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兰根身长八尺,仪貌奇伟,泛览群书,机警有识悟。起家北海王国侍郎。丁母忧,居丧有孝称。将葬常山郡境...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西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兰根身长八尺,仪貌奇伟,泛览群书,机警有识悟。起家北海王国侍郎。丁母忧,居丧有孝称。将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树。兰根以卓凶逆无道,不应遗祠至今,乃伐柏以为椁材。人或劝之不伐,兰根尽取之,了无疑惧。遭父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忧毁殆于灭性。出除本郡太守,并有当官之能。  
  正光末,尚书令李崇为本郡都督,率众讨茹茹,以兰根为长史。因说崇曰:“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入仕次叙,一准其旧,文武兼用,威恩并施。此计若行,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崇以奏闻,事寝不报。  
  孝昌初,转岐州刺史。从行台萧宝寅讨破宛川,俘其民人为奴婢,以美女十人赏兰根。兰根辞曰:“此县界于强虏,皇威未接,无所适从,故成背叛。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尽以归其父兄。朝廷以兰根得西土人心,加持节、假平西将军。寻入拜光禄大夫。   
  庄帝之将诛尔朱荣也,兰根闻其计,遂密告尔朱世隆。荣死,兰根恐庄帝知之,忧惧不知所出。时应诏王道习见信于庄帝,兰根乃托附之,求得在外立功。道习为启闻,乃以兰根为河北行台,于定州率募乡曲,欲防井陉。时尔朱荣将侯深自范阳趣中山,兰根与战,大败,走依渤海高乾。属乾兄弟举义,因在其中。高祖至,以兰根宿望,深礼遇之。及高祖将入洛阳,遣兰根先至京师。时废立未决,令兰根观察魏前废帝。帝神采高明,兰根恐于后难测,遂与高乾兄弟及黄门崔固请于高祖,言废帝本是胡贼所推,今若仍立,于理不允。高祖不得已,遂立武帝。废帝素有德业,而为兰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兰根虽以功名自立,然善附会,出处之际,多以计数为先,是以不为清论所许。
( 选自《北齐书·魏兰根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忧毁于灭性 : 几乎
B.控长远 :          控制
C.事不报 :          平息
D.深礼之 :         对待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魏兰根“机警有识悟”的一组是(     )
①庐于墓侧,负土成坟 ②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
③文武兼用,威恩并施 ④尽以归其父兄
⑤遂密告尔朱世隆          ⑥走依渤海高乾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兰根准备在常山郡安葬母亲,但那里先建有董卓祠堂,他认为董卓是叛逆,于是不顾他人劝阻,坚决砍伐了董卓祠堂的柏树为母亲做了棺木。
B .将军萧宝寅攻破宛州时,将俘获的十个美女送给了魏兰根,兰根认为这里的百姓是无奈从匪,应该慰问安抚,就把十个美女送还其家。
C .魏兰根曾经将孝庄帝要诛***尔朱荣的消息密报给尔朱世隆,结果尔朱荣被***后,他因怕此事被孝庄帝知道,就忧虑畏惧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D.在拥立废帝这件事上,魏兰根表现出精于算计的一面。他为了讨好巴结高祖,而说废帝不当立,最终使很有德才的废帝未能即位。
(4)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废帝素有德业,而为兰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D
(4)①现在应该给寒冷的人衣服穿,给饥饿的人食物吃,为什么要把他们充做奴仆呢?
       ②废帝向来有功德业绩,却被兰根等陷害诋毁,(兰根)很被当时的议论否定。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兰根身长八尺,仪貌奇伟,泛览群书,机警有识悟。起家北海王国侍郎。丁母忧,居丧有孝称。将葬常山郡境】;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九牛坝观抵戏记
彭士望

  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幼生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鍪者,水桴楫者,咸停释而聚观焉。
  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但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妇登场,如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是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拜起如前仪。儿下,则又承一木槌,槌长尺有半,径半之。两足圆转,或竖抛之而复承之。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
  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乃接木为跷,距地约八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手持一竹竿,两头载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伛行,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为时最久,可十许刻。女下,妇索帕蒙双眉,为瞽者,番跃而登,作盲状,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晃似战惧,久之乃已;仍持竿,石加重,盖其衡也。
  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毛发竖,目眩晕,惴惴唯恐其倾坠。叟视场上人,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齐栗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惨淡攻苦,屡蹉跌而不迁,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至精熟不失毫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庄所称僚之弄丸、庖丁之解牛、伛偻之承蜩、纪渻子之养鸡;推之伯昏瞀人临千仞之蹊,足逡巡垂二分在外;吕梁丈人出没于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之间,何莫非是?其神全也。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甚矣,习之能移人也!
  其人为叟言:祖自河南来零陵。传业者三世,徒百余人。家有薄田,颇苦赋役,携其妇,与妇之娣姒,兄之子,提抱之婴孩,糊其口于四方,赢则以供田赋,所至江、浙、西粤、滇、黔、口外绝徼之地,皆步担,器具不外贷。谙草木之性,捃摭续食。亦以哺其儿。
  叟视其人,衣敝绽,飘泊羁穷,陶然有自乐之色。群居甚和适。男女五六岁即授技,老而休焉,皆有以自给。以道路为家,以戏为田,传授为世业。其肌体为寒暑风雨冰雪之所顽,智意为跋涉艰远人情之所儆怵磨励,男妇老稚皆顽钝,儇敏机利,捷于猿犹猱,而其性旷然如麋鹿。
  注:(1)彭士望(1610—1683年),字躬庵,一字树庐,南昌(今江西南昌)人。(2)抵戏:古代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也泛指杂技。
1.对下列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江左:江南
B.皆暇整从容而静/暇整:镇静
C.私富贵,以自其身与名/贼:偷窃
D.所至江、浙、西粤、滇、黔、口外绝徼之地/绝徼:边疆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良久下/观于大海,知尔丑
B.咸停释而聚观/有鲋鱼
C.传业三世,徒百余人/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
D.盖志凝其气/禹以治,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杂技艺人仰卧竖足承物、走独木桥、踩软索等高超技艺生动逼真的描写,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作者说这样的表演,在他老家和江东一带有时也有的,甚至高跷有一丈多高的,表演者在上面不但能踩了它行走,还敢跳舞。
C.作者不仅对杂技艺人艰辛的漂泊生涯流露出深切的同情,而且对他们的长年冲寒暑、冒风雨、踏冰雪,在艰难跋涉中所磨炼出来的意志、体魄和“旷然如麋鹿”的淳和豁达的性格,表现出钦羡之意。
D.作者认为杂技演员之所以有那么精湛的技术,是因为他在表演时镇静自若,心志专一,屡次失败而不动摇,直至能将最险阻的工作简单化,这种议论极富哲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肌体为寒暑、风雨、冰雪之所顽,智意为跋涉、艰远、人情之所儆怵磨砺。(选自《九牛坝观抵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选自《庄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卒于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选自《庄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的题。
  王镇恶,北海剧人也。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祖父见奇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 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之为镇恶。颇读诸子兵书,论军国大事,骑乘非 所长,关弓亦甚弱,而意略纵横,果决能断。
  或荐镇恶于高祖,既至与语,甚异焉。高祖谋讨刘毅,转镇恶参军事,加振武将军。遣镇恶率百舸前发,昼夜兼行,至豫章口。镇恶舍船步上。舸留一二人,对舸岸上竖六七旗,下辄安一鼓。语所留人:“计我将至城,便长严,令后有大军状。”又分队在后,令烧江津船舰。镇恶径前袭城。未至城五六里,逢毅要将朱显之,欲出江津,便跃马驰去告毅:“外有大军,似从下上,垂已至城矣。”行令闭诸城门。镇恶亦驰进,军人缘城得入,因得开大城东门。镇恶入城,便因风放火,烧大城南门及东门。镇恶军人与毅东来将士,或有是父兄子弟中表亲亲者,镇恶令且斗且共语,人情离懈。三更中,毅自缢死。镇恶身被五箭,射镇恶手所执槊,于手中破折。
  高祖将北伐,转镇恶为咨议参军,领前锋。将发,镇恶曰:“不克咸阳,誓不复济江而还也!”镇恶入贼境,战无不捷。姚绍率大众拒嶮,深沟高垒以自固。镇恶悬军远入,转输不充,与贼相持久,将士乏食,乃亲到弘农督上民租,百姓竞送义粟,军食复振。大军次潼关,谋进取之计,镇恶请率水军自河入渭。镇恶既至,令将士食毕,便弃船登岸。渭水流急,倏忽间,诸舰悉逐流去。镇恶抚慰士卒曰:“卿诸人并家在江南,此是长安城北门外,去家万里,而舫乘衣粮,并已逐流去,岂复有求生之计邪!唯宜死战,可以立大功,不然,则无遗类矣。”乃身先士卒,众亦知无复退路,莫不腾踊 争先。(姚)泓众一时奔溃,即陷长安城。泓率妻子归降。镇恶宣扬国恩,抚尉初附,号令严肃,百姓安堵。高祖劳之曰:“成吾霸业者,真卿也。”镇恶再拜谢曰:“此明公之威,诸将之力,镇恶何功之有焉!”
  镇恶率军出北地,为沈田子所***,事在《序传》。时年四十六。(选自《宋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然,无遗类矣/于其身也,耻师焉
B.家人俗忌,欲令出继疏宗/卒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C.或荐镇恶高祖/不能容
D.镇恶令斗且共语/彼恶乎待哉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王镇恶“长于谋略”和“作战勇敢”的一组是(     )
A.①行令闭诸城门②唯宜死战,可以立大功
B.①颇读诸子兵书,论军国大事②参军事,加振武将军
C.①令且斗且共语,人情离懈 ②射镇恶手所执槊,于手中破折
D.①亦驰进,军人缘城得入②亲到弘农督上民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伐时由于孤军深入,军中一度缺粮 ,王镇恶亲自征集军粮,百姓争先恐后地送来了粮食;攻下长安后,王镇恶宣扬国家恩泽,安抚归降的人,号令严明,百姓安居乐业。
B.王镇恶在五月五日这天出生,犯了忌讳,家人想把他过继给远房族人,祖父把他留了下来;他熟读兵书,喜欢议论军国大事,武艺出众,做事果断,是难得的将才。
C.在西征刘毅的战役中,王镇恶率百艘战船溯江而上袭击敌城,他顺势采用疑兵之计麻痹敌人,采用攻心之术瓦解敌军,在战斗中他身中五箭,勇猛顽强,最后使刘毅败亡。
D.在北伐姚泓的战役中,王镇恶担任先锋,发誓不达目的决不渡江而还;他采用破釜沉舟之计激励将士,而且身先士卒,最后攻陷了长安城,姚泓率妻子儿女投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
  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 
  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方权天下事    听:听凭。    
B.之,服        鞫:审问。    
C.自淮高邮       趣:奔赴,通向
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        征:赋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备饥岁尔
B.郡人神明/今所行
C.嘉年少敏占对/神宗知
D.留宿其所/长卿察言无理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     )     
①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②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③岁漕米至八百万              
④凿百井,皆及泉
⑤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 
⑥定州当得因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长卿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他担任河南府通判时,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为稳定军心,孙长卿赶去安抚士兵,斩***首恶,并夜宿军营,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断案如神。在他担任和州知州时,有人上诉说别人***了他的弟弟,孙长卿察觉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断定是他***了弟弟。经审问,此人认了罪。    
C.孙长卿敢于直言。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商议。孙长卿认为当初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西北边事购买军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不足补助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
D.孙长卿关心民生疾苦。泥阳的罗川、马岭一带,山上有一条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一条通途。
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断句不超过8处)      
  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日 喻 说
(北宋)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 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选自《唐宋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注:①眇(miǎo):瞎眼,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②籥(yuè):古代一种竹制管乐器。③没(mò)人:能潜水的人。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而得其形/扪:抚摸
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也/达:通达
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也欤/致:自然获得、得到
D.士知求道而不学/务:致力、从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扣盘得其声/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B.以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C.生不识水,虽壮,见舟而畏之/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D.士杂学而不志道/王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3.下列句子中省略成份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眇者)揣籥,以为日也
B.(人)以其言试之(于)河,未能不溺者也
C.昔者(朝廷)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D.(吴彦律)方求举于礼部,(苏子)作《日喻》以告之
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阐述了做学问应有的态度,开头用双目失明的眇者为喻,指出 当今不务学问者正如眇者求日一般,自己不曾痛下苦功钻研学问之道,却依赖他人片面的见解,并就此满足,这是极其错误的。
B.文章第4段,作者以“没人”一事设喻,强调做学问,要“致道”,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唯有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循序渐 进,才是唯一的法则。
C.作者写此文的目的,除了赞赏鼓励吴彦律有志于学外,更 主要的是在揭露、批判社会上的士人如同眇者得日、南方之人学游泳一样,对学习马马虎虎,急功近利,“不学而务求道”的不良学风。
D.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语言流畅亲切,没有板起面孔一味说教的味道。但是在轻松、风趣的后面,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郑重与严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庞晃,字元显,榆林人也。父虬,周骠骑大将军。晃少以良家子,刺史杜达召补州都督。周太祖既有关中,署晃大都督,领亲信兵,常置左右。晃因徙居关中。后迁骠骑将军,袭爵比阳侯。卫王直出镇襄州,晃以本官从。寻与长湖公元定击江南,孤军深入,遂没于阵。数年,卫王直遣晃弟车骑将军元俊赍绢八百匹赎焉,乃得归朝。拜上仪同,赐彩二百段,复事卫王。
  时高祖出为随州刺史,路经襄阳,卫王令晃诣高祖。晃知高祖非常人,深自结纳。及高祖去官归京师,晃迎见高祖于襄邑。高祖甚欢,晃因白高祖曰:“公相貌非常,名在图箓①。九五之日,幸愿不忘。”高祖笑曰:“何妄言也!”顷之,有一雄雉鸣于庭,高祖命晃射之,曰:“中则有赏。然富贵之日,持以为验。”晃既射而中,高祖抚掌大笑曰:“此是天意,公能感之而中也。”因以二婢赐 之,情契甚密。
  武帝时,晃为常山太守,高祖为定州总管,屡相往来。俄而高祖转亳州总管,将行,意甚不悦。晃因白高祖曰:“燕、代精兵之处,今若动众,天下不足图也。”高祖握晃手曰 :“时未可也。”晃亦转为车骑将军。及高祖为扬州总管,奏晃同行。既而高祖为丞相,进晃位开府,命督左右,甚见亲待。
  及践阼,谓晃曰:“射雉之符,今日验不?”晃再拜曰:“陛下应天顺民,君临宇内,犹忆曩时之言,不胜庆跃。”上笑曰:“公之此言,何得忘也!”寻加上开府,拜右卫将军,进爵为公,邑千五百户。河间王弘之击突厥也,晃以行军总管从至马邑。别路出贺兰山,击贼破之,斩首千馀级。
  晃性刚悍,时广平王雄当途用事,势倾朝廷,晃每陵侮之。尝于军中卧,见雄不起,雄甚衔之。复与高颎有隙,二人屡谮晃。由是宿卫十余年,官不得进。出为怀州刺史,数岁,迁原州总管。仁寿中卒官,年七十二。高祖为之废朝,赠物三百段,米三百石,谥曰敬。(《 隋书·列传第十五·庞晃》)
  注释:①箓:古代帝王自称其受命于天的神秘文书。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太祖既有关中,晃大都督/署:部署
B.公能感之而也/中:射中
C.犹忆时之言,不胜庆跃/曩:从前
D.见雄不起,雄甚之/衔:怀恨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庞晃与高祖情感甚密的一组是(   )
①奏晃同行
②射雉之符,今日验不
③命督左右
④公能感之而中也
⑤斩首千馀级
⑥高祖为之废朝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晃在攻打江南的时候曾经被捉,后来卫王派人把他赎了回来,回来后又侍奉卫王。
B.庞晃能识人,他见到高祖之后就看出此人非同一般,后来二人关系日渐密切。
C.高祖即位之后,庞晃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后来他跟从高祖一块攻打突厥,***敌一千多。
D.庞晃因为性格关系,与王雄、高颎关系不合,致使官职多年得不到升迁。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晃知高祖非常人,深自结纳。及高祖去官归京师,晃迎见高祖于襄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复与高颎有隙,二人屡谮晃。由是宿卫十余年,官不得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