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文言文阅读。(20分)选段(一)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20分)
选段(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陈情表》
选段(二)
夏侯胜字长公,为东平人也。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后事蕳卿,又从欧阳氏问。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光 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胜对言:“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后十余日,光卒与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宣如诏书。”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至四年夏,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动,或山崩,坏城郭室屋,杀六千余人。上乃素服,避正殿,遣使者吊问吏民,赐死者棺钱。下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托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曩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其与列侯、中二千石博问术士,有以应变,补朕之阙,毋有所讳。”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剌吏。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
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胜少,好学.。孤:幼而无父B.昭帝崩会:恰逢
C.遣使者问吏民吊:慰问D.光安世以为泄语让:谦让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夏侯胜有学识、为人质朴守正的一组是(    )(3分)
①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   ②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
③朝闻道,夕死可矣           ④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
⑤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   ⑥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A.②③⑥B.①②⑤C.④⑤⑥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夏侯胜向多位老师学习,博采各家之长,学问精细纯熟,善于论说灾异经术。
B.夏侯胜“臣下有谋上者”之言,既使昌邑王大怒,又差一点儿使张世安蒙受冤屈。
C.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震,宣帝下诏大赦天下,夏侯胜因此被赦而担任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
D.朝见宣帝时称宣帝为君,又在宣帝前对同僚以字相称,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礼仪的,但宣帝反而因为这些而对他更加亲近信任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2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分)         
                                                                                       
(3)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3分)
                                                                                       
(4)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重点词:除、句意各1分)(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被准许。(重点词:笃;句式:“告诉不许”为被动句,句意各1分。)(3)天久阴却不下雨,这就要有臣下图谋皇帝的事发生了,陛下还要出门到哪儿去呢?(重点词:雨,句式:宾语前置句,句意各1分。)(4)夏侯胜、黄霸已经被关押在牢里很久了,黄霸想跟夏侯胜学习经术,夏侯胜以已获死罪为由拒绝了他。(重点词:系,句式:状语后置句,句意各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让:责备。回到语境中“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的意思是霍光责备张安世露了口风,而实际上安世并没有泄露。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③是黄霸想跟夏侯胜学习经术时所引用的话。④是说夏侯胜的官职。⑥能侧面表现夏侯胜能守正。解答此类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③可排除AD,再比较④⑥应可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夏侯胜因此被赦而担任谏大夫、给事中。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拜除”均解释为“授予官职”,“寻”解释为“不久”;第二句时注意“笃”解释为重,“告诉”解释为申诉,同时句式为被动句,翻译时要体现;第三句时注意“雨”为名词用作动词,下雨,“陛下出欲何之”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第四句时注意“系”解释为关押,“胜辞以罪死”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夏侯胜字长公是东平人。夏侯胜少年丧父,但他很好学,跟随始昌学习《尚书》和《洪范五行传》,论说灾异。后来师从蕳卿,又问学于欧阳氏。夏侯胜做学问精细纯熟,他所师从的不只一个人。夏侯胜擅长讲述礼服典制。被征召为博士、光禄大夫。这时恰逢昭帝驾崩,昌邑王继位,昌邑王经常出游。有一次夏侯胜挡着昌邑王坐的车子上前进谏道:“天久阴而不下雨,这就要有臣下图谋皇帝的事发生了,陛下还要出门到哪儿去呢?”昌邑王大怒,说夏侯胜是妖言惑众,就把他绑起来交付官吏处置。那个官吏把这件事报告给大将军霍光,霍光没有对夏侯胜施以刑罚。这时,霍光和车骑将军张安世正商量着要废掉昌邑王。霍光责备张安世露了口风,而实际上安世并没有泄露。於是就审问夏侯胜,夏侯胜回答道:“《洪范传》中说‘帝王没有统治的准则就会被恒常的阴惩罚,这时就会有地位在下的讨伐他的事发生’,只是因为忌讳这么明显地说,所以只说有臣下图谋皇帝的事发生。”霍光、安世都大吃一惊,从此就更加看重经学家了。十多天后,霍光终于和安世一起上奏太后,废掉昌邑王,立了宣帝。霍光认为群臣向东宫上奏政事,太后视察政务,应该了解经术,於是就让夏侯胜给太后讲授《尚书》。夏侯胜后改任长信少府,并被赐予关内侯,他以参与谋划废立之事和决定宗庙社稷的重大决策,后又被增加了千户的食邑封地。
宣帝刚刚即位,就想要褒扬武帝的功业,宣诏丞相御史。于是群臣就在廷中热烈地讨论起来,都说:“应该像诏书那样。”夏侯胜说:“此诏书不可以用。为人臣下,应该实话实说,而不能曲意迎奉别人的意旨。我想说的已经说了,就是死我也不会再后悔。”御史大夫广明弹劾夏侯胜对诏书胡说八道,诋毁先帝,大逆不道,而且丞相长史黄霸也因为纵容夏侯胜而不弹劾他,两个人都被投进了监狱。夏侯胜、黄霸已经被关在牢里很久了,黄霸想跟夏侯胜学习经术,夏侯胜以已获死罪为由拒绝了他。黄霸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夏侯胜觉得他说得很好,于是就教他学习经术。这样又过了一个冬天,而讲论如故。
到宣帝本始四年夏天,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震,或者山崩,城墙房屋倒塌,死了六千多人。宣帝穿着素服,不在正殿上朝,派遣大臣慰问官员和百姓,并赐给死者入棺的费用。宣帝下诏书说:“发生灾异,是天地对我们的警告。我承继祖上的功业,在士民之上,但却没有让他们好好地生活。从前北海、琅邪发生地震,损坏祖宗庙,我也很是畏惧,诸位列侯、中二千石中的博学之士们,如果能有办法应付灾变、祢补我的缺漏的,不要有忌讳。”於是大赦天下,夏侯胜被赦而担任谏大夫给事中,黄霸担任扬州剌史。
夏侯胜为人质朴刚正,平易近人而没有威仪。朝见宣帝时称宣帝为君,又在宣帝前对同僚以字相称,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礼仪的,但宣帝反而因为这些而对他更加亲近信任了。朝廷上每次有大事情要商议时,因为宣帝一直知道夏侯胜很率直,宣帝就会对夏侯胜说:“先生您尽管直话直说,不要因为以前的事而有畏惧之心。”夏侯胜再次做了长信少府,又升任太子太傅。
他受宣帝诏撰写《尚书》、《论语说》,赐给一百斤黄金。夏侯胜九十岁时在任上去世,被赐给墓地,安葬在平陵。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20分)选段(一)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问:关羽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请缨?对关羽主动请缨,袁绍和曹操各是什么态度?结果如何?
                                                                                       
(2)“你是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她接着说,急不可待地要把涌上心头的种种想法都说出来。                                                            《复活》
问:“你”指的是谁?因为什么事需要拯救?后来如何实现了复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是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叫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14岁的男孩,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那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去吧?唉,就传进了又能怎样呢?14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30岁了,如果再年轻5岁,哪怕3岁呢,她也一定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了,就像是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经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位60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很大,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着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她)很好。
她终于放开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刘安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中年妇女;马平平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平平姥姥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她们平日都关心或亲近着这个夜归者。
B.题目中的“风雪”,在文中以环境描写的形式渲染了凄清死寂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彻底绝望的心情;并且以风雪中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夜归人内心的焦急和凄凉。
C.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她具有一种心态:怕孤寂,却好像偏偏处于孤寂;怕无援,又好像时时处于无援。甚至有无端猜疑和自叹自怜的倾向。但她的内心是善良的。
D.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活动的描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E.“她”站在门前是实写,门其实没关上,但她叫谁开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是虚写;到那位中年男人是虚写,她的想象是实写。虚实结合,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使文章更具艺术魅力。
小题2: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描写,其作用何在?(4分)
                                                                                      
小题3:请探究结尾 “原来并没有关上”的妙处?(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二选一  5分)
(1)、曹操误杀其父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人后,又故杀吕伯奢。其原因是担心吕伯奢一家出卖他,从而难逃董卓的追杀。而董卓追杀他的原因则是他行刺董卓未成。请简述曹操行刺董卓的过程。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纪灵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急令人致书于吕布,责其无信。布笑曰:“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乃发使往纪灵、刘备寨中,请二人饮宴。 
纪灵为什么责备吕布“无信”?吕布怎样“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请简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小题1:请分析文中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3分)
                                                                                       
小题2:请分析文段中“风雪”描写的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后面题目。(13分)
父亲的烟斗
父亲一生喜欢抽烟,而且是个出了名的“隐君子”,小的时候,我常看见他手里拿着一只木质烟斗,自备一些自己炒制的烟叶,每到饭后,父亲总会小心翼翼地把烟丝点着,用手托着那只精美的烟斗,轻轻地放在嘴上猛地抽上几口,然后细细品味,那动作看上去还有几分的潇洒。
父亲是一个小职员,薪水较低,在那个普遍贫困的年代里,父亲那点微薄的薪水除了供养全家的衣食住行,还要养育他的五个子女,虽然父亲烟瘾很大,抽了许多年的烟,但他一生也没有抽过什么高档名烟,平常也就是抽一些劣质的香烟或用烟斗装上配制的烟叶。有时候,我还发现父亲在招待客人的时候,拿出的总是盒装的香烟,没人的时候他就“吧嗒吧嗒”用烟斗装上烟叶抽,我想,父亲这样做无非是想节约一点小钱以补贴家用,他不是不想抽好烟,而是压根就没那个条件去奢侈。 
记得有一年秋天,天气微凉,母亲从地里干活回来,突患重病,急需住院治疗,而且要做大手术,父亲手里的那点钱显然不够医院的费用,那天晚上,父亲非常的着急,昏暗的煤油灯下,我看见父亲坐在一条长凳上一声不吭,只有他手中的烟斗明明灭灭,持续了将近一夜,可见,父亲为给母亲筹钱看病的事承受多大的心里压力。那时,父亲的月薪也不过三十多元,那次,母亲住院一下子就花了几百元,那个时候,几百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父亲用三十多元的月薪能撑起一个大家庭是多么的不容易。我曾经天真地问过父亲,你天天用烟斗吸烟,还得自己装烟叶,怎么不买成盒的香烟抽,父亲微笑着对我说,成盒的香烟没有我自己炒的烟叶香,我一斗烟比香烟几根都受吸,我看还是烟斗里的烟好抽。我听得似懂非懂的,哪里会想到父亲用烟斗抽烟的良苦用心呢?父亲用了几十年的烟斗,外表磨得光滑光滑的,看上去都有些年头了,但他仍舍不得扔掉。
可能是父亲为了全家人的生计操劳过多吧,五十多岁,我发现父亲头上已经有很多的白发,岁月的风霜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发丝。 
有一年,刚过罢春节,家里来了一屋子的客人,我从外面匆匆忙忙地赶了回来,给每位客人都递了一根几十元一盒的苏烟,唯独没有给父亲,我只是想他身体不好,经常不停地咳嗽,就没让他抽,结果,父亲非常生气,事后给我母亲说,我在上海买的好烟不让他抽,我感到心里非常的难过,觉得很对不起父亲,我当时只是从健康角度去考虑,不想让他抽,父亲觉得我让他在客人面前丢了面子,好多年对此事颇有微词,现在想起来我心里还很愧疚。 
父亲一生究竟抽过多少烟我已无从考究了,但父亲对烟斗的钟爱我是清楚的,他常对我母亲说,等我们有钱了非买个好烟斗不可,他还说有一年他到云南出差,就发现了一只非常好看的烟斗,因为价钱太贵,他硬是忍疼割爱,没有把那只烟斗买下来,语气里带着几多的遗憾。我知道,他用的那只烟斗,别人是不允许乱动的,谁要是不小心碰到他的烟斗,必遭到他的训斥,时间长了,我们兄弟几个也就没人敢动他的烟斗了,免得让他老人家不愉快。 
有时候,我常常会想,一只小小的烟斗能给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呢?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老百姓,因为喜欢抽烟,所以就喜欢上了烟斗,那么伟人有没有喜欢烟斗的呢?我一直都在琢磨着,后来还真正发现了有几个对烟斗情有独钟的大人物,比如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同志、文学巨匠鲁迅先生、还有我们熟悉的贺龙元帅,也许他们都喜欢抽烟,所以,烟斗又成了他们身份高贵的一个象征。斯大林总是手里拿着一只烟斗,即便是在指挥千军万马的战场,他手拿烟斗的动作依旧十分的潇洒,鲁迅先生经常在夜间写作,与他相伴的就是案台上的那只烟斗,我们看过许多的鲁迅画像,很多都是穿着长衫,手里拿着一只烟斗。而贺龙元帅有一个明显的个人爱好,那就是他也是一个喜欢抽烟的人,我们在戏剧或电影里看到的贺龙元帅,手里总是托着一只烟斗,那神情非常的优雅。可见,一只小小的烟斗还能演绎出那么多的精彩故事呢!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父亲总会小心翼翼地把烟丝点着,用手托着那只精美的烟斗,轻轻地放在嘴上猛的抽上几口”,意在表明“父亲”抽烟动作的潇洒。
B.“父亲坐在一条长凳上一声不吭,只有他手中的烟斗明明灭灭,持续了将近一夜”,是说“父亲”为“母亲”的突患重病而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C.“父亲”用烟斗抽烟的良苦用心,主要是为全家人的生计考虑,省出烟钱从而撑起一个七口之家。这反映出“父亲”对家庭负责任。
D.“父亲”到云南出差,想买一只很好看的烟斗,因价钱太贵而没买,后又为此而感到遗憾。遗憾的原因是闻名遐迩的云南烟斗却没买。
E.本文以“父亲的烟斗”为线索贯串全文,统领全篇;人物事件自始至终围绕“父亲的烟斗”来展开,写得很细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小题2:本文叙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加以概述。(5分)
                                                                                        
小题3:结尾一段写到斯大林、鲁迅、贺龙喜欢烟斗的事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