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袁州州学记(宋)李觏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袁州州学记
(宋)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禅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注释】①[尼]通“泥”,停止。②[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③[俾]使。④[徼]谋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   殚:竭尽    B.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   庖:厨师
C.秦以山西鏖六国   山西:崤山以西    D.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草茅:指民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①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C.①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       ②大王来何操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兴学”作用或目的的一组是(     )
①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②工善吏勤,晨夜展力。
③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④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
⑤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⑥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D
4.翻译句子:
(1)有的费尽力气,绞尽脑汁、必恭必敬地遵循皇上的恩德意旨办事,有的空设官职,假借教化,马马虎虎地做些官样文章。
(2)他很怕人才散失,儒家学说的作用会逐渐淡漠,不能符合皇上的意旨。
(3)假使在学校里玩弄笔墨只是为了谋求富贵,哪里只是你们的羞耻,也还是皇上的忧患。
解析
1.庖:厨房。
2.都是副词,于是,就。A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不译;B假若,假使,表假设/像,好像,动词;D表疑问的代词,为什么/代词,什么。
3.①是指出当时州县不重视“兴学”的现状;②是介绍袁州学舍的建造情况;④只说明孝武、世祖重视推行儒学。
4.无
附译文:
皇上登基二十三年,下诏书在各州各县设立学校。那时的州官、县令,有贤明的,有昏庸的。有的费尽力气,绞尽脑汁、必恭必敬地遵循皇上的恩德意旨办事,有的空设官职,假借教化,马马虎虎地做些官样文章。有的接连几座城内没有教学的声音。皇上在上面提倡,官吏在下面不响应,教化停滞,不能顺利推行。
到了三十二年,范阳祖君无择来做袁州的长官。刚到任,他就召集学生谈话,了解到学校荒废败坏的情况。他很怕人才散失,儒家学说的作用会逐渐淡漠,不能符合皇上的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听了他的话,认为确是如此,重建学校的意见因而能够及时统一。于是察看了原来的夫子庙,太狭窄不能改建,就在州衙的东面找到一块地开始营建。那里土地干燥坚实,那里地势向阳,那些建筑材料都很好。所有厅堂门廊的结构,涂抹粉饰和油漆颜色,全部按规定处理。所以,学生和老师都有宿舍,厨房和仓库都有次序。一切器具全都完备,大家动手一道操作。由于工人技术好,官吏督促勤,日夜出力,过了一年就落成了。
举行祭孔的开学典礼日子即将到来,盱江李觏告诉给大众说: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办学情况,只要从经书上查考它们就可以了解。秦朝依赖崤山以西地区的力量,跟六国激烈战斗,消灭了它们,想要使子孙万代做皇帝;可是姓刘的一声号召,函谷关门就不能守住,勇将强兵,投降惟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诗书上讲的道理久已废弃,人们只看见私利却听不到正义的声音罢了。后来西汉的孝武帝靠着国家富裕,东汉的光武帝出身行伍,却都孜孜不倦地提倡儒家学说。风俗教化的忠厚朴实,一直延长到灵帝、献帝的时候。因此,那些身在民间却敢于直言的人,即使***头也不懊悔;功绩很大使皇帝感到不安的人,一听到命令就交出兵权;许多割据称霸的人互相观望,不敢公开丢掉臣子的地位,还经历了几十年。教化就是这样能够团结人心。今天,国家碰上了圣明的皇帝,你们袁州地方遇到了贤明的长官,要使你们通过学校教育继承古人的优良传统。天下太平,就讲习礼乐来感化我们的百姓多;一旦发生动乱,更加应该依靠高尚的节操,做臣子的要为忠而死,做儿子的要为孝而死。要使人们有所信赖,而且有所取法。这就是朝廷办学的意旨。假使在学校里玩弄笔墨只是为了谋求富贵,哪里只是你们的羞耻,也还是皇上的忧患。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袁州州学记(宋)李觏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岁十月之望望——公历小月十五日或大月十六日
B.盖二客不能从也从——听从
C.履巉岩履——踏,攀
D.攀栖鹘之危巢危——危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归而谋诸妇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①霜露既降,木叶尽脱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②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D.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3分)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周人急周: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诣: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谢: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食:给……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中车府令赵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囚蒙恬于阳周,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欲以灭蒙氏。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二世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其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选自《史记·卷八十八》,有改动。
扬子《法言》曰:“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二》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师于外十余年    暴:使曝露
B.行出游会稽        行:巡视,巡察
C.秘之,群臣莫知    秘:保守机密
D.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  卒:通“猝”,突然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地形,用制险塞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臣受诏行法于将军
勾践说于国人曰
C.乃吞药自***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恬,信任并赏识他的才能。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被誉为忠信大臣。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争宠的。
B.太子做皇帝后,赵高得宠,日夜毁谤蒙恬,搜罗蒙恬的罪过,检举弹劾蒙恬。看来,赵高一定要置蒙恬于死地。
C.面对使者,蒙恬说自己不能够逃避罪责,是自己因忠心规劝而死,但他还是希望陛下能替黎民百姓着想,找到一条应遵循的正确道路。
D.从蒙恬的祖先到蒙恬,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有三代。如今蒙恬带兵三十多万,虽然蒙恬被囚禁,但是,蒙恬的势力足够背叛朝廷。
14.下列对司马迁、扬子、司马光对蒙恬的评价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世皇帝赐蒙恬死罪,蒙恬认为他的罪过是在修筑长城时截断地脉。司马迁对蒙恬的认识持反对态度。
B.扬子认为:蒙恬修筑长城,奴役百姓,死尸遍野,虽然他对君王忠诚,但他的忠诚不足以让他担任相的职位。
C.司马光认为:蒙恬是一位不仁之人,因为他帮助皇帝暴虐天下,调用大量人力修筑长城便是明证。
D.对于蒙恬的“忠诚”,扬子、司马光持肯定态度,司马迁认为是“阿意”。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
答:                                                                   

(2) 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①,至吴陈②,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槜(zuì)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③,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⑤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师败,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三行:排成三行。②陈:通“阵”。③勒兵:练兵。④保栖:守卫居住。⑤行成:议和,求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悉发精兵击越悉:尽,全部。
B.卑辞厚礼以遗之遗: 赠送。
C.乃见大夫种于吴王见: 接见。
D.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吊: 慰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兴师伐越B.越因袭击吴师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因击沛公于坐
C.种还,以报勾践D.若反国,将为乱
不赂者以赂者丧                虞兮虞兮奈若何
小题3:与“可诱以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及长,不省所祜,惟兄嫂是依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的战术,击败吴王于檇李,阖庐被射伤,吴越由此结怨。
B.越王勾践欲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范蠡认为攻战是违背道德的,提醒越王逆德而谋会有不利,勾践不听,结果有了会稽之耻。
C.越王勾践知道吴太宰嚭贪婪,因此在战败之后,想到了派大夫文种偷偷送给他美女和珠宝玉器的计策,在太宰嚭的劝说下,吴王最终赦免了越王勾践。
D.越王勾践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便开始卧薪尝胆,亲自耕作,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共苦,终于战胜了吴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人死,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五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谿,为堂谿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后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必覆楚   覆:颠覆
B.为我谢申包胥曰   谢:致歉
C.楚虽无道   道:道德,道义
D.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   去: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员之亡也,谓包胥曰    ②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B.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①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申包胥存楚的决心和行动的一组是(   )
①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②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    ③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    ④六月,败吴兵于稷    ⑤包胥曰:“我必存之。”    ⑥申包胥亡于山中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掘墓鞭尸,表现了他对楚平王的深仇大恨,而这种怀恨发誓“覆楚”的举动,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也稍嫌过分了点。
B.申包胥尽管曾与伍子胥为友,但在国家面临存亡之际,毅然弃私情而全大义,体现了他因公废私、不失大节的崇高精神。
C.阖庐在两国交兵之际从敌军中解脱出来攻打他的弟弟,迫使其弟投奔敌国,增强了敌国的力量,这无异于为渊驱鱼。
D.申包胥站在秦国朝堂上,日夜痛哭,七天七夜没有停止,从而打动了秦哀公,促使秦国出兵救楚。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②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