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流人①水调子王昌龄②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①流人:流人江湖的乐人。②这首诗作于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流人:流人江湖的乐人。②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小题1:找出诗中点明季节的词语。由该词语可以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送别时描写环境的哪一句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四句中“泪痕深”描写形象新鲜,请简析其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一、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请作简要说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枫林。枫叶荻花秋瑟瑟(2分)
小题2:一是晚年贬官远赴外地,离别亲人朋友,容易牵动愁情而落泪;二是流落江湖的乐人演奏了哀切的水调子,与诗人被冷落的心境相吻合,产生了同是沦落人的感慨,因而流泪多。(4分)
小题3:第一句写景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为筝曲的演奏提供了典型环境);第三句写景侧重描写音乐,运用通感手法,想象出“千重万重雨”的视觉形象,表达听音乐时的复杂心情。(4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该题比较简单,相当于是白给分的题。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枫林”,白居易的诗自然是“枫叶荻花秋瑟瑟”。
点评:本题虽然要找能表示季节的意象,但是给你划定了一个范围,这个意象一定是在白居易《琵琶行》中送别时描写环境出现过的,所以要注意满足这两个条件。
小题2:试题分析: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这里不写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收与”、“分付与”用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使三句的“雨”与此句的“泪”构成譬喻关系。意喻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无怪乎其多了。这想象新颖独特,发人妙思。“只说闻筝下泪,意便浅。说泪如雨,语亦平常。看他句法字法运用之妙,便使人涵咏不尽。”(黄生评)这首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有益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不显露,《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可谓知言。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要将诗歌的语言散文化,涉及到表现手法的要点出来,这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也要说清楚。
小题3:试题分析:首句写景,描绘了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我国古典诗歌中,素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触动客子的愁情。而“孤舟微月”也是写的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相关。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之声。“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上面的描写为筝曲的演奏创造了一个典型的环境。三句却提到“岭色”,似乎又转到景的描写。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也许晚间真的下了一阵雨,使岭色处于有无之间。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似乎迷蒙在雾雨之中。
  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的心情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听觉形象。“千重”、“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在写“鸣筝”之后,这样将“岭色”与“千重万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叙写、关联词语,造成诗句多义性,含蕴丰富,连通了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
点评:鉴赏诗歌当中的景物描写,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诗歌中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流人①水调子王昌龄②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①流人:流人江湖的乐人。②这首诗作于王】;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 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小题1:“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①落:院落、村落。   
小题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瘦”字。(3分)
                                                                                          
                                                                                
小题2:这首元曲写出了秋天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和沈石田落花诗
唐寅(明)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小题1:这首诗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巧妙?试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都城元夕
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①毛滂:北宋衢州人,这首词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②觚棱:宫殿的屋脊。
小题1:这首词上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分)
答:                                                                     
小题2:全词主要抒发词人怎样的感情?上片与下片在内容上有什么关系?(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一剪梅·(南宋)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   
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④。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    ③元:通“原”。     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小题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天寒路滑马蹄僵”,既写出天气恶劣、行路之难,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
B.“酒酣耳热说文章”,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作者构思巧妙。
C.“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D.“束缢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夜”字。
小题2: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4分)  
小题3: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1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