,有我们想要的氧、牛奶和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命的智慧,就在于善于放弃和打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打捞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草 堂 诗 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茎兰兰担i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jb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语文是盐
胡展奋
  ①近来颇听到一些批评当下语文教育模式的言论,这原本正常。但渐渐地,有人(特别是一些作家)对语文本身鄙薄不堪,甚而主张“干脆废掉语文课”,这,就不正常了。
  ②但凡作家做学生的时候,语文课的成绩大抵都很好,未名之时也往往以此为炫资,然而不知何故,一朝名扬天下后却又常常鄙薄起语文教育来,说什么当年的语文课怎么扼杀他们的灵性了,更有甚者把近年来中国人文之不振也归咎于语文教育之弊。这似乎有点过分吧,而且颇有点忘恩负义的味道。   
  ③语文是什么?语文永远不是文学,它只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一门“传播语言文字内在本质和使用规律的基础学科”,如同“牙好,胃口才好”的原理一样,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为什么?因为它是“母本性”的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要通过它来表述,如同盐——《尚书》:“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
  ④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能力固然很强,但是语文课的终极关怀并不是“批量地生产作家”,它远远不是专为一小部分作家服务的,它是通用性地为所有人服务的,低端的从断文识字开始,高端的一直到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⑤是的,有的当下看起来很“伟大”的作家喜欢说,我从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没有语文之前,人类就不交流了?金文有什么语法?甲骨文有什么语法?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语法?我们现在的文章还超不过他们呢!就拿我来说,不理会语法,我的文章不是照样成了学生的范文。
  ⑥话,像是很雄辩的,就是有点“过河拆桥”。在弄清水分子之前,人类的确“用水”很多年了,但这一点也不能证明人类“从来不理会”水性,而把水当油来使。
  ⑦事实上,如此“不理会”的宣言就像“伟大”的厨师宣称“我用酱油、用味精照样烧菜,从来不用盐”一样,酱油和味精的“髓质”还不是盐吗?你明明不自觉地在按照规则行事,怎么能睁着眼睛说“语文根本没规则”呢?怎么能说“都是语文惹的祸”呢?假如不“入泮”(清代称考中秀才为“入泮”),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我想你这个只能在篝火旁讲述记忆文学的什么“家”恐怕连《三字经》甚或高玉宝的书也读不懂,更遑论唐诗宋词或“西方现代文论”了吧。
  ⑧语文是盐。在你立志成为什么“家”之前,还是要上上语文课的,因为人类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并不仅仅属于作家,特别是当下一些所谓的“名家”。
  ⑨他们都需要有语文的知识和功底。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文过程,作者在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某些错误言论进行驳斥,立论与驳论相辅相承。
B.“忘恩负义”与“过河拆桥”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具体语境中的意思是基本相同的。
C.“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要想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这当然要首推盐和梅了。强调了盐和梅在烹调中的重要作用。
D.“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强调了语文并不是文学,它有自己的学科特点。
2.下列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用“牙好,胃口才好”与“语文好, 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进行对比,说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B.本文主要采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第五段采用例证法,作者旨在用事例说明可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
D.文中采用“没有盐,人类的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与语文是“基础学科”作类比,说明盐在人类生活中的必要性。
3.在文中“过河拆桥”是指谁?其表现怎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索 当
聂鑫森
  德义当铺的掌柜钱钦其,在热气腾腾的池子里泡好了澡,披着浴衣,消消停停回到雅间的卧榻上时,突然发现旁边的卧榻上已经躺好了又干又瘦的老头乌六爷。乌六爷正眯缝着一双小眼打量着他。
  雅间里燃着盆炭火,把料峭的春寒逼到屋外去了,空气变得热辣辣的。钱钦其兀地有了一种屈辱感,这乌六爷不过是一间杂货店的伙计,他怎么够格上这种高档的澡堂子来?何况,平日弓腰驼背,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一副病病歪歪的样子。钱钦其鼻子“哼”了一声,正欲别过脸去,乌六爷说话了:“钱掌柜,幸会,幸会。”
  钱钦其只好打起精神,应付道:“乌六爷,原来是你啊,难得,难得!这一块大洋一次的澡,你真舍得。”
  “我哪里舍得这个钱,有人请我洗而已。”说毕,乌六爷坐起身子,上身也没有披个衣衫,两边的肋骨隔着一层皮鼓凸出来,一副穷相!钱钦其也坐了起来,他觉得调侃这个乌六爷,也是一种乐趣,反正夜来无事,外面又下起了大雨。
  堂倌进来了,问有什么要吩咐的。
  乌六爷说:“来一壶龙井茶,我做东请钱掌柜品茶聊天。”
  居然又让乌六爷抢了风头,难道我钱钦其少了这几个钱?
  乌六爷说:“之所以我做东,是因为你是湘潭县里的大人物,我们难得有照拂你的机会。”/ 钱钦其嗬嗬地笑了。他觉得这个干瘦的乌六爷很知趣,讲起话来让人舒服。
  一壶龙井茶,两只细瓷茶皿,由堂倌送上来,并殷勤地斟上了茶。
  乌六爷问:“多少钱?”
  “二十个铜子。”
  乌六爷遂从放在旁边的衣褂里,掏出一把铜子放在卧榻上,然后,用两个手指夹起两个铜子,轻轻一扭,铜钱便成半个圆筒状。
  “两个,四个,六个……”
  二十个铜子,成了十个半圆筒。
  钱钦其一惊,这指力可了不得。
  堂倌说:“这……六爷,柜上不好收这样的钱啊。”
  乌六爷一笑,拿起铜钱放在掌心,轻轻一压,便恢复原态。
  堂倌说:“谢六爷啦。”拿起钱便走了。
  钱钦其呆望着乌六爷的手指肚,状如盘珠,这功夫不是一年二年练得出来的。
  “钱掌柜,来,喝茶。”
  “好,喝茶。”
  “钱掌柜,有一事请教,你的当铺怎么一连几天都关着门?”
  “正在盘底哩,过两天就开门了。”
  “你钱掌柜当家已经二十多年了,好像从没有关门盘底的事啊。假如这几天有到期的当票要赎当,过了这几天,不是成了‘死当’了吗?成了‘死当’就赎不出了。好主意,钱掌柜生财有道!”
  钱钦其红了脸,说:“没有的事,没有的事。”
  乌六爷说:“我听我的掌柜说,三个月前他到贵铺当了一只祖传的盘龙镂空玉雕,这东西我见过,是汉代的东西,价值上万元光洋,当的时候你只给他一千元。当期为三个月,这两天就要到期了,可你的当铺却关门盘底,还不是活活地要夺人宝物吗?他一个读书人,也是百般无奈,才开了这家小杂货店,本小利微,糊口而已。”
  说毕,乌六爷随手抓起一个铜钱,甩过去,把一只飞蛾钉在对面的墙上,铜钱嵌入墙中有半寸来深。“这飞蛾真是讨厌。”
  钱钦其脸都白了。
  又喝了一阵茶,钱钦其说:“六爷,赏个脸,我请你到街头的王家酒楼喝酒,如何?”
  “愿意奉陪。”
  “我有洋车在门外等。你穿着布鞋,路上到处是水,如何去?”
  “你先去,我随后就来。”
  当钱钦其坐洋车到达王家酒楼时,乌六爷早已端坐在八仙桌旁边了,脚上的布鞋,无半点泥水痕迹。钱钦其想:他是怎么来的?
  钱钦其喊道:“上上等好酒菜来!”
  又讨好地说:“六爷,明日当铺一早开门。”
1、乌六爷采用了怎样的方式为主人索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对乌六爷的外貌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钦其是个什么样的人?试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