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欧盟“总统”诞生记在近日召开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来自小国、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但具有不错的协调能力的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当选为首位欧盟理...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欧盟“总统”诞生记
在近日召开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来自小国、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但具有不错的协调能力的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当选为首位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英国的欧盟贸易委员阿什顿女士当选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这两个职位被外界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
要选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总统”,必须在东欧与西欧、男性与女性、保守派与自由派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范龙佩的当选,折射出欧盟内部复杂的力量对比和现实状况。
2008年12月30日,62岁的范龙佩出任比利时首相。这位有着高超协调能力的经济学家很快将陷入政治和经济双重危机的比利时带入正轨。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中东欧小国与西欧大国之间分歧严重,擅长调解矛盾的范龙佩无疑将发挥作用。
围绕这个欧盟最有权力的职位,讨价还价与互相妥协成了欧盟峰会的主要内容。欧盟轮值主席、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曾透露,热门人选布莱尔在投票前夕退出了竞选。英国媒体透露,布莱尔曾接到默克尔的电话,默克尔称她更青睐的是来自小国家的候选人,本来支持布莱尔的法国总统萨科奇也在最后关头被默克尔说服放弃:以布莱尔在全球的名声和人脉,如果将其推选为总统的话,将会大大掩盖法、德领袖在世界舞台上的风光。布莱尔虽然落败,但英国人收获了外长一职,这也被认为是法、德与英国所做的交换游戏。
欧盟“总统”任期两年半,可连任一届。这就改变了此前每半年更换欧盟轮值主席的做法。对内,“总统”不仅要确定欧盟峰会上的议题,还要调解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对外,他将是欧盟在外交和军事上的代表。但“总统”并没有执行权。欧盟外长的权力反而更大,欧盟外长可以在长达5年的任期中领导着多达5000人的外交团队,还负责管理欧盟每年70亿欧元的海外援助,并可以决定援助对象和援助额。很多人也因此认为“总统”职位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欧盟一直梦想在国际经济、政治和外交舞台上做到一个声音说话,迄今为止,欧盟仅仅在经济领域内初步实现整合。不管怎样,欧盟“总统”的诞生至少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综合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国际金融时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欧盟“总统”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盟新选出的这个“总统”,是带了引号的总统,这就意味着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B.欧盟的这个“总统”领导欧盟的27个成员国,它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总统的影响面广、支配权大。
C.欧盟的这个“总统”非常难当,它既要求要有丰富的从政履职经验,又要求要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D.欧盟的这个“总统”,虽然它是欧盟在外交和军事上的代表,但它并没有执行权,执行权在欧盟“外长”那里。
小题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所述意思的一项是
A.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投票前夕主动退出了竞选,主要考虑到德国、法国等这些大国没有人参与竞争,这样容易造成失衡。
B.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当选为欧盟“总统”,这与他的国别、经历、个性和组织协调能力是分不开的。
C.欧盟“总统”的诞生,是欧盟成员国之间讨价还价和互相妥协的结果,折射出欧盟内部复杂的力量对比和现实状况。
D.英国人没有竞选到欧盟“总统”的职位,但欧盟“外长”却是英国人,这被认为是法、德与英国所做的交换游戏。
小题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概括、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选出的欧盟“总统”来自小国,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更多的考虑是为了平衡欧盟内部复杂的关系。
B.谁能当选欧盟“总统”,谁不能当选欧盟“总统”,除无足轻重的外在因素外,更多的是凭个人的实力和能力。
C.自从欧盟特别峰会上选出了欧盟“总统”,欧盟就有了统一的领导,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在世界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D.欧盟“外长”可以处置欧盟得到的各国每年多达70亿欧元的援助款项,说明欧盟“外长”掌握的是实权。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解析

小题1:“影响面广、支配权大”有误,原文并没有去作比较,更没有比的结论。
小题2:主要原因是像德国、法国等这些大国的反对。
小题3:B项的“无足轻重”“更多的是凭个人的实力和能力”错误。C项从原文的“欧盟一直梦想在国际经济、政治和外交舞台上做到一个声音说话,迄今为止,欧盟仅仅在经济领域内初步实现整合”可以看出,尚未能做到用同一个声音说话。D项“70亿欧元”不是欧盟得到的,而是欧盟援助其他国家的每年多达70亿欧元。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欧盟“总统”诞生记在近日召开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来自小国、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但具有不错的协调能力的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当选为首位欧盟理】;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现代并购史上,最初的并购都是凭借自有资金实现的。随着竞争加剧和产业规模膨胀,这种资本集中速度已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扩张需求。杠杆融资也随之应运而生。
杠杆融资的本质就是举债收购,即以债务资本作为主要融资工具。这些债务资本多以被收购公司资产为担保而得以筹集,故颇似房地产抵押贷款。杠杆融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业最引人瞩目的发明之一。杠杆融资把企业界和金融界带入了“核金融”时代。
杠杆融资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初时仅偶用于小型私有公司的并购中。在大多数交易中,银行贷款是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并购资金来源。银行为保证无论将来情况如何都能获取本息,坚持由目标公司提供足额抵押资产以得到绝对的安全保障。
80年代中期,各种金融中介的渗透和大量创新融资的涌现,刺激了杠杆融资规模和复杂性的爆炸性增长。首先,政府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商业银行业务逐步放宽限制,各种大型金融机构都设置有专门的并购部门来策划收购交易。其次,20世纪70年代末,高收益垃圾债券的流行促进了杠杆融资市场的繁荣。在1984年以前,并没有发行和交易垃圾债券为杠杆融资的公开市场。此后,发行和流通该债券的市场也成为杠杆融资的一个重要场所。垃圾债券逐渐充当银行贷款的替代品。再次,部分私募股权基金开始运用高财务杠杆,以1到2成的自有资本搭配8到9成的贷款,以美国大型企业为标的,甚至不惜采取敌意并购方式。
杠杆融资的风险主要存在于杠杆比例过高时,公司背负过于沉重的债务负担。如果还息压力太大,就会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一旦收入发生任何滑落情形,公司岌岌可危。危机的第一个信号是加拿大房地产投资商肯普购并美国规模最大的零售连锁店——联邦百货公司后,发生财务困难,最终宣告破产。此后,在融资结构设计不合理、监管层对过度财务杠杆化的过激反应双重影响下,类似事件接踵而来。此外,私募股权基金高杠杆的成功,引起了同业复制,导致垃圾债券市场的崩盘,市场主要做市商米尔肯和德雷塞尔垮台。
(节选自《上海证券报》)
小题1:下列对于“杠杆融资”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杠杆融资是在竞争加剧和产业规模膨胀而导致的融资速度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扩张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
B.杠杆融资的根本性质是把被收购公司的资产用作担保来为企业或公司筹集资金,很像房地产的抵押类贷款。
C.杠杆融资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仅用于小型私有公司的并购,但是这种融资方法使用的频率很低。
D.杠杆融资规模获得爆炸性增长的原因在于80年代中期各种金融中介的渗透和大量创新融资的涌现的刺激。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最引人注意的金融行为就是杠杆融资,杠杆融资也把美国的企业界和金融界快速带入了繁荣时代。
B.垃圾债券可以获得高收益,但是债券市场在1984年以前,没有发行和交易垃圾债券作为融资的市场。
C.部分私募股权基金运用高财务杠杆,以1到2成的自有资本搭配8到9成的贷款,也刺激了杠杆融资规模的爆炸性增长。
D.杠杆融资的风险主要是杠杆比例过高会使公司背负过于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旦收入发生任何滑落情形,公司岌岌可危。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企业的并购历史,起始于企业凭借自有资金来实现收购,然后才是举债收购,也就是利用杠杆融资为主要融资工具来收购。
B.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大多数并购交易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而且获得银行贷款必须提供足额抵押资产。
C.1984年以后,因为发行和流通垃圾债券的公开市场形成,并且成为了杠杆融资的重要场所,垃圾债券就逐渐充当了银行贷款的替代品。
D.垃圾债券市场崩盘的根本原因是私募股权基金采用的高杠杆结构设计不合理,监管层对过度财务杠杆化的过激反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系统生物学面面观
我国读者对系统理论和系统思想并不陌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学术界曾经流行过“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其中的“系统论”是指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在1970年创立的“一般系统论”。尽管贝塔朗菲是以生物学家的身份去思考、研究并提出系统论的,但他的系统论并不仅适用于生命科学,而且适用于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各门学科。如果说过去所谈论的是指在哲学层面上的、普适性强的一般系统论,那么本文所要介绍的系统生物学,则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
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起人之一,美国科学家莱诺伊·胡德也是系统生物学的创始人之一。在胡德看来,系统生物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型大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孕育了系统生物学。反之,系统生物学的诞生进一步提升了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命科学研究能力。正如胡德所说:“系统生物学将是21世纪医学和生物学的核心驱动力。”基于这一信念,胡德在1999年底辞去了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教职,与别外两名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一起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生物学研究所。随后,系统生物学便逐渐得到了生物学家的认同,也唤起了一大批生物学研究领域以外的专家的关注。2002年3月,美国《科学》周刊登载了系统生物学专集。该专集导论中的第一句话这样写道:“如果对当前流行的、时髦的关键词进行一番分析,那么人们会发现,‘系统’高居在排行榜上。”
什么是系统生物学?根据胡德的定义,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也就是说,系统生物学不同于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心个别的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基因、所有蛋白质、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显然,系统生物学是以整体性研究为特征的一种大科学。
系统生物学的基本工作流程有这样四个阶段:首先是对选定的某一生物系统的所有组分进行了解和确定,描绘出该系统的结构,包括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和代谢途径,以及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作用机理,以此构造出一个初步的系统模型。第二步是系统地改变被研究对象的内部组成成分(如基因突变)或外部生长条件,然后观测在这些情况下系统组分结构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包括基因表达、蛋白质表达和相互作用、代谢途径等的变化,并把得到的有关信息进行整合。第三点是把通过实验得到数据与根据模型预测的情况进行比较,并把得到的有关模型进行修订。第四阶段是根据修正后的模型的预测或假设,设定和实施新的改变系统状态的实验,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不断地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修订和精炼。系统生物学的目标是要得到一个理想的模型,使其理论预测能够反映出生系统工程的真实性。
1.下列有关“系统生物学”定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系统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
B.系统生物学将是21世纪医学和生物学的核心驱动力。
C.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
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D.系统生物学是以整体性研究为特征的一种大科学。
2.下列对原文第一小节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知识分子对系统理论和系统思想是比较熟悉的,这在二十世纪后期就已经成为
了事实。
B.“系统论”是曾经在我国学术界流行的“三论”之一,它是20世纪70年代由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一门科学。
C.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不仅适用于生命科学,也适用于物理学、心理学、经济
学以社会科学。
D.本文要介绍的系统生物学是指在哲学层面上的、普适性较强的高级系统论。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根据对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和代谢途径等系统结构的了解、确定,就能描绘、构造出
一个初步的系统模型。
B.只要系统地改变被研究对象的内部组成成分和外部生长条件,就能在系统生物研究
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C.将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与根据模型预测的情况进行比较,就可以对这项研究的初始
模型进行一步研究。
D.只有根据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工作流程的程序进行研究,才能达到胡德等科学家
预设的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目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拯救滨海湿地
美国科学家的一份报告指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每公顷每年创造的综合价值达4052美
元,相当于同等面积的热带雨林的2倍,或其它森林的13倍,或草地的17倍,或农田的44倍!然而,对于滨海湿地的功能与价值及其被破坏的严重性,大部分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却知之甚少,甚至毫无认识,以至于把它们统统视为有待于“开发利用”的“荒地”。      
滨海湿地系统指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河口、滩涂、盐沼、海湾、海峡、红树林与珊瑚礁等等,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拥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种类。中国滨海湿地的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中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有1.8万多公里,仅潮间带滩涂面积就有217万公顷,沿海水域是为数众多的水生生物、鸟类和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及一些洄游鱼类的繁殖地。在中国的海域沿岸约有1500条大小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河口湾、海岸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海岛等6大生态系统30多个种类,其中不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湿地。      
我国河口海岸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入海泥沙急剧减少,如近几年黄河由于来水减少和断流,河口来沙仅及50年代的1/60,导致黄河三角洲遭受海水侵蚀;二是入海污染物显著增加,全国河流长度的70.6%受到污染,农田化肥施用量近20年增加4倍多,大量工业与城市污水排放,造成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发,每年仅此一项就以10亿元计。      
被誉为“海上森林”和“海洋生物伊甸园”的红树林,处于海洋和陆地的动态交界面,是一种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重要的海岸防护功能,而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知全球红树林有23科30属81种,中国有16科20属29种,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区的沿海。由于围海造地和砍伐,使以上省区的天然红树林仅存二三万公顷,不及历史上的十分之一。      
中国沿海地区占陆域国土13%的经济带,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0%的国民经济产值。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海岸带资源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同时也使滨海湿地承受着沉重的环境压力。在滨海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建造港口码头、飞要场、游乐场、度假村、酒店和工业园区,修建海堤、高速公路和垃圾填场等以及直接填海造陆和进行围垦,造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永久性破坏和丧失。据不完统计,中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滨海湿地219万公顷,竟占去了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      
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环境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脱节,正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的症结所在。要使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则必须在开发之前将环境保护规划引入和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去。要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
1.对“滨海湿地”的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拥有多种多样生态种类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B.是指在沿海区域和湿地范围内的岛屿,以及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C.具体指河口、滩涂、沼泽、湖泊、海湾、海峡以及红树木、珊瑚礁等。
D.一种拥有约8200个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特殊的生态系统。
2.下列是对第一自然段划线句中“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滨海湿地是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生态系统。
B.滨海湿地对全球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C.滨海湿地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重要的海岸防护功能。
D.滨海湿地可以为沿海地区创造出很高的国民经济产值。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把滨海湿地视为有待开发利用的“荒地”的观点,不利于滨海湿地的保护,必须给予纠正。
B.围海造地或滥加砍伐,必会造天然红树林的大量消失,并破坏生态系统,因此必须禁止。
C.要保护好滨海湿地,就必须减少对滨海湿地的开发,并加大对河口海岸的污染治理力度。
D.与其先发展经济后保护湿地,不如先保护湿地后发展经济,否则,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改造你的基因
最近,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够有效地改变细胞内基因物质的方法,这使得人类朝着安全地修复自身细胞内受损基因的梦想又迈进了一步。
  我们知道,任何生物的生理特性都是由其自身的基因决定的。对于任何患病的生物体来说,我们可以肯定他身上的基因一定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而所谓的基因治疗就是指将健康的基因注入带病细胞中,从而通过改变它的生理特性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基因治疗方法是利用病毒去感染带病的细胞,因为病毒可以把自身的基因注入到感染的细胞当中。这样一来,如果我们对病毒进行一些小小的改造,让它带上治疗所需的基因,那这些病毒也就变成了我们得力的小信使,它将可以帮助我们把健康的基因带入那些需要治疗的细胞当中。但是这种通过病毒感染来进行基因治疗的方法目前也还只是处在实验阶段,并且其感染和治疗的过程也比较难控制。具体地说,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或多或少地都带有一些随意性,如果病毒感染了其它的细胞的话,其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
  而目前这项新技术的关键是不再利用病毒作为基因注入的工具,而是利用一些微小的电极来刺激细胞的细胞膜,使其裂开一个小口,这样一来,健康的基因就可以通过这些小孔注入到需要进行治疗的细胞中去了。这项技术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精确地选择基因注入的对象,也就是说可以只对那些需要修复的细胞进行修复,而不去影响那些本来就没问题的细胞,这显然比以前使用病毒的办法安全了许多。
虽然这项技术目前还没有进入到动物甚至人体的实验阶段,但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已经为他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曙光。因为从现在开始,他们至少可以精确地将基因注入到那些他们感兴趣的细胞当中来观察它们的反应,要知道这在以前也是很难做到的。
(《科学之谜》2009.01A)
1.下列对“基因治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基因治疗包括病毒疗法和新技术疗法,后者因精确选择注入对象而优于前者。
B基因治疗是将病毒基因注入到带病细胞中,破坏其生理特性,从而治疗疾病。
C基因治疗是将健康基因注入到带病细胞中,通过改变染病细胞,修复受损基因。
D基因治疗是指人类对患病的生物体的受损基因进行安全修复的方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病毒疗法是利用带上健康基因的病毒去感染需要治疗的细胞,以达到修复目的。
B病毒疗法的最大隐患是病毒会感染健康细胞,其感染和治疗过程无法控制。
C新技术最大好处是只对需修复的细胞进行修复,不影响本来就健康的细胞。
D新技术是用微小的电极刺激细胞膜,通过膜上裂开的小口将健康基因注入带病细胞。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疗法和新技术疗法都还没有进入实验阶段,修复受损基因还只是梦想。
B新技术的关键是不再利用病毒作为基因的修复工具,因而比病毒疗法安全可靠。
C新技术可精确地选择基因注入的对象,这将有利于科研人员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D将来,新技术疗法进入临床运用后,未来的人类也许会告别一些疑难病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破解玛雅文明衰亡的秘密
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与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同样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公元800年起,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的100多年里,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变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等天灾造成了玛雅人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了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度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在这些假说中,气候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了玛雅文明的衰落也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理查得森?吉尔或许是最早提这个假说的人。
2001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霍德尔等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分析对象。使用氧的同位素和石膏(硫酸钙)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物质,发现这个地区大约每隔206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750年至800年,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随后杰拉尔德?豪格等人进一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气候变化如何促使玛雅文明衰落的图景。科学家发现,公元200年的一次干旱造成了前古典玛雅文明的一次衰退。然后,从公元9世纪(亦即玛雅文明的顶峰)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
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早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却有限。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多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为9年、3年和6年。这三次最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也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一击。
在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如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明衰落的惟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或许更为复杂。
1.对第①自然段中“不可思议的崩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发展到顶峰后,在短时间内马上崩溃了。
B.先放弃繁华的大城市,随后是中小城市。
C.昔日繁华的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
D.玛雅文明衰落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2.对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A.自然灾害导致了人口的急剧减少,使玛雅文明衰落。
B.战争和农民起义导致了玛雅文明衰落。
C.人口严重膨胀,导致严重生态问题,使玛雅文明衰落。
D.脆弱的社会政治结构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
3.干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观点引人注目,下列不属于其有力证据的一项是
A.科学家发现,一些“干旱世纪”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
B.玛雅人停止建造纪念碑,遗弃城市。
C.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却有限。
D.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的三次严重干旱发生的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