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杜重威,朔州人也。安重荣反,重威逆战于宗城,重荣为偃月阵,重威击之不动。重威于欲少却以伺之,偏将王重胤曰:“两兵方交,退者先败。”乃...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杜重威,朔州人也。安重荣反,重威逆战于宗城,重荣为偃月阵,重威击之不动。重威于欲少却以伺之,偏将王重胤曰:“两兵方交,退者先败。”乃分兵为三,重威先以左右队击其两翼,战酣,重胤以精兵击其中军,重荣将赵彦之来奔,重荣遂大败,走还镇州,闭壁不敢出。重威攻破之,以功拜重威成德军节度使。
重威出于武卒,无行而不知将略。破镇州,悉取府库之积及重荣之赀,皆没之家,高祖知而不问。及出帝与契丹绝好,契丹连岁入寇,重威闭城自守,属州城邑多所屠戮。胡骑驱其人民千万过其城下,重威登城望之,未尝出救。
重威居镇州,重敛其民,户口凋敝,又惧契丹之至,乃连表乞还京师。未报,亟上道,朝廷莫能止,即拜重威为邺都留守。而镇州所留私粟十余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和市军储,乃录以闻,给绢数万匹以偿之,重威大怒日:“吾非反者,安得籍没邪!”
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诈以瀛州降,复以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契丹寇镇、定,重威西趋中渡桥,与虏夹滹沱河而军。偏将宋彦筠、王清渡水力战,而重威按军不动,彦筠遂败,清战死。转运使李谷教重威以三脚木为桥,募敢死士过河击贼,诸将皆以为然,独重威不许。
契丹遣骑兵夜并西山击栾城,断重威军后。是时,重威已有异志,而粮道隔绝,乃阴遣人诣契丹请降。契丹大悦,许以中国与重威为帝,重威信以为然,乃伏甲士,召诸将告以降虏。诸将愕然,以上将先降,乃皆听命。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乃令军士阵于栅外,军士犹喜跃以为决战,重威告以粮尽出降,军士解甲大哭,声震原野。契丹赐重威赭袍,使衣以示诸军,拜重威太傅。
契丹犯京师,重威以晋兵屯陈桥,士卒冻饿,不胜其苦。重威出入道中,市人随而诟之,重威俯首不敢仰顾。汉高祖定京师,拜重威太尉、归德军节度使,重威惧,不受命。遣高行周攻之,不克,高祖乃自将攻之。遣给事中陈同以诏书召之,重威不听命,而汉兵数败,围之百余日。重威食尽,民多逾城出降,皆无人色。重威乃遣判官王敏及其妻相次请降,高祖许之。重威素服出见高祖,高祖赦重威,拜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
高祖病甚,顾大臣曰:“善防重威!”高祖崩,秘不发丧,大臣乃共诛之,及其子弘璋、弘璨、弘燧尸于市,市人蹴而诟之,吏不能禁,支裂蹈践,斯须而尽。
(节选自《新五代史•杜重威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威逆战于宗城                    逆:迎战
B.未报,亟上道                      报:报告
C.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              书:书写
D.高祖病甚,顾大臣日                顾:环顾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杜重威“无行”和“心怀异志”的一组是
A.悉取府库之积及重荣之赀          重威惧,不受命
B.重威登城望之,未尝出救           阴遣人诣契丹请将
C.重敛其民,户口凋敝                 重威俯首不敢仰顾
D.诸将皆以为然,独重威不许          顾大臣日:“善防重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重荣反叛,起初杜重威率兵攻打不动。后来兵分三路攻打时安重荣部将赵彦之投降,这才打败了安重荣。
B.杜重威军人出身,没有德行。大肆搜刮百姓,对百姓不加以体恤,在百姓受到契丹的欺凌时也没有发兵营救。
C.杜重威不懂为将的谋略,对于别人的建议也不采纳。当北面行营招讨使与契丹战斗时,在部下苦战时因自己兵力受到契丹牵制而按兵不动。
D.杜重威心怀异志,投降契丹,受到百姓的唾骂。后归降汉高祖,在汉高祖死后大臣们共同***掉了杜重威和他的儿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重威欲少却以伺之,偏将王重胤曰:“两兵方交,退者先败。”(5分)
译文:                                                              
(2)是时,重威已有异志,而粮道隔绝,乃阴遣人诣契丹请降。(5分)
译文:                                                              
答案

1.B(报:答复,回复。)
2.B(A:“重威惧,不受命”不能反映出“心怀异志”:C:重威俯首不敢仰顾不能反映出“心怀异志”;D:“诸将皆以为然,独重威不许”不能反映出“无行”。)
3.C(“因自己兵力受到契丹牵制”原文中并没有体现。)
4.(1)杜重威打算稍稍后撤等待时机,偏将王重胤说:“两军剐交战,后退的先败。”(少:稍微;却:后退,退却;伺:等待:方:刚。每点1分,句意明确1分。)
(2)这时,杜重威已有二心,而运粮通道被隔绝。于是暗中派人去向契丹请求投降。﹙异志:二心、叛变、篡逆皆可;乃:于是;阴:暗中,秘密地;诣:往,到。每点1分,句意明确1分。)
【参考译文】
杜重威,朔州人。安重荣反叛,杜重威在宗城迎战,安重荣摆偃月阵,杜重威攻打不动。杜重威打算稍稍后撤等待时机,偏将王重胤说:“两军刚交战,后退的先败。”于是分兵三路,杜重威先命左右队攻打队方的雨翼,战斗激烈时,王重胤又率精兵攻打封方的中军,安重荣部将赵彦之前来投奔,安重荣于是大败,逃回镇州,关闭营垒不敢出战。杜重威攻破镇州,因功授杜重威成德军节度使。
杜重威是军人出身,没有德行而又不懂为将的谋略。攻破镇州后,将府库的积蓄和安重荣的资产全部夺取,自家吞没,晋高祖虽然知情却没有追问。到晋出帝和契丹绝交后,契丹连年进犯,杜重威闭城自守,所属州县城邑大多受到屠***。胡骑驱赶他成千上万的百姓经过城下,杜重威登城嘹望,却没有出城营救。
杜重威在镇州,大肆搜刮百姓,使镇州人凋敝,又怕契丹前来进犯,于是接连上表请求回到京师,还没有等到答复,就急忙上路,朝廷不能制止,就授任杜重威为邺都留守。而在镇州留下私人的粮十多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向百姓议价购买粮食作为军粮,于是登记上报,给他几万匹丝绸作抵偿,杜重威大怒说:“我不是反叛的人,怎能登记没收财产!”
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诈称以瀛州投降,又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契丹侵犯镇、定二州,杜重威向西急行军至中渡桥,和契丹隔着滹沱河布阵。偏将宋彦筠、王清渡河奋力作战,而杜重威按军不动,宋彦筠因此被打敢,王清阵亡。转运使李谷教杜重威用三脚木建桥,招募不怕死的士兵过河攻打贼军,将领们都认为对,唯独杜重威不同意。
契丹派骑兵速夜沿着西山攻打栾城,截断杜重威的后路。这时,杜重威已有二心,而运粮通道被隔绝,于是暗中派人去向契丹请求投降。契丹人十分高兴,许诺拿中原让杜重威称帝,杜重威信以为真,于是埋伏甲兵,召集将领们宣布向虏军投降。将领们惊愕不已,因上将先投降,于是都从命了。杜重威拿出降表让将领们签名,于是命令士兵在栅寨外摆开阵势,士兵们还欢喜跳跃以为是要与敌决战,杜重威告诉他们粮食吃完出去投降,士兵俩都脱下铠甲大哭起来,声震原野。契丹赐给杜重威红袍,让他穿上巡视军队,授任杜重成为太傅。
契丹侵犯京师,杜重威率晋兵屯驻陈桥,士兵饥寒交迫,不能忍受痛苦。杜重威在路上出入,街上的人跟着骂他,杜重威低头不敢仰视。汉高祖平定了京师,授任杜重威为太尉、归德军节度使,杜重威害怕,不接受任命。汉高祖派高行周进攻他,没能攻克,汉高祖于是亲自率兵攻打他。又派给事中陈同以诏书召见他,杜重威不从命,而汉兵多次战败,包围他一百多天。杜重威粮食吃尽,不少老百姓越过城墙出来投降,都面无人色。杜重威于是派判官王敏和他的妻子相继请求投降,汉高祖准许。杜重威穿着白衣服出来见汉高祖,汉高祖赦免杜重威,授任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
汉高祖病重,环视大臣说:“好好提防杜重威!”汉高祖去世,封锁消息没有发丧,大臣们共同***掉杜重威和他的儿子杜弘璋、杜弘璨、杜弘琏,将尸体抛到街市,街上的人踢尸大骂,官吏不能禁止,肢裂尸体,任意践踏,一会就不见尸体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杜重威,朔州人也。安重荣反,重威逆战于宗城,重荣为偃月阵,重威击之不动。重威于欲少却以伺之,偏将王重胤曰:“两兵方交,退者先败。”乃】;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九年,从(淮阳)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拜会稽太守。会稽乱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托鬼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颇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
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①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
肃宗初立,擢自远郡,代牟融为司空。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上疏。及马防②为车骑将军,当出征西羌,伦又上疏曰:“闻马防请杜笃为从事中郎。笃为乡里所废,客居美阳,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在所县令苦其不法,收系论之。今来防所,议者咸致疑怪,况乃以为从事,将恐议及朝廷。今宜为选贤能以辅助之,不可复令防自请人,有损事望。”并不见省用。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有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
【注】:①赇(qiú):贿赂   ②马防:马廖之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伦因此酬对政道          酬:应答
B.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    案:追查
C.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    妄:随意
D.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    简:选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百姓财产以之困匮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①笃为乡里所废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①况乃以为从事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①其无私若此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第五伦公正无私的一组是
①移书属县,晓告百姓
②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
③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
④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
⑤言事无所依违
⑥诸子或谏止,辄叱遣之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伦任会稽太守时,坚决禁绝欺诈恐吓百姓的迷信活动,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在他因犯法被召回时,百姓都依依难舍。
B.第五伦任蜀郡太守时,不以贫富而以志行任免官吏,这样就禁绝了竞相行贿的现象,整肃了吏治,选拔了人才,时人认为他知人善任。
C.第五伦认为皇帝拜马防为车骑将军,出征西羌,属任人不当,上疏谏止,但是皇帝没有接受他的忠告。
D.第五伦认为自己称不上“无私”,因为对欲赠千里马者,虽未举荐,但心存恩念;儿子有病,自己也牵肠挂肚,夜不成眠。
5.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2分)
译文:                                                                 
⑵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上疏。(3分)
译文:                                                                 
⑶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梁材,字大用,弘治十二年进士,勤敏有异政。为嘉兴知府,调杭州。田租例参差,材为酌轻重,立画一之法。迁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寻以忧去。嘉靖初,起补云南。土官相仇***累年,材召其酋曰:“汝罪当死。今贳汝,以牛羊赎。”御史讶其轻,材曰:“如是足矣,急之变生。”诸酋衷甲①待变,闻无他乃止。历贵州、广东布政使。吏民输课,令自操权衡,吏不得预。时天下布政使廉名最著者二人,材与姚镆也。
后改户部,遂代邹文盛为尚书。自外僚登六卿,不满二载。自以受恩深,益尽职。时修建两宫、七陵,役京军七万,郭勋请给月粮冬衣。材言非故事,不予。勋怒,劾材误公。帝诘责材,竟如勋奏。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材议不尽行勋益怒。
材初为户部,值帝勤政,力祛宿弊,多见从。及是屡忤权幸,不得志,乃乞改南。为给事中周琬所劾,下吏部,尚书许赞等请留之。帝不悦,令与材俱对状。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坐夺俸。材由此失帝意。考尚书六年满,遂令致仕。明年,户部尚书李廷相罢。帝念材廉勤,大臣亦多荐者,乃召复故官。三掌国计,砥节守公如一日。其秋,考察京官,特命监之。有大狱不能决,又命兼掌刑部事。帝叹曰:“尚书得如材者十二人,吾无忧天下矣。”
时大工频兴,役外卫班军@四万六千人。郭勋籍其不至者,责输银雇役,廪食之供视班军。材坚持不予。勋劾材,帝命补给。勋又以军不足,籍逃亡军布棉折饷银募工。材言:“今京班军四万余,已足用,不宜借口耗国储。”帝从其奏。勋益怒,劾材变乱旧章。无是,醮坛③须龙涎香,材不以时进,帝衔之。遂责材沽名误事,落职闲住。归,旋卒,年七十一。
当嘉靖中岁,大臣或阿上取宠,材独不挠,以是终不容。自材去,边储、国用大窘。世宗乃叹曰:“材在,当不至此矣。”    (节选自《明史·梁材传》)
[注]①衷甲:在衣服里面穿上铠甲。 ②外卫班军:在京城外卫班值勤的军队。 ③醮坛:斋戒而行祭礼的祭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以忧去                   寻:借机,寻机
B.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坐夺俸   坐:犯罪,获罪
C.材不以时进,帝衔之         衔:怀恨,怨恨
D.自材去,边储、国用大窘     窘:窘迫,缺乏
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材为酌轻重,立画一之法      为给事中周琉所劾
B.诸酋衷甲待变,闻无他乃止    不得志,乃乞改南
C.进按察使。寻以忧去          勋又以军不足,籍逃亡军布棉折饷银募工
D.其秋,考察京官              帝从其奏。勋益怒
3.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梁材“不阿上取宠”的一组是(3分)
①吏民输课,令自操权衡,吏不得预。
②材初为户部,值帝勤政,力祛宿弊。
③时修建两宫、七陵,役京军七万,郭勋请给月粮冬衣。材言非故事,不予。
④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坐夺俸。
⑤材言:“今京班军四万余,已足用,不宜借口耗国储。”
⑥醮坛须龙涎香,材不以时进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材在杭州任职时,当时官田的租税定的或高或低很不统一,他就斟酌实际情况订立了统一的标准。
B.梁材由于政绩显著,不到两年时间就由一个地方官员调升为户部尚书,他心怀感激,以尽忠职守来报答皇恩。
C.梁材处事刚正,力除弊端,因此也触犯了一些朝中权贵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受到弹劾和中伤,被罢免了尚书的官职。
D.梁材被重新起用为户部尚书后,他并没有改变自己处事刚正、为国理财护财的作风,也因此再次得罪了郭勋,并因为没有按时进龙涎香一事引起皇上不满,被免了官。
5.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3分)
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材议不尽行勋益怒。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郭勋籍其不至者,责输银雇役,廪食之供视班军。(3分)
②大臣或阿上取宠,材独不挠,以是终不容。(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
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
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
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
A.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B.辍餐投箸,为之悲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C.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饮者怀无厌之欲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  】
①禄赐皆班亲族
②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③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⑥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事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操守。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并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译文:                                                                                    
(2)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4分)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 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几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含,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日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又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好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责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音乐毅走赵,赵玉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己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①共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视同岁中    顾:照顾             B.兴举义兵      举:发动
C.妄相忖度      度:猜测             D.昔乐毅走赵    走:投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与文中“夫能以大事小也”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B.日削同争,以趋于亡
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是( )(3分)
①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封侯作征西将军
③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④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⑤设使国家无有孤。灭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干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5.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译文:                                                                   
②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