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阱击赵。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阱击赵。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先选轻骑持汉红旗隐蔽山上,乘机更换旗帜扰乱赵军军心;又背水布阵,迫使汉军殊死作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取得胜利。
B.诸将对韩信反常规背水布阵,并说今日破赵会餐不信服,所以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胜利后经韩信解释,佩服不已。
C.赵军事先占据便利形势,看见汉军阵形后大笑轻敌,在韩信等佯弃鼓旗逃走后又空壁逐利,中计丢失军营,大乱而败。
D.井陉口之战,韩信能根据敌我双方的形势,活用兵法,取得胜利,所以,他虽没有兵书传世,仍可考察出他善用“变诈之兵”。
答案
B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阱击赵。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孚!”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铣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时诸将成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 “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马邑郡丞——除:担任
B.靖将斩之——执:捉住
C.主者之师,义存伐——吊:慰问,安抚
D.突利可汗不于靖——虞:欺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私怨斩壮士乎   ②臣与将军戮力攻秦
B.①请籍没其家,赏将士 ②不赂者赂者丧
C.①度岭至桂州     ②谓秦主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①潜令间谍离心腹   ②及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②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③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
④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⑤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⑥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的位置。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李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吊民伐罪,对待俘虏不该太苛刻,结果使很多敌人主动归降。
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相媲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丘处机传
  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
  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儿、刘仲禄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来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常马行深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锡仙翁,以寤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时国兵或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
  岁乙酉,荧惑犯尾,其占在燕,处机祷之,果退舍。丁亥,又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当名瑞应,已而亦验。有旨改赐宫名曰长春,且遣使劳问,制若曰:“朕常念神仙,神汕毋忘朕也。”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至大间加赐金印。(选自《元史·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阳一见处机,大之——器:重视
B.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恭谨
C.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跌倒
D.与死而得更生者——滨:水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丘处机爱护百姓的一组是(     )
①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
②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
③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
④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⑤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
⑥处机祷之,果退舍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丘处机十九岁时出家,皈依在王重阳真人门下,成为王真人嫡传的“全真七子” 中的大师兄。
B.在拒绝金、宋朝廷的征召后,丘处机与十八名弟子一行不远万里,历经艰辛,历经四年抵达成吉思汗驻地,他们此行意在止杀,为此甚至在雪地里都经常拿起经卷彼此讨论。
C.当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之术时,丘处机坦言关键在于清心寡欲。成吉思汗非但没有责怪丘处机,反而极为敬重他,赐给他虎符和玺书,尊称他为 “神仙”。
D.凭着虎符和玺书,丘处机师徒借入教的名义拯救了大量汉人,受到百姓称赞。其后,丘处机的祈祷使不利于燕地的煞星移位,使干旱的地区下了三天雨,造福于百姓。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前两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的文字断句。
  六 月 浴 于 东 溪 越 二 日 天 大 雷 雨 太 液 池 岸 北 水 入 东 湖 声 闻 数 里 鱼 鳖 尽 去 池 遂 涸 而 北 口 高 岸 亦 崩 处 机 叹 曰 山 其 摧 乎 池 其 涸 乎 吾 将 与 之 俱 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苏天爵传
  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人也。天爵由国子学生公试,名在第一,释褐,授从仕郎、大都路蓟州判官。丁内外艰,服除,调功德使司照磨。泰定元年,改翰林国史院典籍官,升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预修《武宗实录》。二年,升修撰,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明年,虑囚于湖北。湖北地僻远,民獠所杂居,天爵冒瘴毒,遍历其地。因有言冤状者,天爵曰:“宪司岁两至,不言何也?”皆曰:“前此虑卤者,应故事耳。今闻御史至,当受刑,故不得不言。”天爵为之太息。每事必究心,虽盛暑,犹夜篝灯,治文书无倦。沅陵民文甲无子,育其甥雷乙,后乃生两子,而出乙,乙俟两子行卖茶,即舟中取斧,并斫杀之,沈斧水中,而血渍其衣,迹故在。事觉,乙具服,部使者乃以三年之疑狱释之。天爵曰:“此事二年半耳,且不杀人,何以衣污血?又何以知斧在水中?又其居去杀人处甚近,何谓疑狱?”遂复置于理。常德民卢甲、莫乙、汪丙同出佣,而甲误堕水死,甲弟之为僧者,欲私甲妻不得,诉甲妻与乙通,而杀其夫。乙不能明,诬服击之死,断其首弃草间,尸与仗弃谭氏家沟中。吏往索,果得髑髅,然尸与杖皆无有,而谭诬证曾见一尸,水漂去。天爵曰:“尸与杖纵存,今已八年,未有不腐者。”召谭诘之,则甲未死时,目已瞽,其言曾见一尸水漂去,妄也。天爵语吏曰:“此乃疑狱,况不止三年。”俱释之。其明于详谳,大抵此类。
  至正二年,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迁陕西行台侍御史。其兴除者七百八十有三事,其纠劾者九百四十有九人,都人有包、韩之誉,然以忤时相意,竟坐不称职罢归。七年,天子察其诬,乃复起为湖北道宣慰使、浙东道廉访使,俱未行。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财赋,居天下十七,事务最烦剧,天爵条分目别,细巨不遗
  天爵为学,博而知要,长于纪载;其为文,长于序事,平易温厚,成一家言,而诗尤得古法,于是中原前辈,凋谢殆尽。天爵独身任一代文献之寄,讨论讲辩,虽老不倦。晚岁,复以释经为己任。学者因其所居,称之为滋溪先生。(选自《元史》卷一百八十三,有删节)
  [注]①虑囚:审察刑狱。②民獠:泛指少数民族。③髑髅:死人的头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授从仕郎、大都路蓟州判官——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天爵瘴毒,遍历其地——冒:假冒
C.事,乙具服,部使者乃以三年之疑狱释之——觉:明朗
D.乃复为湖北道宣慰使、浙东道廉访使——起:升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爵之太息——晚岁,复以释经己任
B.即舟币取斧,并斫杀——甲弟为僧者
C.后乃生两子,出乙——诉甲妻与乙通,杀其夫
D.部使者乃三年之疑狱释之——然忤时相意,竟坐不称职罢归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苏天爵“明于详谳”的二组是(     )
①尸与仗纵存,今已八年,未有不腐者
②至顺元年,预修《武宗实录》
③沈斧水中,而血渍其衣,迹故在
④此事二年半耳,且不杀人,何以衣污血
⑤天爵冒瘴毒,遍历其地
⑥甲未死时,目已瞽,其言曾见一尸水漂去,妄也
A.①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天爵在湖北审察刑狱的时候,冒着有毒的瘴气,遍访民情。每件事都认真办理,虽然是盛夏酷暑,夜里依然点燃灯烛,阅读、处理公文,不知疲倦。
B.沅陵县平民文甲没有儿子,收养了外甥雷乙,后来文甲生了两个儿子,便将雷乙赶出家门。雷乙怀恨在心,就把他舅舅的两个儿子杀了,而刑部巡视地方的官员竟然认为这是三年的悬案,将雷乙释放了。
C.在卢甲之弟诬告莫乙害死卢甲的案件中,姓谭的作伪证说曾看见一具尸体,顺水漂走了。苏天爵召姓谭的讯问,发现卢甲没死的时候,就已经双目失明,这个案件是荒诞不合情理的,最后平定了冤案。
D.苏天爵治学,广博而能抓住关键,作文长于叙事,文风平易,温柔敦厚,自成一家之言,他作诗尤其学得古人的方法,是当时文坛的领袖。
5.把下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事必究心,虽盛暑,犹夜篝灯,治文书无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浙财赋,居天下十七,事务最烦剧,天爵条分目别,细巨不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者因其所居,称之为滋溪先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袆,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袆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袆与濂为总裁。袆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袆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粱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袆。王不得已出袆见之,脱脱欲屈袆,袆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袆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之——宠:重用
C.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袆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袆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袆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袆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戒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袆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宝坻王泗和,余姻家也。尝示余书艾孝子事一篇,曰:艾子诚,宁河之艾邻村人,父文仲,以木工自给,偶与人斗,击之踣,误以为死,惧而逃。虽其妻莫知所往,第仿佛传闻似出山海关尔。是时妻方娠,越两月,始生子诚,文仲不知已有子。子诚幼鞠于母,亦不知有父也。迨稍有知,乃问母父所在,母泣语以故,子诚自是惘惘如有失,恒絮问其父之年齿状貌,及先世之名字,姻娅之姓氏里居。亦莫测其意,姑一一告之。
  比长或欲妻以女子诚固辞曰乌有其父流离而其子安处室家者?始知其有志于寻父,徒以孀母在堂,不欲远离耳。然文仲久无音耗,子诚又生未出里闾,天地茫茫,何从踪迹?皆未信其果能往,予诚亦未尝议及斯事,惟力作以养母,越二十年,母以疾卒。营葬毕,遂治装裹粮赴辽东,有沮以存亡难定者,予诚泣然曰:“苟相遇,生则共返,殁则负骨归,苟不相遇,宁老死道路间,不生还矣。”众挥涕而送之。
  子诚出关后,念父避罪亡命,必潜踪于僻地,凡深山穷谷,险阻幽隐之处,无不物色,久而资斧既竭,行乞以糊口,凡二十载,终无悔心。
  一日,于马家城山中遇老父,哀其穷饿,呼与语,询得其故,为之感泣,引至家,款以酒食。俄有梓人携具入,计其年与父相等,子诚心动,谛审其貌,与母所说略相似,因牵裙泣涕,具述其父出亡年月,且缕述家世及戚党,冀其或是。是人且骇且悲,似欲相认,而自疑在家未有子,子诚具陈始末,乃嗷然相持哭。盖文仲辗转逃避,乃至是地,已阅四十余年,又变姓名为王友义,故寻访无迹,至是始偶相遇也。
  老父感其孝,为之谋归计,而文仲流落久,多逋负,滞不能行。子诚乃踉跄奔还,质田宅,贷亲党,得百金再往,竟奉以归。归七年,以寿终。子诚得父之后,始娶妻,今有四子,皆勤俭能治生。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诚幼于母——鞠:养育
B.稍有知——迨:接近
C.审其貌——谛:仔细
D.已四十余年——阅:经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众挥涕送之——某所,母立于兹
B.必潜踪僻地——圣人不凝滞
C.子诚踉跄奔还——今其智反不能及
D.款酒食——申之孝悌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子诚的父亲本来是一个木匠,有一次和别人打架,把人家打得晕倒在地上,自以为打死了人,畏罪潜逃。
B.艾子诚自小立志寻找父亲,但因为母亲在,他从未说起,只是在家尽力供养母亲。
C.艾子诚出山海关寻找父亲,历经二十年,寻遍了大小城镇和偏远山区,始终没有半点儿后悔。
D.因为父亲负债多,艾子诚先返回家乡卖了田地房子,向亲戚借债,筹得一百两银子,替父亲还债后父子一同回家乡。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比 长 或 欲 妻 以 女 子 诚 固 辞 曰 乌 有 其 父 流 离 而 其 子 安 处 室 家 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其妻莫知所往,第仿佛传闻似出山海关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人且骇且悲,似欲相认,而自疑在家未有子,子诚具陈始末,乃嗷然相持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