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成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小题1:颔联中“黯黯...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成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小题1:颔联中“黯黯见临洮”的“黯黯”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2:这是一首边塞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6
分)
答案

小题1:“黯黯”首先指天色的黯淡,描绘了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黯黯”也指征人心情的黯淡,表达了厌战的情绪。(2分,每个方面1分)
小题1:第一问: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2分,只要表述出了厌恶战争的意思即可)
第二问:①这首诗通过对塞外恶劣环境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渲染了凄冷、荒凉的气氛,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态度。(2分,得分点: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②通过昔日“长城战”高昂的士气与眼前白骨遍野的残象形成的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2分,得分点:对比1分,分析1分)
解析

小题1:“黯黯”首先指天色的黯淡,描绘了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黯黯”也指征人心情的黯淡,表达了厌战的情绪。(2分,每个方面1分)
关注此类题目的答题要害,一般地,在写景的文字中,形容词的关涉都是两个层面:既关乎客观的层面,也关乎主观层面。即,既描写了客观景色的特点,也暗示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如这首诗歌: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歌第二句中的“凉”字,就是典型的例子。
从答题的格式上来说,关乎写景的,要答出描绘了何种景象;关乎心理的,要答出表达了什么感情。
小题1:第一问:问抒发的情感,我们要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水寒” “风似刀”“黯黯”“白骨”“乱蓬蒿”,从这些词句,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情绪是低落的,内心是抵抗的,整个的画面也是灰暗的。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作者的情感走向。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2分,只要表述出了厌恶战争的意思即可)
第二问:诗歌前三句都在着力描绘前线的环境和氛围,后几句则由眼前景生发联想,这里曾经是昔日的战场,蓬蒿杂乱,白骨遍野。眼前的平静实则是死亡的前奏,而曾经意气高昂的古代战士则化为白骨,这种对比让人心寒,更让人毛骨悚然。从答题格式上,要求学生答出手法,更要答出情感。
①这首诗通过对塞外恶劣环境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渲染了凄冷、荒凉的气氛,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态度。(2分,得分点: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②通过昔日“长城战”高昂的士气与眼前白骨遍野的残象形成的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2分,得分点:对比1分,分析1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成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小题1:颔联中“黯黯】;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11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小题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5分)
小题2: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11分)
春日登楼怀归
寇準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本诗作于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③清渭,指渭水。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小题2:全诗首尾分别用了“聊”与“惊”二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夜 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 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1分)
小题2:对这首诗的理解,下面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和颔联,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
B.颈联中“逶迤”的深层含义是:对蹉跎日月的无限感慨。
C.尾联运用苏秦闻鸡起舞的典故,很好地表达作者立志报国的真实情感。
D.全诗形式上对仗工整,风格上颇有杜甫风味: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
小题3:全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①九日:指重阳节。我国民间有在该日登高、戴菊的习俗。
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没有什么用处。
小题1:诗歌一、二句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来写菊?请简要说明。(4分)
小题2:诗歌三、四句歌颂了菊花什么样的高贵品质?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小题1:这首诗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内容的?请作具体分析。(5分)
小题2: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