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11分)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11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小题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5分)
小题2: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6分)
答案

小题1:“润”浸润、滋润(1分);久晴亢旱,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氛全消,(2分);“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2分)。
小题1:①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酣畅淋漓的抒发出诗人久旱逢甘霖,秋田将以苏的欣喜之情。(2分)②诗人想象“大雨三日”的作用: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1分)然后收归眼前,直抒“听雨”之喜: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的音乐来欣赏。(1分)虚实相生(1分)、直抒胸臆。(1分)
解析

小题1:练字题的答题格式如下:
1、先解释该字的意思;2、解释该字所在句子的大意;3、分析该字可能涉及的修辞手法,一般为拟人手法;4、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主要是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或者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也可以是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示例:“润”浸润、滋润(1分);久晴亢旱,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氛全消,(2分);“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2分)。
小题1:
这道题有两个问,第一问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诗歌抒发感情的把握;一问是考察学生对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把握。从诗歌的小序中不难把握本诗的感情主旋律是欣喜的,欢畅的。手法上看,因为雨发生在夜里,所以,作者不可能看到千里稻花,所以是想象;再看桐叶滴雨变成音乐,显然是比喻;眼前景与日后景相互交错,显然是虚实结合;整联在景色描写中透出作者的欣喜之情,是典型的情景交融。
示例:①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酣畅淋漓的抒发出诗人久旱逢甘霖,秋田将以苏的欣喜之情。(2分)
②诗人通过想象写“大雨三日”的作用: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1分)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比作最美妙的音乐。(1分)虚实相生(1分)、写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11分)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11分)
春日登楼怀归
寇準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本诗作于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③清渭,指渭水。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小题2:全诗首尾分别用了“聊”与“惊”二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夜 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 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1分)
小题2:对这首诗的理解,下面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和颔联,诗人描绘出一幅肃***凄凉的夜坐图。
B.颈联中“逶迤”的深层含义是:对蹉跎日月的无限感慨。
C.尾联运用苏秦闻鸡起舞的典故,很好地表达作者立志报国的真实情感。
D.全诗形式上对仗工整,风格上颇有杜甫风味: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
小题3:全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①九日:指重阳节。我国民间有在该日登高、戴菊的习俗。
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没有什么用处。
小题1:诗歌一、二句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来写菊?请简要说明。(4分)
小题2:诗歌三、四句歌颂了菊花什么样的高贵品质?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小题1:这首诗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内容的?请作具体分析。(5分)
小题2: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12分)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小题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6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分别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