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小题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
题目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________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志。
小题5: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答案

小题1:百步九折萦岩峦
小题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小题3:环佩空归月下魂
小题4:弦弦掩抑声声思
小题5:艰难苦恨繁霜鬓
解析

试题分析:这几句默写,都是课文中李白和杜甫的诗句。背诵起来,应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几句中容易写错的倒是不少,如句中的“萦”“豗”“砯”“繁”这些字,有的难写,有的生僻。背诵时应加强这几个字的写法,并尽可能地了解这几字的意思。
核心考点
试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小题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诗后两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①微醉。
[注]①武陵: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小题1:这是一首咏物词,从词中典故可知,词中写的是哪种事物?就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进行鉴赏。(5分)
小题2:结合全词,说说词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追求。(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小题2:________________,尘满面,            
小题3: ________________,还乡须断肠。
小题4:莫听穿林打叶声, 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谁怕!________________。
小题6: ________________,微冷。________________。
小题7: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赏析颔联和颈联的表现手法。(至少两种)(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
(1)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诗经·氓》)
(2)民生各有所乐兮,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4)         ,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再过金陵①  唐 包佶                  石头城  宋  刘翰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小题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5分)
小题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