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2 期中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挽回
B、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C、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D、帝乡不可期——帝乡:皇帝的居所,这里指仕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门虽设长关   ②举世誉之不加劝
B、①登东皋舒啸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二虫又何知?
D、①既自以心形役  ②有鸟焉,其名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B、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C、“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松菊”,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
D、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体现的陶潜那种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的思想,完全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人性弱点的主要表现。
答案
1、D 
2、A
3、D
核心考点
试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蒙恬列传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子婴进谏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诛***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之。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土渐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选自《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之——认为……有贤能
B.高得幸于胡亥——很、极
C.而遣御史曲宫乘之代——驿站车马
D.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内史——牵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蒙恬家世得为秦将——击沛公于坐
B.又怨蒙毅法治而不为己也——先破秦入关者王
C. 举为中车府令——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 恬任外事毅常为内谋——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下列各句中与“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还矢先王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恬先人虽是齐国人,但因出身得出任秦将,领军打仗颇有功绩。后又领军三十万,向北驱逐了戎狄。
B.蒙恬立下赫赫功劳,秦王颇为信任,进而信任蒙恬的弟弟蒙毅。蒙恬在外打仗,而蒙毅在内替他策划。
C.赵高犯了大罪,秦始皇让蒙毅依法惩治他,蒙毅不敢枉法,判赵高死罪,但秦始皇因赵高办事认真勤勉,又赦免了他。
D.胡亥听信赵高谗言,把蒙恬和蒙毅分别关押在不同地方。并且不顾子婴的劝谏,***死蒙毅,逼死蒙恬。
5.翻译。
①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蒙恬列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原文中划线的词语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 bì 壁垒
B、左右皆 qì 眼泪
C、骑能者百余人耳 zhǔ 跟随
D、亦足也 wáng 称王
2、性格决定成败,下面项羽的言行全都能够表现项羽失败的性格原因的一项是[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③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④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⑤独籍所***汉军数百人。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
  呜呀!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颖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汝之纯明而不蒙其泽乎 克:能
B、汝之纯明宜其家者   业:继承……事业
C、敛不其棺       凭:凭借
D、吾实为之,其又何   尤:怨恨
2、下列句子划线的“之”字与其他三项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B、汝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C、传非其真邪
D、今夫子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两段选文都以“呜呼”两个叹词开头,表明作者的感情变得更加强烈。
B、选文第一段写作者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的矛盾心情,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C、选文第二段主要表现作者痛悔、内疚之情,多用整句,情绪激荡,一气呵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第二段选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表明作者因为十二郎之死的打击,更因自己身体状况特差,所以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求己
贺贻孙
  为学者如山阴王雪湖之画梅焉,斯可矣。雪湖画梅,闭门端坐,内求诸己,久之能出梅之神情风韵于五指间。曾画一株在倪中丞厅壁,期年之后,墨气尚浮,游蜂飞蝶往来采食,华蕊皆尽。若是其神也!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妪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
  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构崛,清古简傲,横斜倒侧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轴,曰:“得之矣!”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尝谓予曰:“吾学画梅二十年矣,向者贸贸焉远而求之雪湖。因“梅”而失之“眉”,因“眉”而失之“媒”,愈远愈失,不知雪湖之《梅谱》,近在庭树间也!”
  予乃叹曰:“岂惟画梅哉!为学亦如是矣。本易也而求诸难,本近也而求诸远,不知道不离人,如水不离地。试反而求之寻常日用之间,庭除几席之内,随耳之所闻,目之所视,手足之所持行,参于前而倚于衡,瞻在前而忽在后,中边互见,左右逢源,虽与孔、颜觌面一堂,不越于此矣。舍是而他求焉,是犹学雪湖之梅者不察其神韵之所在而徒冀蜂蝶之来食,骇世惊众,以为神也,岂可得哉!”
  “嗟夫!学者之惑也。厌其近且习者,欣其远且疏者,而不知忽于近者愈近而愈远,玩于习者日习而日疏也。惟行之而始至,即之而始亲,耳目近于眉而不能见眉,指近于腕而不能握腕,鸟习于空而不能喻于空,鱼习于水而不能喻于水,何怪百姓之日用而不知哉!日用不知,非果不知也,特遗己以逐物,不即物以明己,故不知也。设令一旦翻然内求诸己,未有不憬然醒,蘧然④觉,如获《梅谱》于庭树间也。”(节选自《豫章丛书·激书》卷二)
  【注】①参:验证②衡:车辕前端的横木。③觌(dí)面:见面。④蘧(qú)然,惊喜貌。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年之后——期:一周年,满一年
B、蕊皆尽——华:美好的,华美的
C、之而始亲——即:接近
D、设令一旦翻然内求诸己——设令:假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若是其神——亦各言其志
B、三吴共赏也——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
C、妾官媒李娘——今君亡赵走燕
D、舍是他求焉——蟹六跪二螯
3、不属于作者所指的“学者之惑”的一项是
[     ]
A、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
B、不察其神韵之所在而徒冀蜂蝶之来食
C、参于前而倚于衡,瞻在前而忽在后
D、特遗己以逐物,不即物以明己
4、下列有关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王雪湖画的梅“招蜂引蝶”的神奇,其目的是为说世人由此痴迷求之而失作一张本。
B、“耳目近于眉而不能见眉”以下四句,排成铺陈,是用来强化“越是接近的东西越容易忽视,越不被理解”这一观点的。
C、“寻常日用之间”“庭除几席之内”“随耳之所闻,目之所视”“与孔、颜觌面一堂”等都属于文中提到的“庭树间”。
D、本文表面讲述龙仲房学画“求己”的故事,实则在于论学应“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真知,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真知”的道理。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面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火尚足以也——明:明亮
B.夫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相:帮助
D.何可道也哉——胜:尽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余与四人拥火入——险远,则至者少
C.有怠欲出者——有志与力,又不随以怠
D.而人之所罕至——然力足以至
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遂与之俱出
D.此余之所得也
4.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游褒禅山记》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
B.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略写前洞,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是为了配合说理的需要,这种安排颇具匠心。
C.作者揭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观点。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
D.全文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来过渡,将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紧密联系起来,前后衔接自然。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