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0 期末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熏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能皇甫镈、李逢吉之毁谤——弭:消除
B.文起八代之衰,道天下之溺——济:渡过
C.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年而庙成——期:满,一周年
D.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矣——审:清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韩愈历史功绩和成败得失原因的一组是[     ]
A.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B.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C.文起八代之衰……而勇夺三军之帅 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D.在天为星辰……而明则复为人 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于朝廷之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论述古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是为了说明韩愈“参天地”“关盛衰”,是由于身具浩然之气。
B.作者肯定了韩愈振兴儒学,端正文风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他的“忠”“勇”精神,议论中暗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C.作者从天道、人事的区别来探讨韩愈生平得失的由来,说他能合于天而乘于人,由此来进一步地肯定他的为人。
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虽然潮州人不忘韩愈的政绩,十分信仰、缅怀他,但作者认为韩愈并不眷恋潮州,所以在潮州不到一年就离开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归有光《项脊轩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D 
4.(1)说笑着把手一挥,天下的人都一边倒似地服从他。(“麾”“靡”)
  (2)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西”:名词作状语,对着西家,或者翻译为“在西面”。“逾庖”:越过厨房。“鸡栖于厅”,状语后置)
  (3)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大鹏在天上俯视下面,也像这样罢了。
  或者翻译为:天色苍苍茫茫,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高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大鹏在天上俯视下面,也像这样罢了。(“其……其……”句式,是……还是……。“正色”古今异义。最后一个“其”,代词,代大鹏。)
核心考点
试题【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B.“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弊甚,诏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注: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江、淮岁,颇有盗贼——俭:歉收
B.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策代之——徙:调职
C.策请纵民贩市,官其算——责:责问
D.累遣中使挟医问,赐名药——存:看望,问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宗族初不加礼,决意渡江——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B. 策有干名,命代之——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 策勤史职,处事精审,至有治迹——道之存,师之所存也
D.策有才用,治蜀敏有断——蟹六跪二鳌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后来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不久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
B.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自己多次请求表示要到蜀地,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回朝后,被任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朝为卢部判官。
C.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英州大源洞开山修路,直抵曲江,人们觉得很方便。后来他任青州知州。
D.由于凌策在蜀地工作勤奋,处事精审,深得皇帝赏识,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在此期间他和几位大臣又共同改革了茶叶专卖之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柳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长则无袅娜之   致:获得
B.得时闻鼓吹者     鼓吹:此指蝉唱和鸟鸣
C.鸟之防,无时不然  弋: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
D.隔婵娟而不使见者   婵娟:指月亮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在卧榻之上也——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此其不宜昼也——臣之客欲有求臣    
C.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也——穷发之北,有冥海,天池也。                
D.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昨非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袅娜重柳的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文章写鸟在白天有“虚患之念”,故“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章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月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
D.文末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为鲲——名:命名
C、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这只
D、三餐而反,腹果然——犹:如同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下面对选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是一句典型的判断句。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C、“鹏之徙于南冥也”的“之”可视为取独。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的“反”通“返”。
4、选出对文章表述不当的一项[     ]
A、《庄子》说理方式奇特,想像奇幻,极富浪漫主义的文学色彩,从上段文字中可见一斑。
B、鲲鹏这一形象的想像创造,既是作者说理的依托,又为读者再造想像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C、文章以蜩与学鸠之嘲笑大鹏作为反衬,形象而含蓄地说明下文“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D、《庄子》富于文学性,“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就是比喻论理的佐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注:①涴(wò):沾污。
1.对下列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讯:审问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凡民失,悉奏除之——岂敢盘桓,有希冀 
B.秦民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秦伯说,郑人盟
C.坐客莫有知——言之,貌若甚戚
D.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对——犹不能不之兴怀
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④奎密遣捕***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