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田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以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项是( )
A.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B.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C.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项是( )
A. 冀君实或见恕也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B. 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C.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够从“名实”入手,表明自己的观点,展开辩驳,十分有力的项是( )
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②某则以谓受命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③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
④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王安石以此信回答司马光,是观点鲜明、维护新法的驳论文。
B.本文因为是书信体的驳论文,词语委婉,免得开篇就火药味十足,使对方不能往下看,从而不能宣传自己的主张。
C.王安石从明“名实”入手,是因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司马光也不例外。因此从名实人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D.文章在结尾既承认自己知罪,又说对对方观点不敢领教,实际上是用委婉的语言道出坚定的信念。
5.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错误的项有( )
A.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译文:私下认为与您同游相处也有很长时间,但是在处理问题上意见总不一致,是因为所持的方法不同的缘故。
B.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译文:现在您责备我的,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事,招致下面的埋怨和诽谤。
C.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译文:盘庚迁都殷地,遭受人们的埋怨,并不特别是朝廷的士大夫埋怨他。
D.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译文:如果说现在一律不做事,遵守祖宗的陈规旧法,不加更改,那我就不敢领教了。
答案
1. D
2. D
3. C
4. B
5.A、C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D项的“反复”,联系上下文来看应为:回复,回信;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
2.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层级B。A表被动;B缘故,原因;C用来;D①“为”,因为;②“为”,是。
3.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能力,能力层级C。①说的是“儒者”,而非王安石。③说的是假设自己“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而认罪,非说“名实”问题。这两句都不能选。
4.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能力,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能力层级C。本题中,B项:本文是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开篇即摆明了自己与司马光所持的政治主张不同,一一批驳了政敌的指控,可以说是针锋相对,旗帜鲜明,毫不妥协。所以,B项说“词语委婉,免得开篇就火药味十足,使对方不能往下看,从而不能宣传自己的主张”是错误的。
5.A.“术”,不是方法,这里指政治观点、主张,C.“特”,不是特别之意,这里是“只”之义。
译文:
王安石启:
昨天蒙你教诲,私下认为与您同游相处也有很长时间。但是在处理问题上意见总不一致,是因为所持的政治主张不同的缘故。虽想勉强向你解释我的主张,但最终必定不为您接受,所以只有简单地写回信,不再一条一条地替自己辩说;我顾念您对我看顾深厚,在书信中不应该过于莽撞,所以现在详细说明所以如此的理由,希望您或者能够宽恕我。
儒者所重视的,尤其在于名声与实质相符。名声与实质分明了,天下的大道理就得到了。现在您责备我的,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事,招致下面的埋怨和诽谤。我却认为我受命于君主,议论法律制度并在朝廷上讨论、修改,并将讨论的结果交给有关部门执行,不能说是侵犯官吏的利益;实施先王的政策,以用于兴利除弊,不能说是生事;为天下人理财,不能说是征利;抨击不正确的言论,排斥了巧辩的小人,不能说是拒谏。至于您说天下人对我的埋怨和诽谤很多,那是我在这以前就知道的。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了,士大夫也多以不体恤国家大事,附合世俗,讨好世人为最好办法。当今皇上想改变这种情况,而我不曾衡量敌对势力的强弱,想出力帮助皇上抵抗敌对势力,大家就喧哗吵闹着反对我了。盘庚迁都殷地,遭受人们的埋怨,并不只是朝廷的士大夫埋怨他,但盘庚却不因为埋怨的人如此之多而改变迁都的计划,是因为他考虑到这样做合理然后行动,他认为完全正确,所以没有什么要悔改的地方。
如果您指责我已经执宰很久,却未能协助皇上有大作为,来加惠于人民,则我心悦诚服地认罪;如果说现在一律不做事,遵守祖宗的陈规旧法,不加更改,那我就不敢领教了。
没有办法会面,不胜诚心仰慕。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日:“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①,踞虎豹,登虬龙②,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④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 ①蒙茸:杂乱的草。②虬龙:指盘曲而古老的树。③冯夷:传说中的水神。④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日。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寤:睡醒
B.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薄:稀薄,不浓
C.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   履:踏,攀
D. 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B.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①履巉岩,披蒙茸             ②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D.①攀栖鹘之危巢               ②正襟危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归而谋诸妇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B.①予亦悄然而悲               ②揉使之然也
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D.①凛乎其不可留也             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赤壁赋》描写的是江上夜景,《后赤壁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与《赤壁赋》中的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写的都是深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次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超然台记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铺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苟:苟且
B.物有以盖之矣                    盖:遮蔽
C.美恶之辨战乎中                  中:心中
D.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吊:痛惜,哀怜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既乐其风俗之淳               其信然邪?其梦邪?
D.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B.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
C.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D.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的这篇《超然台记》,首段正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
B.第二自然段说明人们从“求福辞祸”的愿望出发,反而得到“求祸辞福”的结果,一是因为人的***无限,但可以满足人的***的东西有限;二是求福辞祸、取美去恶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斗争过程;三是在这种选择中,人心“游于物之内”,必然受物的支配和蒙骗,所以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
C.第三自然段先叙由钱塘到胶西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在艰苦的环境怎样超然自处,悠然自乐;再写修葺旧台和登台眺望的感慨;最后具体写超然台上游息宴饮的快乐。
D.全文前半记叙、议论,后半写景、抒情,逐渐说到超然台,然而全篇洋溢“超然”之情,文章构思很独特。这篇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日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入户,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碟,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已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矿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探视问候
B.后虽小差,犹尚殗殜同“瘥”,病情稍微好转
C.此七月望日事也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D.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孤独不遇
小题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适先生奓户入
B.召有司案图
C.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小题3:下列各句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的是(     )
例: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B.阿品远官河南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歙,使牛邯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八年春,歙袭略阳,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缣千匹。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而凉州流通焉。
十一年,歙与盖延进攻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曰:“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投笔抽刃而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时方以陇、蜀为忧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陇西虽平,而人饥   耳得之而为声
C.帝乃大发关东兵   今君乃亡赵走燕
D.是臣主之交信也   鹏之徙于南溟也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来歙“为人刚毅”和“能攻善守”的一组是
A.①遂发愤质责嚣            ②陷之,乘胜遂进
B.①欲前刺嚣,嚣起入        ②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
C.①乃倾仓廪,转运诸县      ②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
D.①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  ②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歙任太中大失时,隗嚣、公孙述各据陇、蜀,拥兵自立,光武帝深以为忧。来歙主动请缨游说隗嚣,经过反复努力,隗嚣终于派儿子到洛阳做人质,归顺东汉王朝。
B.来歙在隗嚣反叛后袭取略阳,并在这里坚守半年多,使隗嚣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由于攻守有功,光武帝给来歙特殊的奖赏,并让他监护诸将。
C.来歙与盖延攻打公孙述时被刺客刺伤,盖延痛哭不已,来歙叱责他说,正想委你以重任,可你却像小孩子一样哭个没完,你虽然有兵刃护身,难道我就不能下令***了你吗!
D.来歙的一生,勇武壮烈,为人诚信,颇有远见,能攻善守,具有将帅之才,征战连年,出生入死,平定羌陇,削弱蜀国,对东汉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取材于《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郡,故地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其将,罪六 王:封王B.主约不信 信:相信
C.存问父老 存:问候D.项羽数击彭越等 数:屡次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汉王善用谋略的一组是(   )
①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②何苦乃与公挑战
③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④汉王出行军
⑤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⑥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了盟约。
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