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现代文大阅读 得寿山石默想    小  山 美石的结晶,源于火焰的洗礼。瑰丽的寿山石,我细细打量它的通体,其神秘的纹理和不确切、不可捉摸的色彩,太让我惊叹大自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现代文大阅读
得寿山石默想   
小  山
美石的结晶,源于火焰的洗礼。瑰丽的寿山石,我细细打量它的通体,其神秘的纹理和不确切、不可捉摸的色彩,太让我惊叹大自然的伟力。而寿山石破土而出,却是人间一个蹊跷,据说是和尚们依山修庙,揭去山的植被又凿掉许多岩层,于是宝石的矿脉显现。
但是,最贵重的石神,埋藏于山脚田间,溪水潺潺,蜿蜒绕行,石头像婴儿随流水嬉闹来到田埂河沿,耕田人弯身捡起,看着美丽生动,传阅于邻里,石头不是孤单的,农人们稍加仔细,又可寻到同样区别于普通卵石的这种美石。几年后,该石价格飙升,命名“田黄”。
怎么说,这种石头都是从暗处走出到明处,成为人世一种稀罕之物了。
其实想要描述寿山石的美,是徒然和拙劣的。不恰当的比喻很多,这里不必引述,因为不对等的对比,常常是人类可笑的附会。面对高级的东西,假如我们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完全可以沉默就表示尊重了,何必勉强自己大有局限的智能?石头就是石头,过多的定语和形容词也许只是增加了繁琐,败坏了它们天然的质朴简洁。在形状上,寿山石并无什么特殊,如果人类不剥开泥土或砾岩裹挟,它们混同凡尘自在,谁又能指认出其宝贵的本质?
然而,人类不仅把它们提取出来,欣喜这宝物的存在,还使它们的价格递增。宝石当然可以分出等次,珍稀程度取决于它们自身的质量,这原本不算错的。我不能忍受的是,它们被赋予不同的用途,而使身价显示出宝贵与一般来,这就完全违背了石头本身的平等意识。它们同处于山体田地里,小国寡民,鸡犬相阁,从无相互鄙夷或争斗,即使碰撞呼应,也如同风雨私语,彼此的共存乃天地造化的美意。
可人们大伤其脑筋来,把石头琢磨出自己要的形态,或治印送与皇上,或雕刻成艺术品对达官贵人献殷勤,或者用小技镂刻成掌上玩物、案几饰物,以为如此石头就身价倍增,有蓬荜生辉之功绩了。啧,不知道石头们究竟感激不感激?当然,琢玉成器是大功,果真内在的生命被完好发现,因雕刻而出世,那简直形同灵魂复活!但,工匠既凡心功利,石头又如何超凡脱俗?
我若是一块寿山石,我不愿意被如此寄寓富贵悠闲、人为改造得千娇百媚。苦刑害我失去天然。成为皇帝印玺如何?他下的谕旨即使是金科玉律,未必不伤害天良。皇帝腐朽,印章孤寡于陈年旧制中,成了木乃伊。被供奉达官显贵更可悲了,非君子之交,不过被当成卑鄙交易的一部分,即使在堂皇案几上落座,也是藏污纳垢的明证,从此堕入污泥!至于雕虫之人,主观任意把我变成个非我所愿的样子,小家碧玉地袖珍于装点之事,那种委屈连石头心肠也是要暗自垂泪的,哀莫大于心死啊,人的愚昧常常让自由的心灵窒息而萎顿。
我若是一块寿山石,果然被人发现,发现者不知道我是珍宝,管他把我弃置门外被风雨刺蚀还是扔到墙头上白白地再受日月育化,这对命运都不是最坏的。因为他们毕竟没有破坏我,我还是囫囵原朴地活着,灵魂丝毫未损。总是无人问津,我也乐得逍遥,再生百年千栽,让天地继续养护我的灵性。而一旦发生我的是位痴情君子,懂得我的美好,视我为珍奇,他必定舍不得用我交换名利而付给他人。
石头是不会腐烂的,时间和空间永远纺织它的摇篮,石头的心意永远存在。有时,时间和空间会给石头一身青苔,那是阳光与露水给它披覆的锦绣,可比花朵或彩云,远非桑麻可能媲美。
18.“其实想要描述寿山石的美,是徒然和拙劣的”。请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19.寿山石宁可被“弃置门外”,也不愿“雕琢成器”。对此应当如何理解?(5分)
20.作者默想自己是一块寿山石,表达出什么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文章开头交代寿山石的由来,突出“自然的伟力”,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铺垫和对照作用。
B.作者认为宝石的珍稀程度取决于它的自身质量,同时在不同用途上也能决定它们自身的价值。
C.作者不主张将寿山石琢磨出各种形态,是因为寿山石无法超凡脱俗,寿山石的灵魂也无法复活。
D.本文以寿山石为线索,先写寿山石的发现,接着写寿山石被人为利用,最后抒写作者的思考。
E.文章末段指出“石头的心意永远存在”。真切地表达出对朴素自然之美的追求,深化了文章主题。
答案
18.①不对等的描述,常常是人类可笑的附会。②过多的定语和形容词也许只是增加了繁琐,败坏了它们天然的质朴简洁。③寿山石在形状上并无什么特殊。
19.寿山石被“弃置门外”,本质没有遭到破坏,守住了灵魂。而被“雕琢成器”,则“被赋予不同的用途,而使身价显出宝贵与一般来,这就完全违背了石头本身的平等意识”。人    为塑造的束缚,往往造成灵魂的悲剧。   
20.表达了作者不愿追求功名利禄,不愿被人为束缚,一心追求平等人格的思想感情。(2 分)这样写形象生动,表达自然,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寿山石的默想,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3分)
21.Bc
解析
18.①不对等的描述,常常是人类可笑的附会。②过多的定语和形容词也许只是增加了繁琐,败坏了它们天然的质朴简洁。③寿山石在形状上并无什么特殊。(每点2分,共6分)
19.寿山石被“弃置门外”,本质没有遭到破坏,守住了灵魂。而被“雕琢成器”,则“被赋予不同的用途,而使身价显出宝贵与一般来,这就完全违背了石头本身的平等意识”。人    为塑造的束缚,往往造成灵魂的悲剧。(意思对即可,5分)
20.B表达了作者不愿追求功名利禄,不愿被人为束缚,一心追求平等人格的思想感情。(2 分)这样写形象生动,表达自然,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寿山石的默想,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3分)
21(作者不主张“在不同用途上决定它们自身的价值”)c(是因为作者不愿让寿山石“寄    寓富贵悠闲”,“人为改造得千娇百媚。”)
核心考点
试题【现代文大阅读 得寿山石默想    小  山 美石的结晶,源于火焰的洗礼。瑰丽的寿山石,我细细打量它的通体,其神秘的纹理和不确切、不可捉摸的色彩,太让我惊叹大自然】;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现代文大阅读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17题。
二月兰
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也许正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我蓦地发现,从我住的楼旁小土山开始,走遍了全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或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我自己也有点吃惊了。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兰。这种野花开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别的。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地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象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他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浩劫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笑对春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
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然而,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有。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走上了每天必登临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14.“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二月兰牵连起了作者哪些回忆?
试作简要归纳。
答:                                                                                              
15.根据上下文,分别解释文中两个画线句子里“悲”与“欢”的含义。
(1)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答:                                                                                            
(2)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答:                                                                                               
16.文中多次写到二月兰的形象,请简要谈谈第八段与最后一段中两处描写二月兰的形象各有什么意图。
(1)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怡然自得,笑对春风。
答:                                                                                         
(2)她却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答:                                                                                           
17.文章为什么以“二月兰”为题?试作简要分析。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让电脑变成“绿色”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脑的追求不再局限于性能的提高,而是把眼光投向了环保,噪音、能耗、有害物质……这些我们在几年前都还不在意的问题逐渐为越来越多的电脑用户所关注。
计算机能耗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据统计,一台奔腾4电脑每小时耗电约为0.15千瓦,每个工作日约耗电1.2千瓦。对网吧、办公楼等场所来说,连续工作时间较长,每天电脑要“吃”掉多少电量就可想而知了。
那怎样才能让电脑省电呢?首先,显示器是个耗电大户,显示器的尺寸越大,意味着消耗的能源也就越多,17英寸的显示屏就比14英寸的显示屏耗电多35%。显示器能关就关,不能关也要适量调低亮度。所以从节能的角度考虑,显示屏不需要一味贪大。
除此之外,让电脑省电的第二个方法就是拔去类似USB等接口的多余外部设备。外置光驱不用的时候,尽量把它拔掉,因为即使没有使用,光驱也一样会消耗电力。
第三个省电办法,就是使用睡眠和待机状态。当电脑处于待机状态时,系统停止运转,类似于关机模式,主机和显示器总共才耗电5瓦左右。当然,长时间离开不用时,最好将电脑彻底关闭。关闭电脑后一定要记得同时关掉电源,否则电脑会有4.8瓦的能耗流失。此外,定期整理电脑系统,将不常用的软件关闭,也有利于降低电力消耗。
噪音是电脑的第二大污染源,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下生活或工作,极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烦躁等症状。为此,国家对电脑噪音作出了严格的限制,规定电脑的噪音不能超过55分贝。
当然,电脑的环保,不仅仅是指降低耗电、减少噪音污染,同时还包括采用高效防菌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消耗,以及减少废物产生等诸多方面。电脑产品因其换代周期短、淘汰率高,大量被废弃的电脑设备可能对环境造成新污染。“电脑垃圾”已成为未来环境保护的新隐患。
制造一台个人电脑要用700多种化学原料,这些原料大约有一半都含有对人有害的毒素。例如,电脑的塑料外壳都涂有一层防火的有害制剂;每台电脑的显示器屏幕中含有大约2.5磅有毒元素铅。大部分被废弃的电脑作为“垃圾”掩埋在土壤中,这些废弃材料中的铅会慢慢地渗透出来,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对这些可燃性材料经常采用的处理办法是进行焚烧,在焚化时,塑料和橡胶原料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对空气造成污染,形成对人体和农作物有害的酸雨。
电脑的再生利用和禁止使用毒性大的材料就是减少污染的有效办法。比如,IBM在新流水线中,用于制造中央处理器(CPU)的塑料可以100%回收;德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富士通­—西门子公司推出了两款新的企业级环保电脑Esprimo P和Esprimo E,这也是环保电脑首次登陆德国市场。这两款电脑所采用的部件减少了铅和卤素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由此前的12克减少到了1克,而且印刷电路板也不再含有卤类物质,以满足《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
目前,IT产品有毒材料的替代研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日本富士通用玉米淀粉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玉米电脑”。而瑞典SWEDX公司正在推出一种木质环保型电脑,显示器、键盘和鼠标都是由木材制成,在自然环境中,木材比塑料分解得更快、更容易。
健康环保的产品代表着未来电脑的发展趋势。为消费者提供环保的产品是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我们期待,坚持贯彻绿色环保理念的电脑生产厂商会越来越多,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多地感受到产品的安全性能与品质保证。
5.下列对“让电脑变成‘绿色’”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把眼光投向环保,重视噪音、能耗、有害物质。
B.电脑用户把眼光投向了环保,关注噪音、能耗、有害物质。
C.让生产出的电脑成为耗电降低、噪音污染减少的产品。
D.通过科研单位、生产厂商和电脑用户的共同努力,使电脑尽可能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电脑的追求不再重视性能的提高,而是非常重视电脑的环保功能。
B.电脑显示器是个耗电大户,其尺寸越大,消耗的能源可能就越多。
C.电脑在处于待机状态时,类似于关机模式,耗能极少。
D.世界上有些国家,例如瑞典能够运用完全无毒的材料制造出环保电脑。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全世界的电脑都变成“绿色”,就能节约数量非常可观的能源。
B.从节能的角度看,电脑的发展趋势是显示屏越来越小。
C.不使用噪音严重的电脑,人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烦躁等症状就会消失。
D.如果延长了电脑产品的换代周期,降低了它的淘汰率,就不会产生“电脑垃圾”。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有着“气味专家”之称。由于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的贡献,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授予他们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阿克塞尔和巴克于1991年联合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发现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腔粘膜上的气味受体细胞中。人体基因总数中3%即大约1 000个基因用于对气味受体细胞进行编码,以分辨不同的气味,而这些细胞与人体大脑有直接联系。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并将其传输到大脑特定区域,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气味模式。由此,人们能有意识地感受到诸如丁香花等香味,并在另一个时候想起这种气味。
两位科学家还发现,每个气味受体细胞会对有限的几种相关气味分子作出反应。绝大多数气味都由多种气体分子组成,其中每种气体分子会激活相应的多个气味受体,尽管气味受体只有大约1 000种,但它们可以产生大量的组合,形成大量气味模式,这也就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础。
除了在理论上揭开了人类嗅觉机能的秘密,阿克塞尔和巴克的实验还得出许多宝贵的数据和一些重要的结论。研究发现,鱼的嗅觉器官中大约有100个气味受体,而老鼠的却有大约1 000个。研究结果显示,人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一些嗅觉功能。两位科学家所作基础研究的理论或是科研成果如今已经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或是对其他科学研究起到了帮助作用。
6.下列对“气味受体细胞”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分布在鼻腔粘膜上,受到大约1 000个基因的控制,与大脑有直接的关系。
B.被激活后产生电信号,并将其传输到大脑特定区域,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
C.就其中的一个个体而言,只会对有限的几种相关气味分子作出反应。
D.其中的气味受体可以产生大量的组合,形成大量气味模式,成为人们能够辨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础。
7.下列对阿克塞尔和巴克的研究成果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授予他们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由于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了贡献。
B.人们能感受某种花的香味后还能在另一个时候想起它,是因为这种香味已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特定的气味模式。
C.能够形成大量气味模式,原因是组成气味的每种气体分子都能激活相应的多个气味受体,而气味受体又可以产生大量的组合。
D.鱼的嗅觉能力比不过老鼠的嗅觉能力,这是阿克塞尔和巴克在实验之后得出的结论。
8.下面的表述,符合原文信息的一项是        
A.某物质的气味被气味受体细胞传输到大脑特定区域,再传递到大脑其他区域,人们就能有意识地感受并记住这种气味。
B.绝大多数气味由多种气味分子组成,每种气体分子会激活多个气味受体,每个气味受体又会对几种相关气味分子作出反应,由此产生大量的组合,形成大量气味模式。
C.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既在科学理论上揭示了人类嗅觉构成的秘密,还在社会实践中得出了许多宝贵的数据和一些重要结论。
D.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的关于人类嗅觉机能的科研成果,已经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并对其他科学研究起到了帮助作用。
9.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种气体分子会激活相应的多个气味受体。因此,人们所能辨别的气味种类,数量超过了其气味受体的数量。
B.鱼的嗅觉器官中大约有100个气味受体,而老鼠的却有大约1 000个,因此,老鼠的嗅觉比鱼的嗅觉灵敏。
C.研究结果显示,人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一些嗅觉功能,致使人的嗅觉功能不及老鼠的嗅觉功能。
D.通过研究,人们可以发现具有更多气味受体的动物,并训练它们帮助人类做一些特殊工作。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6~9题。
如今,美国的科学家能用机器或科学验证武林传说的真假。首先接受检验的是拳法。研究人员使用的装置是三号混合拟人试验装置——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试车假人。试车假人经过政府认证,可精确模拟人体,并测量人体承受的伤害。假人中的感应器可以测量每一拳的力量和***伤力。测试显示,空手道的直拳,力道为816磅,会使对手步履蹒跚,但不至于撂倒对手。跆拳道的力道为917磅,对手很可能会出现脑震荡。在一阵出拳和计算之后,研究人员看到了最终的赢家,那就是传统的老式拳击——将近1千磅的力道,相当于大铁锤猛击对手的脑部,让对手头颅内的脑部发生位移,引发了连锁反应。颅骨的震荡很快就停止了,但漂浮在脑脊髓液中的脑部则持续移动。脑部撞上后脑勺导致后脑受伤,再猛然回弹,撞上前方的颅骨导致前脑受伤。神经传导物质大量释出,一场电子风暴导致神经短路,医师称之为严重脑震荡,我们则称之为“击倒”。
有一种武术因其速度而享誉世界1 500年,它就是中国功夫,被认为是所有武术的鼻祖。功夫高手黄亚立是泛美武术大赛的金牌得主。研究者用加速度计对他的出拳速度进行测试发现,黄亚立一拳的速度,相当于在1秒钟内跑过整座篮球场——1秒钟超过40英尺,是蛇族出击时的四倍。有时出手快不如出手准,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点脉,也就是“死拳”,结合了力量、速度和致命的知识,常常在对手出招前就能看破他的招式,一击之下,对手心跳立即停止。这传说是真是假?终极武士葛伦·利瓦伊验证了这种终极拳法,试车假人体内的感应器显示,葛伦看似简单的招式力道为0.8VC,足以让心跳停止,比其他更魁梧的选手挥动球棒的威力还要大。如此看来,武术中所谓的强者,不见得是指最强壮的人,而是指能对目标造成最大冲击的人。
拥有两千年历史的硬功,能让许多功夫高手用手劈开砖块或者水泥板。若是一般人,手骨早已断裂,而这些练硬功的人为什么却毫发未损?科学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骨骼的构造经过了改造。其基础为19世纪外科医师朱利叶斯·沃夫的重大发现。其原理为,若骨骼反复受损,就会增加钙质构造,骨骼会变得较密、较硬,耐受性也较高。古代功夫高手早就知道沃夫法则的秘密,数百年来他们以木板、沙子、铁或石头为练功的工具,俗话说得好“百炼定成钢。”
(选自2007年1月22日《文萃报》,有删改)
6.下列武林传说中,不能被“美国的科学家能用机器或科学”验证的一项是   
A.练硬功的人能用手劈开砖块或者水泥板。
B.功夫高手的出拳速度1秒钟可超过40英尺。
C.最具传奇色彩的“死拳”确有其人其事。
D.一记近1千磅力道的老式拳击足以击毙对手。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人的骨骼构造经过改造就能用手劈开砖块而毫发未损。
B.在试车假人内装上感应器可测试出拳头的力道、中国功夫的速度和死拳的秘密。
C.发生位移的脑部撞上后脑勺,再猛然回弹撞上前脑,定会导致骨骼反复受损。
D.与对手过招时,即使力道为917磅,也难以一拳把对手打成严重脑震荡。
8.从文中看,要成为“武术中所谓的强者”须具备必不可少的条件,下面不属于这种必不可少的条件的是(  )
A.惊人的力道和迅捷的速度。
B.对对手弱点的精准了解。
C.过硬的身体素质。
D.看哪一秒谁能占得先机。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在所有接受检验的拳法中如果按***伤力排名,传统的老式拳击完全可以拔得头筹等。
B.功夫高手能把手、脚、手肘和头颅磨练成致命武器,甚至可以练出一身钢筋铁骨。
C.高手过招时,手脚稍慢就会枉送性命。速度就是力量,速度越快,力道越大。
D.黄亚立一拳的速度就是蛇族出击时的四倍,那么可以断定他与蛇对抗时拥有绝对优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植物学家的最新系列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不只是改变气候,它还改变了植物的生理特性,并通过植物危害人类。         
     为什么蔬菜、水果和粮食的产量越来越高,而这些食物的味道越来越淡?这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有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家伊利·洛拉泽分析指出,在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环境中生长的作物不但营养价值很低,而且还缺乏铁、锌等重要的微量元素。那么,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为什么会使植物中的微量营养元素减少了呢?有专家表示,这是“生物量稀释”的结果。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往往多于它们的生长和代谢需要。它们将多余的淀粉和糖储存在液泡里,这样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便超出了原来的水平,其他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也就下降了。而更为糟糕的是,使微量元素比例下降还有另外一种因素,那就是过量的二氧化碳抑制着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这样可能导致人们虽然吃够了,但是营养成分的吸收却不够,这种现象被称为“隐形饥饿”。洛拉泽认为,人类现在已经陷入到这样一种困镜中——为避免营养不良,你必须吃更多的食物,然而,更多的食物导致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堆积,这是人类越来越肥胖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也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生物方法提高营养价值通过植物培植和基因工程提高微量营养素的水平。
     毒藤在美国各地的森林中很常见,在中国西部也有分布。毒藤的汁液中含有一种叫做漆粉的化学物质,很多人对它过敏,其症状是起皮疹,奇痒无比,而且再痒也不能乱挠,否则会扩展到周围的皮肤。与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生长的毒藤相比,暴露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的毒藤不仅面积要比普通毒藤大三倍,它所产生的漆粉也比普通毒藤产生的漆粉更容易让人过敏。
     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以气候变暖的形式让人们汗流浃背。但是,大量二氧化碳却导致植物排出的水分减少,从而造成了全球的淡水流失。由英国气候学家尼柯拉·格拉德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温室气体的增加不仅造成全球变暖,同时还是淡水流失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二氧化碳在这里扮演了植物“止汗药”的角色。作为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植物减少了水分从它们的“毛孔” ——即气孔中的蒸发,进而减少了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这一结果导致土壤中出现了多余的水分,这些水分最终随着河流流入大海,而并没有随着植物的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分——这是保证水分以淡水的方式进行循环的主要因素。谢菲尔德大学的气候学家伊安·伍德沃德指出,尽管通过温室试验,人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够对植物“流汗”造成影响,但在全球范围内确定这一影响的规模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6.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的一项是       
A.食物营养降低,造成人类普遍的营养不良。
B.毒藤疯狂生长,它所产生的漆粉对人危害更大。
C.全球气候变暖,让人们汗流浃背。
D.土壤中出现多余水分,造成全球淡水流失。
7.下列对二氧化碳含量升高造成植物中微量元素减少的原因分析全面而准确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增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超出原来的水平,导致其他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下降。
B.二氧化碳增加,造成植物的“生物量稀释”和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遭抑制,从而导致微量元素减少。
C.过量的二氧化碳抑制着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可能导致人们虽然吃饱了,但是营养成分的吸收却不够,感觉微量元素减少了。
D.二氧化碳增加,会造成植物的“生物量稀释”和人们的吸收能力下降,因而让人们感觉微量元素减少了。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生物量稀释”指因二氧化碳增加,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升高导致其他微量元素比例下降的现象。
B.“隐形饥饿”指因食物营养价值降低而导致的虽然吃够了但营养不够的现象。
C.“这样一种困境”指因食物营养价值降低而造成的不多吃会营养不良但多吃又会长胖的窘境。
D.“止汗药”喻指二氧化碳,贴切地说明了二氧化碳增加对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所产生的抑制性的影响。  
9.根据文中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植物培植和基因工程提高微量营养素的水平也许是解决隐形饥饿的最有效的办法。
B.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过高而营养降低是人类越来越肥胖的主要原因。
C.二氧化碳增多减少了水分通过植物的蒸发以淡水的方式进行循环的数量,结果导致了全球淡水的流失。
D.通过温室试验,人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对植物“流汗”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确定这一影响的规模也取得研究成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