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苏天爵传  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人也。天爵由国子学生公试,名在第一,释褐,授从仕郎、大都路蓟州判官。丁内外艰,服除,调功德使司照...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苏天爵传
  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人也。天爵由国子学生公试,名在第一,释褐,授从仕郎、大都路蓟州判官。丁内外艰,服除,调功德使司照磨。泰定元年,改翰林国史院典籍官,升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预修《武宗实录》。二年,升修撰,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明年,虑囚于湖北。湖北地僻远,民獠所杂居,天爵冒瘴毒,遍历其地。因有言冤状者,天爵曰:“宪司岁两至,不言何也?”皆曰:“前此虑卤者,应故事耳。今闻御史至,当受刑,故不得不言。”天爵为之太息。每事必究心,虽盛暑,犹夜篝灯,治文书无倦。沅陵民文甲无子,育其甥雷乙,后乃生两子,而出乙,乙俟两子行卖茶,即舟中取斧,并斫***之,沈斧水中,而血渍其衣,迹故在。事觉,乙具服,部使者乃以三年之疑狱释之。天爵曰:“此事二年半耳,且不***人,何以衣污血?又何以知斧在水中?又其居去***人处甚近,何谓疑狱?”遂复置于理。常德民卢甲、莫乙、汪丙同出佣,而甲误堕水死,甲弟之为僧者,欲私甲妻不得,诉甲妻与乙通,而***其夫。乙不能明,诬服击之死,断其首弃草间,尸与仗弃谭氏家沟中。吏往索,果得髑髅,然尸与杖皆无有,而谭诬证曾见一尸,水漂去。天爵曰:“尸与杖纵存,今已八年,未有不腐者。”召谭诘之,则甲未死时,目已瞽,其言曾见一尸水漂去,妄也。天爵语吏曰:“此乃疑狱,况不止三年。”俱释之。其明于详谳,大抵此类。
  至正二年,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迁陕西行台侍御史。其兴除者七百八十有三事,其纠劾者九百四十有九人,都人有包、韩之誉,然以忤时相意,竟坐不称职罢归。七年,天子察其诬,乃复起为湖北道宣慰使、浙东道廉访使,俱未行。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财赋,居天下十七,事务最烦剧,天爵条分目别,细巨不遗
  天爵为学,博而知要,长于纪载;其为文,长于序事,平易温厚,成一家言,而诗尤得古法,于是中原前辈,凋谢殆尽。天爵独身任一代文献之寄,讨论讲辩,虽老不倦。晚岁,复以释经为己任。学者因其所居,称之为滋溪先生。(选自《元史》卷一百八十三,有删节)
  [注]①虑囚:审察刑狱。②民獠:泛指少数民族。③髑髅:死人的头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授从仕郎、大都路蓟州判官——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天爵瘴毒,遍历其地——冒:假冒
C.事,乙具服,部使者乃以三年之疑狱释之——觉:明朗
D.乃复为湖北道宣慰使、浙东道廉访使——起:升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爵之太息——晚岁,复以释经己任
B.即舟币取斧,并斫***——甲弟为僧者
C.后乃生两子,出乙——诉甲妻与乙通,***其夫
D.部使者乃三年之疑狱释之——然忤时相意,竟坐不称职罢归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苏天爵“明于详谳”的二组是(     )
①尸与仗纵存,今已八年,未有不腐者
②至顺元年,预修《武宗实录》
③沈斧水中,而血渍其衣,迹故在
④此事二年半耳,且不***人,何以衣污血
⑤天爵冒瘴毒,遍历其地
⑥甲未死时,目已瞽,其言曾见一尸水漂去,妄也
A.①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天爵在湖北审察刑狱的时候,冒着有毒的瘴气,遍访民情。每件事都认真办理,虽然是盛夏酷暑,夜里依然点燃灯烛,阅读、处理公文,不知疲倦。
B.沅陵县平民文甲没有儿子,收养了外甥雷乙,后来文甲生了两个儿子,便将雷乙赶出家门。雷乙怀恨在心,就把他舅舅的两个儿子***了,而刑部巡视地方的官员竟然认为这是三年的悬案,将雷乙释放了。
C.在卢甲之弟诬告莫乙害死卢甲的案件中,姓谭的作伪证说曾看见一具尸体,顺水漂走了。苏天爵召姓谭的讯问,发现卢甲没死的时候,就已经双目失明,这个案件是荒诞不合情理的,最后平定了冤案。
D.苏天爵治学,广博而能抓住关键,作文长于叙事,文风平易,温柔敦厚,自成一家之言,他作诗尤其学得古人的方法,是当时文坛的领袖。
5.把下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事必究心,虽盛暑,犹夜篝灯,治文书无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浙财赋,居天下十七,事务最烦剧,天爵条分目别,细巨不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者因其所居,称之为滋溪先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B
4.C
5.(1)每件案件他都认真办理,虽然是盛夏酷暑,夜里依然点燃灯烛,阅读、处理公文,不知疲倦。
  (2)江浙一带的钱财赋税,占全国的十分之七,事务最繁多,苏天爵对财务赋税分门别类地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务一点也不遗漏。
  (3)文人们根据他所居住的地方,称他为滋溪先生。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苏天爵传  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人也。天爵由国子学生公试,名在第一,释褐,授从仕郎、大都路蓟州判官。丁内外艰,服除,调功德使司照】;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袆,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袆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袆与濂为总裁。袆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袆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粱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袆。王不得已出袆见之,脱脱欲屈袆,袆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袆顾王曰:“汝***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之——宠:重用
C.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袆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袆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袆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袆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戒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袆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宝坻王泗和,余姻家也。尝示余书艾孝子事一篇,曰:艾子诚,宁河之艾邻村人,父文仲,以木工自给,偶与人斗,击之踣,误以为死,惧而逃。虽其妻莫知所往,第仿佛传闻似出山海关尔。是时妻方娠,越两月,始生子诚,文仲不知已有子。子诚幼鞠于母,亦不知有父也。迨稍有知,乃问母父所在,母泣语以故,子诚自是惘惘如有失,恒絮问其父之年齿状貌,及先世之名字,姻娅之姓氏里居。亦莫测其意,姑一一告之。
  比长或欲妻以女子诚固辞曰乌有其父流离而其子安处室家者?始知其有志于寻父,徒以孀母在堂,不欲远离耳。然文仲久无音耗,子诚又生未出里闾,天地茫茫,何从踪迹?皆未信其果能往,予诚亦未尝议及斯事,惟力作以养母,越二十年,母以疾卒。营葬毕,遂治装裹粮赴辽东,有沮以存亡难定者,予诚泣然曰:“苟相遇,生则共返,殁则负骨归,苟不相遇,宁老死道路间,不生还矣。”众挥涕而送之。
  子诚出关后,念父避罪亡命,必潜踪于僻地,凡深山穷谷,险阻幽隐之处,无不物色,久而资斧既竭,行乞以糊口,凡二十载,终无悔心。
  一日,于马家城山中遇老父,哀其穷饿,呼与语,询得其故,为之感泣,引至家,款以酒食。俄有梓人携具入,计其年与父相等,子诚心动,谛审其貌,与母所说略相似,因牵裙泣涕,具述其父出亡年月,且缕述家世及戚党,冀其或是。是人且骇且悲,似欲相认,而自疑在家未有子,子诚具陈始末,乃嗷然相持哭。盖文仲辗转逃避,乃至是地,已阅四十余年,又变姓名为王友义,故寻访无迹,至是始偶相遇也。
  老父感其孝,为之谋归计,而文仲流落久,多逋负,滞不能行。子诚乃踉跄奔还,质田宅,贷亲党,得百金再往,竟奉以归。归七年,以寿终。子诚得父之后,始娶妻,今有四子,皆勤俭能治生。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诚幼于母——鞠:养育
B.稍有知——迨:接近
C.审其貌——谛:仔细
D.已四十余年——阅:经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众挥涕送之——某所,母立于兹
B.必潜踪僻地——圣人不凝滞
C.子诚踉跄奔还——今其智反不能及
D.款酒食——申之孝悌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子诚的父亲本来是一个木匠,有一次和别人打架,把人家打得晕倒在地上,自以为打死了人,畏罪潜逃。
B.艾子诚自小立志寻找父亲,但因为母亲在,他从未说起,只是在家尽力供养母亲。
C.艾子诚出山海关寻找父亲,历经二十年,寻遍了大小城镇和偏远山区,始终没有半点儿后悔。
D.因为父亲负债多,艾子诚先返回家乡卖了田地房子,向亲戚借债,筹得一百两银子,替父亲还债后父子一同回家乡。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比 长 或 欲 妻 以 女 子 诚 固 辞 曰 乌 有 其 父 流 离 而 其 子 安 处 室 家 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其妻莫知所往,第仿佛传闻似出山海关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人且骇且悲,似欲相认,而自疑在家未有子,子诚具陈始末,乃嗷然相持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应升诫子书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已;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直言祸——贾:招致
B.祖父母拱璧汝——视:看见
C.衣食甘——鲜:很少
D.以我志——负:担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长而弗改——上进无望
B.不复汝相见——须妆田百亩
C.汝长成日——及狱中幽囚痛苦状也
D.贵公子待汝——当待同胞
3.下列各句,全部属于李应升对儿子的“告诫”的一组是(     )
①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②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
③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④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⑤内外出入,谨其防闲
⑥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祖 父 母 爱 汝 汝 狎 而 忘 敬 汝 母 训 汝 汝 傲 而 弗 亲 今 吾 不 测 汝 代 吾 为 子 可 不 仰 体 祖 父 母 之 心 乎 至 于 汝 母 更 倚 何 人 汝 若 不 孝 神 明 殛 之 矣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耍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阿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己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予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1)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丁丑,俞填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填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填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谍,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成在,喜曰:“噫!我目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填,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日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成顿首称善。(选自明·谢黄《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1)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